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桐庐十字峡谷考察记

[游记]桐庐十字峡谷考察记

2007-07-24    

十字峡谷位于浙江桐庐凤川镇的竹桐坞村,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后,我和方决定徒步考察一番,毕竟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想必充满了生趣。在根据资料初定了2天的露营地和每天的行进路线及时间及备用方案后,设立了此次的3日行计划。我们对该活动充满了信心。
2005年5月13日上午我和方乘坐上海梅陇站开往杭州的火车,10点半到达后在出口处购买了11:50分从西站前往桐庐的快客,登上11:05的免费班车在30分钟后到达西站。天空飘着小雨。根据天气预报,在未来的2天内将有雷阵雨,为了此次的峡谷穿越计划,我和方在防水方面动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除了戴上冲锋衣裤外,还准备了鞋套、雨衣、一次性台布,同时也是对我们装备的一次考验,因为我的帐篷从未经受过大雨的考验。
一个半小时后到达桐庐,午餐时老板娘热心的给我们指路,告诉我们如何转车去坐中巴,不想她指的线路是反的。几经周折,由于县城不大,我们索性徒步跨越富春江二桥来到下杭埠中巴站,坐上去深澳方向途经凤川镇的中巴车。二十分钟到达镇上,转摩的到达村上,沿着村后的小路,即A点,在下午3点3刻,开始我们的徒步之旅。

在一开始,我们上了当:我们迫不及待地踏着大石滩的岩石溯溪而上,踩在鹅卵石上,要格外留意脚下,耗去了我们一部分体力和精力,因为先前网友的游记说一开始就要花1~2小时在这种路上。后来我们发现,在河床的右侧远方居然有小型拖拉机朝我们开来,既然拖拉机能走的路,我们为何不走,且都是在两山之中,肯定是同一的方向,没有岔路。于是我们在浪费了半小时后,终于踏上了正途。
果然,伸向峡谷已有一条碎石路,宽达3米,路况不算差,有车辆驶过的痕迹。接着我们先在路的右侧看到了一个小型电站,一根粗大的引水管通从山体引向电站。我们顺着石路蜿蜒前行,绕了一个个山弯,此时两侧的山体越来越近,河床开始变窄,巨石开始增多。从我们进村开始,一直下着小雨,这个季节穿冲锋衣会感觉很臃肿和闷热,于是我们相互给对方披上雨衣,将雨衣一同遮住登山包,从侧面看我们,活似个单峰骆驼。
从进村开始90分钟后,石路开始偏右,远离小溪,但直觉告诉我们只是因为山体而暂时的远离。路的两侧有冬季砍伐过的痕迹,被砍下的竹枝横躺在路的两侧,相信之前的驴友走过的道路并非像我们现在这样平坦和自在,想必最初的时候也是需要柴刀的开路。道路随着我们脚步的深入而略变狭窄,此时的路只有2米宽。而进入了峡谷腹地,道路随着山势而转移路向,一会儿在溪流的左侧,一会儿又转到了右侧。
我们一直很担心天气,因为据说在2002年的7月,有杭州某俱乐部的25人因突降大雨而产生的山洪被困峡谷2天。所以我们按照峡谷的地图,力争在天黑前赶到过杉树林的一号营地。但是在17点40分时,我们还没有到达杉树林,但找到了2块非常合适的平地,虽然没有草地,但是在峡谷中有这样一块高出溪流近2米的大平地还是不容易的,况且这里明显有之前当地山民住宿的痕迹,有破旧的防水布,有旧塑料脸盆。我就地休息,而方轻装探路。十分钟后方回来告之,杉树林就在前方5分钟的路程,但是并没有像我们此时的地点合适宿营。况且水源就在此地不到的15米,有个大水潭,溪水趟路而过,取水很容易。
于是我们在17点50分决定在此搭建帐篷,即B点。此时虽然小雨已停,但是乌云仍然笼罩在山头上,远处的云雾宛如飘带,轻柔地缠绕在山头,很漂亮,很柔美的感觉。

趁着天未黑,我们赶紧打帐篷,将所有能防水的器件统统取出来防水,如在底帐下铺了一层一次性桌布、在帐蓬的小门厅下也铺了一张桌布,将2个大包放在门口,盖上雨衣,但由于是碎石头的地面,我们连打地钉都很困难,因此也没有挖排水沟。
营地建立结束后,我开始做饭,内容是蛋炒饭加罗宋汤。大家不要以为我这么有本事,其实蛋炒饭是速冻的,加点油,热锅炒一下就行,罗宋汤是粉料倒入热水后烧制而成,放入午餐肉即可。经过实战检验,味道还是不错的。

天在7点的时候彻底黑掉了,戴着头灯打扫完营地周围后,做了最后一次防水检查,我们进帐休息。此次我带了双季舒适度为+15度的信封式睡袋,并不冷,感觉正好。躺在防潮垫上,感觉地面仍有突凹,但还能忍受。心中虽担心大雨,但还是不久睡熟。半夜经常醒来聆听是否有雨声。
彻底醒来已是早晨5点,内帐边缘有点结露,但是发现昨夜居然没有下雨,外帐表面只略有露水,感到气象预报的弄人。起来后,空气格外清新,云带依然裹绕在山头,这是种静静的美。
做早餐及收拾物品打包后,在7点半出发。步行不到5分钟,果然看到了大片的杉树林在道路的左侧,但是没有找到先前网友说的营地。继续向前,碎石路已经终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山泥路,宽度缩小到一米左右。根据地图,在我们前行的左侧有条岔路,通向小龙胡须瀑布。虽然我们很努力地观察,但是没有发现。不经意间,我们已到了一个叉路口,D点,右侧有明显的旧石阶路通向一个小山头,这也许就是先前网友说的石屋营地E的前进路线。
我们开始根据地图作起了分析,因为我们从杉树林到此处,只有半小时的路程,但先前网友称他们耗时2小时,是我们的体力特别好?还是对方实在太逍遥?细细分析,之前的游记都是2年前的资料,可能随着十字峡谷的名声越来越大,再加上我们进来前看到的被砍伐倒下的树枝,进峡谷的道路很有可能已被大大地拓宽,先前小道两侧茂密的植被以被砍伐,使道路清晰而平坦,感谢前人。
于是,我们对穿越更加有信心。继续前进,道路中横躺着许多被砍下多时的毛竹,我们须抬腿跨越,在这机械式的抬腿动作中,悟出了刘翔成功的秘诀。小路时而在溪流左侧,时而在右侧,因此我们经常踏在溪流中的石头上,好在天没有下雨,鞋子的抓地能力还是可以的。到达一个较大的水塘边,有岔路,一条左侧向竹林进发的爬山路,另一条是右侧溯溪。但因一开始溯溪线路不明显,于是错误地选择了左上的线路。没有想到,坡度有40度,且泥坡上的腐烂竹叶非常湿滑,好不容易爬了上去,却发现路不对,异常小心地进行下撤。回到原处,选择右侧的溯溪路,而祸不单行,方不慎踏入水中,因此就地休息一番,此时上午9:30。“左倾线路”耗费了我们半小时和大量体力。休息时发现腿上有蚂蝗,照旧“家法伺候”--(随身携带盐),就地正法。

补充食品加休息晒鞋一小时后,我们重新出发。大约经过20分钟,方突然叫住我,通过他指点的方向,我们在路左侧远处较高的山壁上,发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平整石壁,上面有个很像“十”字的凹痕,横向的这一笔非常明显,但竖向的下半部分不明显。难道这就是先前网友从石阶路起走3小时看到的“十”字,即峡谷的命名来源。这更加应证了我们的猜测:道路被明显改善了。此处为J点

就在路的前方,F点有几根原木和枯枝搭建在的溪流上,但过去后,没有了路迹,方轻装探路,不通。转而向右侧的溪流溯溪而上,在小溪的右侧找到了隐蔽的道路,此时的路,可能由于走的人少,两侧有较茂盛的枝叶,方取出其新购的砍刀,破坏式的前进。我们不断在路旁发现前人用塑料带和头巾扎在树枝上给我们做路标。
经一套“组合脚”:跃、跨、爬,过了一个难度不小的石滩G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茂密向上的攀登之路H,虽然有砍刀,但是这是条“人看不到自己脚”的路,两侧茂密之极的竹林和蜿蜒的山路,再加上探出头的太阳光,使我们耗费了很大的体力,且估计这样的路还有近2小时,与此同时,在之前的路上不断出现的四脚蛇和水蛇更让我们心慌不已,因为我们没有蛇药和任何对付蛇的经验。如果没有动物的侵扰,似乎只是困难,但没有危险,这是可以通过毅力克服的;但是如果加上这个因素,使我们的行为带上了冒险的性质
在目前的状况下,我首先提出下撤的意见,方也同意了。因此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了:龙胡须瀑布。先返回到9:30休息的地方,此时已经是11:45分。进行午餐和休息后,于12:30分向竹桐坞村方向折返。
根据地图:折向瀑布的山路在顺溪流流向的右侧,即在道路的左侧,夹在石阶路和杉树林之间,一路上我们翻着地图,不断地回想上午这段花半小时走过的路,试图找寻上午被我们忽略的岔路。果然如先前某位高人游记的提醒及方敏锐的方向感,在不到杉树林5分钟,溪流顺流向(朝北),在右侧有个较大的拐弯,见图中C点,可以踏在石头上,越过小溪,登上对岸,上一小坡,先是片小树林,接着就是条小路。
一开始,有较好的石阶,接着又是茂密的矮竹林(2米多高),这条比先前我放弃的那条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资料,这样的路有1个多小时,根据方的探路,上去的路基本都是这样。同样在恐惧的心理压力下,在I点我又放弃了,但我鼓励方继续前进。可能是我影响了方求胜的欲望和计划,方最后评估了形势,也决定下撤返回。
又回到杉树林,已是下午15点了。我们回眸了昨晚的露营地,无比眷恋地继续折返村口。在返回的路上看到一个暴强的村民,他从远离竹桐坞村半小时路的一个村来,在峡谷内砍了些小树苗,捆扎起来,放在28寸的自行车上艰难地推行,原来老头村里的山头都被个人承包,因此特地到峡谷里来砍些小树当薪柴。
在16:50分,我们达到村口,遇到一个好心人,让我们免费乘坐其海马车到凤川镇,随后包车20元到桐庐县。
我们开始了FB。先找了家二星级的宾馆住下,140元。然后步行20分钟将县城兜了一圈。在富春路边的大排档超市点了4菜,其中15元一盘的红烧富春江鱼味道不错。晚上看羽毛球苏迪曼杯半决赛。
第二天早,将剩余的干点当早餐,登上了9:30回杭州的大巴。11点到杭州,坐49路50分钟后回到城站,很巧,买到了13:07分回上海梅陇的车,还是加挂车厢。
不幸的是,进火车站安检时,方的砍刀被没收了。安全回到上海。

下图是根据此次我们考察线路结合先前网友的资料汇编而成的。

此次我们的行进路线为:
ABDEJFGHGFJDCICBA

总结:
1、

原始链接: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45518
转自:23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