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格里拉雪山行 |
[游记]香格里拉雪山行 |
2007-07-16 |
香格里拉雪山行 今年四月应朋友之约驾车去迪庆的维西县考察矿山,我们一行五人在没有什么准备的情况下,在现代越野的轰鸣声中离开了阳光明媚的昆明。 五人中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地质高工,一位年龄在四十多的采矿工程师,还有我的两个朋友年龄也在四十左右,一路上兴高采烈的飞奔。谈笑间到了大理,对方引路人的车早已在收费站等候,吃过午饭即刻上路,两辆汽车飞奔在去人人向往的香格里拉的路上。 无聊单调的旅程开始了,我竟然在车上睡着了,在他们的喊声中我醒过来,原来是车到了金沙江大转弯处的一个小小的村镇,一个有郭沫若题字的小公园,著名的长江第一弯——石鼓镇就在这里。关于金沙姑娘,哈巴玉龙雪山的传说让无数的驴族不远万里受尽折磨来到这里,公路上竟然还有无数的女老外骑着后架上托满行李的自行车,在烈日下狂奔。 我又渐渐的睡去,天已黑尽,我们要去的目的地——维西县柏枝乡依然不见踪影。晚上九点多,终于到了一个在澜沧江岸边曾经是方圆几百公里唯一一个有土司的小村庄这就是柏枝!肚皮已经贴在了脊背上,热情的纳西人用他们的土鸡让我们的肚皮远远的离开了脊背。是夜人人都像死去的山羊,我却没有睡意,也许是在车上睡多了,也许是过分的安静让我有些不能适应。第二天天一亮年近七旬的冉工就起床开始清理上山要带的东西,待大家喝完鸡汤面条的最后一口汤,我们在三张越野车的吼叫中开始了惊险而刺激的登山。 那叫什么路呀,车在磕碰声中缓缓前行,有些地方为了安全要车上的人全下车,在众人的惊叫声中,在驾驶员挥汗如雨中如蜗牛般前行。到了海拔三千六百米处车再也无法前进,我们开始吃些干粮,每人装几版巧克力为自己补充能量。雪就在脚下,陡直的山让在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人的脚后跟。我们八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缓缓前进,准确的说不是走是在爬行。 我穿着单裤,脚登休闲的皮鞋,在自己粗重的喘息声和不停的剧烈咳嗽声中,在脚如利刀切割中,我到了3800米,看看还剩下五人,有三个受不了下撤了。到了4000米,还有四个人还在往上走,我有幸是其中之一,还有那个老人冉工也在其中,他身体比我们还好,他并没有像我一样气粗如牛。天突然变了脸,风裹着雪在我的脸上划切着,才走过留下的脚印一回头脚印就没有了,我的胸口犹如被硕大的石板压住,我的呼吸很困难,咳嗽加剧,头发已冻成块状,清鼻涕不停的淌,裤角已成冰板,脚已麻木没有了感觉,眼镜上一层厚厚的冰,高程表显示海拔4500米,已耗时近3小时。前面雪太深没法再前进,为了安全向导要我们下山,我望望近在咫尺的目的地,失望——让我比没有氧气更难受,但为了大家我同意下山。下山比上山还难,我的膝关节在齐腰深的冰雪里行走近3小时,现在开始剧烈疼痛,已经无法再行走。风雪越来越大,我嘴里的巧克力没有了任何味道,味觉也出现了问题,我一步一跪的在向雪山道别,我忍受着雪山给我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一瘸一拐痛苦的回到了山下。 迪庆维西的雪山行结束了,我懂得了雪山居住者为什么要将雪山当作他们的图腾,我也理解了高原民族为什么那样的敬畏它——那是人类难以逾越的高度。我才到了4500米,已经有了这样的感受,我要向登山家们致敬,他们的毅力不是平常人所能拥有的。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kmliuchuan.bokee.com/tb.b?diaryId=11981660 2006.8.1103:17作者:kmliuchuan |
原始链接:http://kmliuchuan.bokee.com/viewdiary.11981660.html |
转自:2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