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杭州西湖旅游景点图片资料介绍-杭州自助游-杭州自驾游-旅游

[游记]杭州西湖旅游景点图片资料介绍-杭州自助游-杭州自驾游-旅游

2007-07-16    51hangzhou.cn

满陇桂雨
满陇桂雨,新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之西南,南高峰与白鹤峰夹峙下的自然村落中。

西湖秋游,日赏桂,夜赏月。赏桂以南山满觉陇最盛。满觉陇位于西湖之西南,南高峰与白鹤峰夹峙
下的自然村落中。桂花是杭州的市花。西湖栽培桂花,盛自唐朝。西湖早期诗篇中,每每以桂入诗,都是
西湖北山灵隐、天竺一带寺庙所植。而满觉陇秋赏桂花,是明以后才形成规模气候的。
"满陇"又称满觉陇, 满觉陇亦称满家弄,是南高峰南麓的一条山谷。五代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
建有圆兴院,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改为满觉院,满觉意为"圆满的觉悟",释迦牟尼的十二大第子就
称为"十二圆觉"。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满觉陇赏桂,更是杭州人的赏花乐事之一。 中秋前后,从满觉陇东头的青龙山麓到西头的水乐洞口溪畔路旁,山上山下,连云的桂花树尽数开放。这时你置身其间,只见那漫溢着芬芳的桂花,黄如金,白如银,红如丹,一串串,一簇簇,缀满枝头。当秋风拂过林梢,浓密的桂粟纷落如雨,满陇响起一片淅淅之声,那馥郁的清香直透肺腑,令人陶醉,故名为“满陇桂雨”。

虎跑梦泉
西湖胜景,湖山相依相连,这相依相连的“使者”,便是三南云山间的泓泓清泉,道道溪涧。位于大

慈山下的虎跑泉,则是西湖从多名泉中的翘楚。
虎跑泉的得名,始于佛教神话传说,实际上这是历史上西湖名泉的开发、保护、利用乃至留存与佛、道信徒及寺观兴衰休戚相关的一种世俗的折射。虎跑所在的大慈山谷,自唐代以来即建有佛寺,至今山上虎跑泉后,仍设置了大型雕塑《梦虎》,只见两只猛虎接踵跑地出泉,高僧性空禅师却犹自怡然梦中;石雕前,一泓清泉潺潺流往山下。整件雕塑依山临水,浑若天成,层峦幽谷茂林修竹的背景和谐融洽,使得虎跑这座由昔日湖上名刹演变而成的山林公园有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虎跑泉是地下水流经岩石的节理和间隙汇成的裂隙泉。它从连一般酸类都不能溶解的石英砂岩中渗透、出露,水质纯净,总矿化度低,放射性稀有元素氡的含量高,是一种适于饮用,具有相当医疗保健功用的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故与龙井茶叶并称“西湖双绝”。
不因如此,虎跑泉水质纯净,表面张力特别大,向满贮泉水的碗中逐一投入硬币,只见碗中泉水高出碗口平面达三毫米却仍不外溢。
今日虎跑,是西湖风景区集多重文化内涵于一地的山林公园。全园以虎跑泉、溪为主脉,利用旧虎跑寺建筑遗构在泉池周围及沿溪林壑、坡地等处设翠樾堂、罗汉亭、钟楼、济公殿、济公传说浮雕及茶室、餐馆等,并建有李叔同志纪念馆。林泉丰茂加上人文荟萃,虎跑梦泉在新西湖十景评选时金榜题名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了。

玉皇飞云
玉皇山位于西湖南面,海拔二百多米,史称“万山之祖”。因山耸立在西湖与钱塘江之间,雄姿俊法,风起云涌时,但见湖山空阔,江天浩瀚,境界壮伟高远。“玉皇飞云”被评为新西湖十景之一。

玉皇山又名玉龙山,古称龙山。五代时,吴越五曾从明州迎取阿育王像供奉于此,山因之又叫育王山。“玉皇”之名实始自清初,因当时山顶建造了规模宏敞的道教玉皇宫,山以宫名,始称玉皇山。现代作家郁达夫曾写出过一篇游记《玉皇山》,其中一段说:登高一望,西北尽得西湖的烟波云影,与围绕在湖边一带山峰的黛抹;西南是之江,叶叶风帆,有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之势;向东展望海门,一点巽峰,两面三派潮路气象更加雄伟;至于隔岸的越山,江边的巨塔,因为是居高临下的关系,俯视下去,倒觉得微微不足道了。
福星观辟建于清代雍正年间,俗语称玉皇宫,曾经是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有完整的仿宫殿式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真武殿、大罗宝殿、半姆阁,两侧有三清殿、三官殿及各附属用房。如今,道观早已不复在,但建筑格局大致还保存,同时新建有登云阁、望湖楼等,供游人居高临下凭栏远眺,揽党“之江三折”、“六和塔影”、“湖山况秀”等胜景。旧时道门中人曾标榜“玉皇山六十四景”,虽有扫道教八八六十四卦阴阳凑足充数之嫌,却也说明玉皇山潜在的景观资源确实不少,其中有的已经为人所喜闻乐见。比如从山腰往南俯瞰,可观赏八卦田景致。八卦田原是南宋皇帝行象征性躬耕之礼以示劝农的籍田,后来演变成呈八角形的田地。其中央为贺土墩,周围划分为八大块,分别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四季色彩各异,从而形成八卦图象,堪称登玉皇山揽胜的一大奇观。

吴山天风
西湖新十景之一。吴山,俗称城隍山,地处西湖东南面,蜿蜒起伏于繁华的市区之内,是游人最

便捷的登山游乐处所。高约100米,由紫阳、云居、七宝、峨嵋等10多个小山头连成,山势起伏,绵延数里。吴山曾有“第一峰”之称,这源于一段野史:传说北宋词人柳永描述杭州山水风光的《望海潮》一词传入北地后,当时金主完颜亮垂涎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美景,立志弯弓南下,并命画工潜入临安(即杭州)偷绘了一张西湖图,带回去制成屏曲,题诗其上:“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现在吴山还留有宋代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三字墨刻石。
吴山多古树。八百岁高寿的宁樟,经历六百年风雨春秋的龙柏,是吴山悠久历史的见证,令人敬仰。这里三百五十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就达十五株之多。
吴山多奇岩。金地山西南坡的十二生肖石,从一定的角度看去,酷似龙、虎、兔、猴等十二生肖的造型,文人雅客却将它们解读为《巫山十二峰》。另如垂云峰、飞来石、吕字岩、泼水观音石及瑞石洞、青霞洞石景,无不令人叫绝,难怪明末张岱在《西湖梦寻》中要大书一笔道:吴山石皆奇秀一色,《一岩一壁,皆可累日盘桓》。
现吴山上建有极目阁、茗香楼。遍植银杏、枫香、金钱松、香樟等,与“宋樟”为伴,新老交融,面貌一新。恰如苏东坡所云:“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

阮墩环碧
新西湖十景之一,是位于西湖中一座绿色小岛。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

浚西湖时,民工挖十万四千多吨淤泥堆积而成。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学者。为纪念他对浙江文化发展、保留古代文籍及治理西湖的功绩,命名该岛为“阮公墩”。由于泥土松软,不宜建造亭台别墅,荒芜了百余年。故到本世纪七世纪年代末,它一直保持着绿树生烟,野花烂漫的自然本色,成了各类禽鸟的乐园。直至一九八二年,为开发旅游资源,园林部门采用薄板浅基轻型结构形式,在这面积8.5亩的岛上,增添1000多吨泥土,周围块石加固,基建二百四十多平方米,在岛上营造了“环碧山庄”,有“忆芸亭”、“云水居”、“环碧小筑”,后又辟垂钓区、“环碧庄”形成颇具特色的“绿树花丛藏竹舍”的水上园林。使这处荒芜了一个多世纪,几为人遗忘的处女地得到了开发。
环碧庄建筑内部陈设古朴淡雅。日间,乘船来访者可在此品茗、小酌;晚上,有庄主《员外》率一帮《家仆》、《侍女》着古典戏装与来客共行仿古游乐文娱活动。

龙井问茶
新西湖十景之一。龙井,位于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风篁岭上,本名龙泓,又名龙湫、龙井,是以

泉名井。它与玉泉和虎跑泉,被誉为杭州三大名泉。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1)已发现。关于龙井的传说很多,据传此井与江海相通,必有神龙居住,因名“龙井”。又引苏东坡之说“下有万古蛟龙渊”,故名龙井。相传三国时葛洪炼丹于此。
龙井泉有一奇特之处,就是当你小棒搅动井水内泉水时,水面上就会出现一条蠕动的分水线,仿佛游龙一般,这种现象在雨天时更为明显。据说这是因为地面水和地下泉水相互冲撞,两种水质因此重和流速的差异所致。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使游人平添了佳趣。周围还有神运石、涤心沼、一片云诸胜迹。龙井之西是龙井村,环山产茶,名西湖龙井茶,因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赞为“四绝”而著称于世。元代虞集咏茶诗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西湖茶叶以有龙、云、狮、虎之别,以狮峰、龙井地之茶为最,其中奥妙,唯去龙井品茗问茶方可悟出。因此有“龙井问茶”之称。龙井四周,碧嶂千绕,怪石林立,古木参天,松篁交翠,自然景色幽美。清乾隆南巡至此,题“湖山第一佳”五字,又命过溪亭、神运石、一片云、龙泓洞、涤心沼、风篁岭、方园庵、翠峰阁为“龙井八景”(庵、阁已废)。明人陈眉公作《试茶》诗,有“龙井源头问子瞻”,“不到兹山识不全”的佳句。
乘27路公交车至龙井终点站即至;或从动物园乘508专线车亦可直抵龙井。

黄龙吐翠
新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黄龙洞原称“护国仁王院”,又名“无门洞”、“黄龙潭”。清代,为杭州城著名道观之一,也是一座幽雅的山间园林。这里既有幽奇洞壑,精巧亭

台;又有茂林修竹,怪石清泉,整座园林覆盖于森森的浓萌之中,显示出派“藏龙卧虎”的神幽。跨进山门,沿着园路缓缓上升,道旁松篁交翠,迎面粉墙阻路。透过那九个雕着龙形的花窗向空窥视,可见粉墙内翠竹萧疏,亭台隐约,愈加引起人们寻幽探胜的兴趣。
关于黄龙洞的传说很多,有的说这个黄龙头是根据一个悲壮的民间故事而塑的。传说古代离此不远的紫云洞里,住着一老一小两条黄龙。一天,老黄龙忽然作恶,喷火焚烧杭州城。小黄龙大义灭亲,带领人们把西湖水灌进紫云洞,淹死了老黄龙,扑灭了大火;而小黄龙也在这场搏斗中死去。人们流着眼泪把小黄龙安葬,泪水渗进小黄龙的心窝,又从它的嘴里溢了出来,于是小黄龙的坟上就流出一股小瀑布。人们为了纪念小黄龙,就在瀑布流出的地方塑上这个黄龙头,并且把这个地方命名为“黄龙洞”。又相传宋淳右年间,江西黄龙山和尚来此建寺,忽一日黄龙随之飞来震地,山岩一处裂开似龙嘴,清泉从中喷涌,故称“黄龙洞”,此处翠竹茂密,有刚劲挺秀的毛竹、竿细色深的紫竹、矮茸可爱的菲白竹,以及罕见的形方带刺的方竹等等,品种颇多,株株吐翠,因名“黄龙吐翠”。清人张丹游黄龙洞诗,有“密竹青无数,危松翠几层”,“偶同二妙赏,兴发自相乘”之句。园内还筑有“鹤止”、“香雪”等亭榭,飞阁回廊,别具一格。仿古园内,身着古装的乐工,在长乐亭内弹奏古乐,悦耳动听。近年还辟有射箭、观灯、演出等娱乐场所。

宝石流霞
西湖新十景之一,地处西湖北岸,高约200米。山麓又相传是秦始皇南巡时的缆船石,还有摩岩题刻,石刻造像群等古迹。宝石山的得名颇富神奇色彩。相传古时这里住着一位老仙翁,每到中秋,

当月华丽遍大地,老仙翁就在山顶上一拂长袖,天上顿降宝石如雨,次日天亮,人们就纷纷拥向山上拣取宝石。后来有个贪官起了黑心,一到中秋晚上,他就派人上山守卫,想独占那天上掉下的宝石,这惹恼了那位仙翁,从此这里再也不降宝石雨了。
宝石山山体属火成岩中的凝灰岩和流纹岩,阳光映照,其色泽似翡翠玛瑙,故称“宝石山”。尤在朝霞初露,或落日余晖时,亭亭玉立的保淑塔和紫褐色山岩呈现出岚光霞彩流溢的迷人景色,得名“宝石流霞”。登上宝石山,则南望平湖,水天荡漾;北瞰万亩平畴,楼栋鳞次栉比;东则街衢商埠,市面充满活力;西有青嶂千叠,一派苍翠遥接晴空。宝石山上的保淑塔宛如玉笋插天,素有“美人”之称。这位“美人”诞生于北宋初年,原为九级砖木结构,直到明代重建时,依然保持这种与六和塔、雷峰塔并无太大差异的结构。现在的砖砌实心式样,是一九三三年重建时仿自清代原样,虽不能登临了,却以其漂亮的“容颜”和所处的显要位置而成为引人瞩目的西湖胜景标志物。来凤亭也在宝石山顶,位于保淑塔西。建于清雍正年间,飞檐翘角,玲珑俊逸兼而有之,它与保淑塔东西相峙,西湖十八景中,命为“宝石凤亭”景目。古石佛院在宝石山南麓。有半身古石佛像,高、宽各约9米,形为弥勒,是杭州最大的石佛。相传秦始皇东游时,经钱塘欲去会稽祭大禹,遇钱塘江风恶浪高,曾在宝石山停舟,当时大佛头是一块卓然独立的巨石,秦皇的船缆绳就系在这块石头上。栖霞岭(黄龙洞、紫云洞)宝石山的石刻颇多。

转自:http://www.51hangzhou.cn/tour-scenic/1176693738.html387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