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湖游记 |
[游记]西湖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周末了,下午时分,天空漂起毛毛的细雨,我和朋友一行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我们缓缓走过苏堤,湖两岸垂柳依依,身边是万顷碧波,清风徐来,西湖里泛起层层金波,此处便是西湖景中之一苏堤玩月了,(从东大门前往孤山,有一条宽阔的石堤,名曰苏堤。此堤始建于宋绍圣三年(公元一○九六年),由苏东坡资助栖禅寺僧人希固所筑。堤上有桥,名曰“西新桥”,后人称为“苏公桥”,又名“丰乐桥”。清雍正初,知府吴骞,以堤亘于湖之旷,处天心,月到空明,身入冰壶,水面金波璀璨,景同瑶岛,水天一色,上下寒光,有诗云"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遂称“苏堤玩月”。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建,砌石加宽,提高孔位,可通游艇。堤边广种相思、垂柳,春游踏青,秋凉玩月,景色宜人。) 今天是周末,游人特别多,有携手漫步的,有湖边小坐的,都是闲散自得。我四顾这湖光山色,心生赞叹,城市中有这样的风景真是难得,这里风光自然恬静。 苏堤过后,偏可以看到西湖名胜玉塔微澜-泗洲塔。(进入惠州西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泗洲塔了。泗洲塔始建于唐代中宗年间。宋朝,苏东坡谪居惠州时,称此塔为大圣塔,又称玉塔。当明月升起,凉风拂湖逐波而过,湖光灿闪,屹立在西山的泗洲塔,倒影入湖晃晃游,诱得坡仙颂出:"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佳句,构成西湖游客赞不绝口的"玉塔微澜"一景。"不知若个丹青手,能写微澜玉塔图"。夕阳西下,"倒景入湖塔影长,湖光袅袅动斜阳",亦称此景为"雁塔斜晖"。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一五六四年)塔毁,明万历初改筑为亭,万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年)又重建为塔,至今历时三百余年。清光绪初,塔顶为雷火劈毁一角,后屡经修葺。现在,西山上绿树成荫,亭廊排映,景色秀丽,登塔眺望,惠州全景尽收眼底。) 走过泗洲塔,沿曲折小径前行,孤山北面有一九曲桥,直通西湖平湖中的点翠洲,洲上有孤屿亭,明代建为点翠亭。亭西有枇杷洲,另有二桥可通孤山与芳华洲。辟有“花港观鱼”景点。 (九曲桥是人文纪念公园三十六景之一,在汇通月潭的上方。九曲桥,顾名思义,是指桥共分成九曲,曲折迂回。“九”是数字中最大的单数,古有“九九归一”和“九五之尊”之说,均是对“九”这个充满吉祥、尊贵的吉数集中的概括。桥全长 18 米,宽2米。全桥由花岗岩和草白玉构成,桥下为放生池,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桥体雕刻精美,构思巧妙,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稳固坚转,寄雄奇于绝伦之里,寓隽秀于精巧之间,每逢晴天,澄清空明,桥倚碧水,曲桥如玉带浮水、桥水空蒙、水桥一色、波光潋滟,水波鱼动微风起,一池荷蕊满园香。池内莲花吐珠、荷叶田田,风月无边。我们身上心上都是阳光了。水波粼粼的池塘在熠熠生光。耀金闪银的潭水簇涌着,在水面上连成一串线条挺拔的几何形图案,风起时,偶尔溅起一些水花,给九曲桥图案镶个边。这桥给人以飘逸,舒畅之感。 据证,九曲桥有两绝:中秋有“九曲印月”和“曲桥泛鲤”之奇景。潭中水草如丝、藤萝蟠结,鱼翔浅底,沙鸥锦鳞,景色蔚为精彩,令人叹为观止!)水磨石的廊面刚刚高出湖面不到两公分,只要一阵小风或是一艘小艇从旁边经过,浪花便会涌上来亲吻你的脚面了。栏杆也不高,只到人的膝盖,因此站在上面感到自己离湖水竟是如此的近,鱼儿就在旁边游来游去,好象一伸手就能抓住,满眼都是绿呀! 前面就是点翠洲,(即今点翠洲。明代才女孔少娥在《点翠洲诗》中曰"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 偏宜点翠洲,一段芳华描不就,月湾婉转似眉头",是西湖岛景一胜。 宋时,惠州太守陈称在岛上筑孤屿亭,明嘉靖年间改点翠亭,后几经兴废。辛亥革命后,为纪念"通情马鞍之役"牺牲的烈士,改建为"留丹亭"。后人集东坡、文山句联曰:"殿阁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渌;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九二四年,浚湖积土于亭西,增筑琵琶洲,洲上建有琵琶亭。由于洲渚古树苍翠,亭馆红墙绿瓦,朱红圆柱,挺拔屹立,四面碧波千顷,人称"留丹点翠"。现在亭榭增辉,绿树成荫,还有九曲回桥相渡,风景更加幽静宜人。)虽说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在介绍里有“留丹点翠”之称的留丹亭是惠州西湖的景中极品,坐在留丹亭的栏杆上小憩,看着眼前小岛上来往穿梭的游客,我觉得用“过江之鲫”来形容恐怕一点也不为过,想到这个词,不禁联想起刚才走过的回廊两旁的鱼群……这里也都是树木苍翠,花草繁茂,更有古香古色的回廊亭阁,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adaf501000an8.html1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