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杭州西湖

[游记]杭州西湖

2008-05-22    163.com

提起杭州西湖,怎不令人心驰神往。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个西湖。杭州因湖而名,倚湖而兴,西湖是杭州的"金名片"。温柔婉约的西湖山不高而逶迤清秀,水不广而分隔多姿,有人曾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日内瓦的莱蒙湖比喻为世界上东西辉映的两颗明珠,正是有了西湖,才使杭州成了"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紧靠市区。西湖的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公里,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公里,蓄水量近1400万立方米。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最深处有5米,最浅处不到1米。西湖水域由天然岛屿孤山和苏堤、白堤划分成五个相互连通的大小湖面,按面积大小它们依次是外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和岳湖。2003年湖西恢复水面面积约0.7平方公里,包括金沙港、茅家埠、乌龟潭和浴鹄湾四个区块。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将西湖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85年,在"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中,杭州西湖的排名仅次于万里长城、桂林山水。位居第三。
西湖在12000年前还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环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西汉时期西湖的形状已基本固定,到了隋朝西湖才正式形成。地质学上把这种由浅海湾演变而成的湖泊叫泻湖。此后,西湖又经过历代由白居易、钱鏐、苏东坡、杨孟瑛、阮元等人倡导的疏浚治理,终于成为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
历史上西湖有很多名称。汉朝时称为武林水、金牛湖、明圣湖;唐朝时称石涵湖、钱塘湖;此外,还有高士湖、贤者湖、上湖、龙川、钱源等称呼。到了北宋,苏东坡做杭州地方官时,写了一首赞美西湖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美女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一个"西子湖"的雅称。
西湖处处有胜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近60平方公里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名胜有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有30多处。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外,最著名的是在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还有灵隐寺、岳王庙、飞来峰石窟造像、六和塔等文化古迹和丝绸、茶叶、中药、南宋官窑等专业博物馆和一些名人纪念馆。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将西湖列为首批国家重点名胜区之一。
西湖的地理结构是"三面云山一面城"。以西湖为中心,东面是靠近市区的湖滨公园;西南依次有南高峰、大慈山、龙井山、南屏山、凤凰山等山峰,总称南山;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宝石山等,总称北山。这些山峰,就像众星拱月一样,捧出西湖这颗明珠。
西湖景区,按地形和地区划分,主要可分为北线、南线、西线和湖中4个游览区。
北线的著名景点、参观点有:望湖楼、断桥残雪、宝石山、葛岭、抱朴道院、黄龙洞、岳飞墓庙、江南名石苑、竹素园、玉带晴虹、金沙港文化村、杭州植物园、玉泉、灵峰探梅、云松书舍、九里云松、飞来峰石窟造像、灵隐寺、法镜寺、法净寺、法喜寺、北高峰、韬光胜境等。
南线的著名景点、参观点有:亭湾骑射、澄庐、林霭漫步、西湖天地、柳浪闻莺、涌金池、金牛出水雕塑、张顺雕像、涌金楼、钱王祠、翠光亭御码头、刘松年书画廊、清照亭、水南半隐、唐云艺术馆、双投桥、朱娘酒店、玉皇山、中国丝绸博物馆、净慈寺、南屏晚钟、雷峰夕照、章太炎纪念馆、张苍水墓、苏东坡纪念馆、太子湾公园、烟霞三洞、满觉陇、龙井、杭州动物园、虎跑泉、六和塔、钱塘江大桥、云栖竹径、九溪十八涧、宋城、未来世界等。
西线的著名景点、参观点有:沿杨公堤从北向南而行,4.8平方公里的范围,沿途有曲院风荷、金沙港、花圃、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花港观鱼七大景区,如果再细瞧慢寻,就会发现刘庄、郭庄风韵依然,兰苑风光目迷心醉,燕南寄庐引人怀旧。此外,尚有环碧湖舍、赵公堤、天泽楼、小隐园、茅乡古道、五峰草堂、赵之谦纪念亭、大麦岭苏东坡摩崖题记、于谦祠、俞曲园墓、子久草堂、武状元坊、黄篾楼、法相唐樟、松鹤山庄、红栎山庄、景行古桥、玉涧桥、永福桥、杨公堤碑亭、都锦生故居等20多个历史文化景观,若隐若现地隐藏在杨公堤两岸的湖光山色之间。
游人乘船游西湖,那是一种享受。湖中分布着一湖(西湖);二塔(保俶塔、雷峰塔);三堤(苏堤、白堤、杨堤);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呈现出"一湖映双塔"、"三堤凌碧波"、"三岛如蓬莱"的独特景观。自杨公堤开通后,外西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南湖、金沙港、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等水面港湖相连,重现了300年前的"水上天国",构成了一张完整的西湖水上游乐网。
一湖是指西湖。西湖水域由天然岛屿孤山和堤、桥划分成五个相互连通的大小湖面,按面积大小它们依次是外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和岳湖。
外湖,居西湖水面东部和南部,面积4.43平方公里,约占全湖水面的4/5。这里水天相接,视野开阔,偏西一带水面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历史上由人工堆叠形成的岛屿,是湖心游览的精华。西里湖,面积0.745平方公里,它的东岸就是苏堤,它的西面有杨公堤,荡舟在西湖上这块目前相对比较宁静的水面,湖光山色,让人心醉。北里湖,面积0.35平方公里,它的北面连接宝石山、葛岭,西南面有孤山,南面是白堤。山为屏,水映山,长堤一痕,桃红柳绿,古桥似虹。小南湖和岳湖,分别位处西里湖之南、北,面积都不到0.1平方公里,这两块水域虽然比较小,但是因而显得精致雅秀,且特色鲜明。小南湖周围,有南屏山和南高峰的秀丽风姿倒映水中。岳湖湖岸曲折多变,古迹、园林环绕,景观富于变化。
二塔是指西湖南线的雷峰塔和北线的保俶塔。
保俶塔旧名应天塔、宝所塔,民间盛传它是北宋初年为了保佑奉召进京的吴越国王钱弘俶能平安归来而建造的,当时为9级砖木结构,可以登塔眺望。明末改建后,成了砖砌实心塔,塔身挺拔秀逸,从此享有湖上"美人"的赞誉。1933年保俶塔重建,高45.3米,塔基很小,塔身线条平缓柔和,建筑体量处理上较好地运用了尺度比例,突出了挺拔、窈窕、高凌的特点。塔所在的位置距杭州市区很近,成为杭州的标志性建筑。
雷峰塔位于西湖南岸,南宋时雷峰夕照名列西湖十景之一。明代中叶,雷峰塔遭火焚后仅剩下砖砌的塔身,通体赤红,有如醉翁酡颜,与西湖对岸宝石山上亭亭玉立的保俶塔被称为"保俶如美人,雷峰似老衲。"1924年9月,年久失修的雷峰塔残躯轰然坍塌。20世纪末,千年胜迹雷峰塔重建,2002年9月25日竣工落成。雷峰新塔通高71.679米,五层八面,依山临湖,蔚然大观。
三堤是指苏堤、白堤和杨公堤。苏堤南起西湖南岸南屏山麓,北抵北岸栖霞岭下,全长2800米,北宋苏东坡以浚湖葑泥堆筑。南宋时,堤上建有大批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金碧错杂,宫廷与民间艺人在这里表演杂技节目。三四月间,春风吹拂,堤上杨柳吐翠,艳桃灼灼。沿堤自南而北依次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六座石砌拱桥。南宋以来直到今天,苏堤春晓一直位居西湖十景之首。
白堤东起断桥,西接孤山,全长987米,宽33米,是西湖上历史上最悠久的古堤,最迟唐朝就已建造,南宋时归属孤山路;明朝后期又称十锦塘;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时,曾在西湖修筑湖堤,他的西湖诗篇中又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等名句,因而从清朝起通称这条古堤为白堤。
杨公堤始于栖霞岭,绕丁家山直至南山。系明正德三年(1508年)时任杭州知府的杨孟瑛疏浚西湖,用湖中淤泥堆筑于湖西山麓的一条长堤。后人为纪念他开浚西湖的功绩,称为杨公堤。堤上亦有六桥,俗称"里六桥",自北向南名为:环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与西面的苏堤六桥前后呼应,合称为"西湖十二桥"。清朝以后,里湖逐渐淤塞,田桑扩大,杨堤被废。1947年,在杨堤的旧址上修筑西山路。2002年12月,"西湖西进"工程启动,杨公堤正在恢复之中。
三岛是指三潭印月(即小瀛洲)、湖心亭和阮公墩。三潭印月为"西湖十景"之一,阮墩环碧已被评为"新西湖十景"之一,湖心平眺则是"钱塘十景"之一。湖心亭是三岛中最早营建的一座岛,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外观两层,翘角飞檐,屋顶采用金黄色琉璃瓦铺盖,显得堂皇古朴。亭前有乾隆皇帝手书"虫二"石碑,寓意此处风(风)月无边。置身湖心亭,确如身处"世外桃源"之感。

转自:http://chenbinmei12.blog.163.com/blog/static/192278012007116426696218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