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五一我是很害怕出游的,但这两天天气好得很,终于还是按耐不住 想出去玩了。^_^+ 好不容易赶完论文,已经是下午两点半。eris mm建议爬北高峰再绕去法喜 讲寺,听说那儿斋饭味道很不错。 虽然很久没运动了,但是爬山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累,沿路有说有笑, 还算轻松。同行有个跑步爆牛的gg,一直对老何山出现野猪的传闻颇感兴趣。 我打趣道:“看你这架势,好像野猪来了我不怕,要和野猪打一架嘛!” 结果他很自信的说道:“我当然不怕啦,有两个垫背的!”让我晕了好半天…… 四点准时爬到北高峰顶,据说四点半到五点半之间才有斋饭。要在一个 半小时内找到法喜讲寺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原本打算绕过灵隐,结果发现只有 一条山路,通向灵隐后门买票处,要么从另一条路出去,但方向和法喜寺相反, 要绕远路了。实在是不甘心的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向树林的泥土小路,好奇的走 下去,发现到了灵隐寺周围绕的钢筋栏杆边。围着栏杆走了很久也走不到尽头, 方向越来越不对,不会要翻墙入寺吧……两米高的窄铁栏几乎无处下脚,而且 山路又陡又滑,一路扶栏而下还几次差点滑倒。天无绝人之路,终于碰到一颗 斜躺在栏杆上小树。从小就喜欢爬树爬屋顶的我,马上来了玩兴。怂恿eris一 起爬过去。几次尝试以后,mm还是被树折断的恐惧吓回来了。无奈我们只能继 续前行。 正走着,突然听见喝斥声:“回去回去!” 原来是几个工作人员。 我们极力解释不是想进灵隐,而是想绕道去法喜,但是工作人员冷冷的说 沿栏杆根本就走不到,前面还有警卫,让我们快走。说来也奇怪,没有了后路 反而坚定了大家翻栏杆的决心。躲过工作人员,我们很快又发现一颗容易借力 落脚的树。这次我打头阵,eris也不甘示后,那个牛gg更是不费吹灰之力,单 凭手臂的力量就撑过去了!虽然大家都出了点小状况(我的衣服被自己的手压 住下不来;eris mm的腿卡在了树和栏杆之间拔不出来;牛gg跳下来的时候衣服 从后面挂在了栏杆上)而且,中间还有人经过,隐约听见声音向这边张望,吓 得我们马上蹲到树丛里躲起来,但还是蛮刺激蛮好玩的!^_^ 出了灵隐右走不多久遍到了僻静的天竺路。这里一派静谧祥和的乡村景色。 两边是葱茏的绿林竹丛,层次丰富的颜色。黄色黑色的家犬伏在路边,破旧的 老屋很多都因人去楼空而显得凋零落寞。走过一片种满青菜的山脚小田,我们 踏上了一段修葺在匆匆绿荫下的石头小路,左手是可触的山土,右手是清澈的 小溪。不远处的山坡上满满的茶树。不禁让感叹这才是佛门圣地本应有的意境 景致! 走过这段修葺精秀的林荫小道以后,矗立于眼前的是一颗巨大粗壮的银杏。 路边开始有卖烟火的小摊,虽然不买他的烟烛,但摊主依然热心的为我们指路。 走过几幢摇摇欲塌村舍,转手便是今行目的地法喜讲寺的大门。和看门的老人 说我们是来吃斋饭的,没有买票他便直接让进去了,还乐呵呵的说道:快快快, 不快就吃不上啦! 走进古刹,顿生庄严肃穆之感。时下已是六点,暮霭沉沉。圆通宝殿高墙 红瓦,黄色的墙面,紧闭的殿门,巨大的镂雕群狮戏球石窗以及殿前精致的墨 铁香炉中的缭缭香烟,都为这里渲染出一种高贵不可亵渎的威严气度。深山老 林里,竟有如此的地方!实在让我吃了一惊! 急着吃斋饭,不等细看,便直接去了饭堂。饭堂已经空了,但是厨房里依 然有饭菜:看来我们运气不错!所谓斋饭不过是一碗寡油的青菜汤,一小碟装 有白菜、南瓜和素鸡的菜和任意吃的白米饭。嗬嗬,饭菜的味道实在谈不上好, 或许换作浙大食堂,这份晚餐要3块,我会喊杀人了。但是经过3个小时的爬山 走路,累坏了的我们依然吃的很香。那碗淡而无味的青菜汤对渴极了的我而言 实在是求之不得!先吃完的我看着同伴,静静的回味这所谓粗茶淡饭的味道, 对衣食的本意忽然有了顿悟。出家人最忌奢靡浪费,告别时,每个人都小心翼 翼的吃完自己盘中的晚餐,不留残滞。 走出饭堂才六点一刻,天还没黑,我们都有心四处逛逛。圆通宝殿之后 是大雄宝殿,琉璃瓦檐龙头鱼尾,雕刻精良。可惜都已关闭,隐约见到高大的 殿门窗后华丽的幔裢。殿后的高墙之上种满了蔷薇科的鲜花,之前则摆满了绿 色植株,让人赏心悦目。法喜寺止于此。正要往回走,看到墙的尽头是通向墙 顶的石阶。拾阶而上竟来到了方丈室。门前整齐的摆着大株的紫色盆花和各式 植物,很是好看。站在台阶上向里望去,屋内陈设精致整洁,檀木桌椅、落地 根雕、雕花八角灯笼和大屏风,无不显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远远超出了我对 古寺方丈生活的想象。若有所思的沿阶而下,不时飘来馥郁的花香,却又不知 从何而来,让人困惑而着迷。正巧碰上归来的方丈,面容慈祥圆滑,很是福泰。 我不知应该行礼还是问候,尴尬中不觉一笑,方丈微微点头一笑,自若无人的 走过了。 回到圆通宝殿之前,这才发现寺中的香樟都是参天老树,树干嶙峋苍劲, 叶茂枝繁,一棵庇荫百余平米。这才意识到法喜讲寺的年龄必定久远。四棵 老树捧出一片天,留给了殿前一方不大的鲤鱼池。池中睡莲盛放。荷叶托儿童 的雕像栩栩如生。 寺院不大,四周的黑板上用漂亮的粉笔字写着佛教中的警世名言,读来颇 值回味。此时的我已经不想离开了。倘若能有机会在这样的寺院中静修几日, 岂不是人生幸事?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滞了,看不到城市中浮华跳动的节奏。 走出法喜寺,才留意到左手边的高墙上赫然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晋代 古刹。不得不再次感慨不虚此行。回来的路上和朋友聊着佛经佛乐,这才想起 被遗忘在角落中的那本《般若菠萝蜜心经》。或许是时候拿起来读读了。 回来上网一查,发现原来法喜寺是五代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原名天竺 看经院,在海内外佛教界享有盛名,是讲经说法的圣地,故清乾隆时改称为 法喜讲寺,历史上曾胜过灵隐寺踞西湖之首。无怪乎抹不去那一份皇族气息, 可想当年香客如云的繁华景象!幸在灵隐若市的门庭,还得今日这里的一片 清静。不知这是古刹之灾,抑或古刹之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