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湖游记 |
[游记]西湖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终于等到出发的时刻,心里有一点点激动,像是拜访一位仰慕已久的朋友,更像是前赴一次期待已久的约会。我们十一点多达到苏堤,走在苏堤的树阴下,眺望着波光粼粼的西湖和树木掩映的雷锋塔,寻找着那些古老故事的遗迹。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登上了“外事一号”游船,回来后我经常想,这次旅游最大的运气就是碰到了一位好导游,他就是外事一号的导游,正是他那风趣博学的讲解,使我领略到了风景以外的东西。我想,西湖之所以成为西湖,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水光山色,更重要的是在西湖上发生的故事,和那些成就故事的人。我们忘不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生死离别,忘不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十八相送,忘不了白居易的苦忆江南,更忘不了苏东坡的旷达人生,在我们记住这些故事的同时,我们记住了西湖。 不知是天气炎热的缘故,还是跟团仓促的原因,白天看到的西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我经常疑惑的想:古人看风景,为什么能看出那么多诗情画意,现代人却领略不到其中的奥妙呢?难道真是电视等现代化的享受让我们的视觉钝化了吗?为了弥补心中的缺憾,我们几个人又相约夜游西湖。当晚我们乘车到达苏堤附近。由于杭州近期限电,西湖只开了极少的景区照明灯,我们几个不熟环境,走了好几个来回也没找到苏堤入口。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欢笑,虽然走了很多冤枉路,但是大家的兴致都很高,这种无目的的闲逛反而给这次夜游增添了几分新鲜感和神秘感。绕了好几个圈,问了好几次路,我们终于找到了苏堤的入口。由于限电,苏堤上一半路程的路灯都没有开,漫步在苏堤上,我们仿佛回到了东坡时代,想象着东坡在月下游览西湖的情景,猜测着他是否也曾在如此的月夜,况味着如此的心情?今人不曾见古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只有明月知道了。月光下,西湖水面波光粼粼,透过路边杨柳的缝隙,我们看到了远处的雷峰塔寂寞的矗立着。压着白娘 子的老雷峰塔倒掉了,当时的人们一定是欢呼雀跃,千古奇恋战胜了世俗的枷锁。纪念这个爱情故事的新雷峰塔站起来了,现在的人们又会作何感想呢?在月光下,我们相互调侃着,轻松的气氛恰似这融融的月光。走着走着,苏堤两边的路灯亮了,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现实世界。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慢慢体会着那句话的含义: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雪湖不如夜湖。也许,没有路灯的夜湖才是真正的夜湖。随着路灯越来越亮,大家的兴致也越来越低了。 如果说,夜游西湖是为了弥补缺憾,第二天的晨游西湖就有点“得陇望蜀”的味道了。还没到西湖呢,就有一缕凉风拂面而来,早晨的西湖是清爽的。远远望去,很多市民在晨练,我想他们大概是最幸福的人了,既有闲暇,又有美景。我们朝白堤走去,想看看断桥和长桥的风采。在西湖岸边有一片一片的荷花,时值7月正是观荷花的大好季节,我们也慢慢欣赏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走着走着,突然被前面的雕像吸引住了,原来是杭州市民惜送东坡的雕像,依依之情,流露无遗。苏东坡对西湖贡献巨大是毋庸置疑的,他不仅仅留下了苏堤,留下了东坡肉,更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词,留下了旷达凄美的人生故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他也深深品味到了仕途失意的苦酒,和历史很多名家一样,苏东坡也把这失意之情寄于山水之间,也许正是这些挫折的经历丰富深化了他的作品,又一次印证了中国古代文人“先穷后工”的道理。但是他并不寂寞,他曾感叹:“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惜前贤。”英雄在失意时更容易惺惺相惜。看着眼前的美景,突然觉得里面多了一份凝重。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72e47010004l7.html23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