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灵峰探梅 |
[游记]灵峰探梅 |
2008-05-22 sina.com.cn |
灵峰的人气虽说是近些年才旺起来的,但灵峰的灵根却在千年前就已种下了。早在吴越国时这里就建有寺庙。《西湖游览志》记载:“灵峰寺故名鹫峰禅院,晋开运间吴越王建。延伏虎光禅师居之,舍田数千亩,度僧数百。宋治平间改为今额。”“寺内有翠微阁、洗钵池,幽僻岑寂,游人罕至。”和多数寺庙的命运一样,在漫长的岁月中屡经兴废,到清道光年间镇国将军固庆修寺筑园,并大量地栽植果木,才有了灵峰探梅的名称。 道光末年,一直到咸丰年间,江南有一场大战乱,灵峰的梅花估计也惨遭破坏。清末的政治家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有一首题灵峰的诗,从中可以想象当年的景况:“萧萧寥寥咸丰春,落落寞寞灵峰人。探梅再游常事耳,伤哉浩劫沦江濒。”这应该是在一场大的战乱之后,诗人重来旧游之地,发出的无穷的感慨。可见一个地方的人气,天时、地理、人和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光绪三年吴兴人周庆云又在此建补梅庵,增植了数百株梅树,灵峰探梅一景开始渐渐有名起来。但毕竟地处幽僻,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能去灵峰游览的人也不会太多。何况西湖有孤山可以看梅,又何必跑那么远的地方。 今天的灵峰探梅,自然是瑶台以下游人最多。这里梅林广阔,数以千计。红梅绿萼,品种齐全,据说有四十五种之多。游人或藉草坪而坐,一家团聚;或沿步道而游,双双对对,看花的看花,拍照的拍照,加上无忧无虑的孩子们欢笑雀跃,真所谓其乐融融了。 更有一些摄影爱好者,将相机架放在梅花树下,然后等待着。有人问他们等什么呢?回答是等蜜蜂飞来。那该等到什么时候?回答说,有一次等了四个小时。看到报刊登载花上蜜蜂或者蝴蝶的美丽照片,本以为是偶然拍到的。想不到竟还需要如此耐心!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bc6f69010085x7.html2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