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断桥

[游记](一)断桥

2007-07-16    sina.com.cn

今天是到杭州的第二天,想看看杭州城市的景色,破天荒地早晨七点多就出门了,顺着武林路一直往西湖方向步行。可能是在北京呆久了吧,觉得作为一个大都市而言,杭州的城市确实没有可赞之处,但是一路上风景却很美,街边草树成荫,绿色的柳树红色的枫叶以及各色花卉交相辉映,而在树丛或街道之中又很精致的点缀着雕塑,让人感到一种细腻的精巧,一种江南特有的气韵。沿武林经凤起至孩儿巷西行,便到了西湖边。

西子湖畔,单就这四个字而言已经让人心醉神迷,更何况是来到了她的身边。远眺西湖,湖光山色在上午的阳光中尤为清秀和艳丽,沿湖望去,近处垂柳依依,芳草萋萋,月季含露,暗香幽来;远处水光粼粼,波澜不惊,远山积翠,宝塔流光;在《千年等一回》的音乐声中,眺望柳枝花丛掩映下的断桥,想起当年的借伞情缘,更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

柳枝花丛中的断桥

柳枝花丛中的断桥

水波不惊

远山积翠

波光粼粼

断桥遥望

波澜不惊

(一)断桥

顺着湖边一直走下去,便到了传说中的断桥,我所知道的断桥是从《白蛇传》的断桥借伞开始的,想象一幕情景:微波粼粼的西湖,斜风细雨之中的断桥,对面飘然走过来一个美丽女子,如梦中千思万念的旧识,而当她走近,样子是那样的端庄清秀,开口借伞,言谈举止又是那样的文静娴淑,细细品来,这不是朝思暮想中的神仙姐姐吗?在我眼里,断桥是一座情人桥,从断桥开始了白娘子的千古情话,也是从断桥开始了白娘子的“悲剧人生”。断桥的相遇,使得白娘子放弃了成仙,甘愿选择了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和许仙结一对平平凡凡的夫妻。但是白娘子始终是蛇仙(我实在说不出蛇精两个字),为了能和许仙生活,虽然她拼命掩饰着自己的身份,但许仙却诸多猜疑,乃至听信法海之言,用雄黄酒使她现出原形。面对如此不信任自己的爱人,白娘子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许仙,为救活自己挚爱的夫君,甘愿冒生命危险千里迢迢奔赴峨嵋仙山盗取仙草。然而重生的许仙却被法海囚禁在镇江金山寺,为了救回许仙,白娘子不顾自己身怀六甲,和小青一道跟法海斗法,为了战胜法海,又不惜冒着天谴引西湖之水淹没了金山寺。。。但毕竟白娘子道行不如法海,最终被法海借佛法镇于雷锋塔之下。虽然最后的结局是好的:小青修炼有成,再回金山,斗赢法海,许梦蛟高中状元,拜倒雷峰塔,救出母亲,白娘子许仙许梦蛟家人团圆,而“罪恶多端”的法海只能留在蟹腹中(所以现在的螃蟹腹中的蟹膏是和尚僧衣般的黄色),但我觉得这是悲剧,白娘子的悲剧。纵观故事,在感慨曲折之余无不为白娘子对爱的执着精神所感动,许仙的木纳,委顿,无情和白娘子的情深厚意形成鲜明对比,虽然许仙一次次让她失望,但是她却从来没有放弃许仙,一次次的用自己的真情,勇敢,忠贞证明着她对许仙的爱,越剧《白蛇传》有一段唱词写得很好:“看那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见白娘子柔肠寸断,泪光点点。在《新白娘子传奇》的主题曲中,高胜美深情地唱道:“西湖的水,我的泪”,是的,西湖的一湾柔水确实是白娘子的滴滴眼泪,阵阵拍打湖岸的水声中,也许正在诉说着白娘子的悲情,断桥不断,或许只是因为许仙与白娘子在此的一段悲情令人肠断吧。

断桥晴晓

断桥午荫

断桥暮色

断桥夜景

断桥雨落

断桥风雨

断桥残雪碑

云水光中

再秀一下,断桥之上 ^_^

(二)垂柳

平心而论,我喜欢白堤大于苏堤,虽然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一,但我更喜欢白堤的柳,不知道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不是描写的白堤的柳,但我却很喜欢在白堤柳荫下徜徉。白堤的柳虽然没有“苏堤十里柳丝垂”那样的壮观景象,没有苏堤“六桥烟柳”的赫赫名声,但却更有一番江南小家碧玉的风范。

站在岸边,远眺白堤,犹如一条玉带,横卧在碧蓝的西湖之上。春雨如酒柳如烟,在碧波荡漾的湖面,微风拂过,柳枝轻摆,柳的柔媚被衬托得淋漓尽致。我站在堤上看着柳枝想:所谓佳人,在水一方,柳生长在水边,也应该就如同江南柔美的女子一般吧。我认为女子最秀美的是秀发,湖边垂垂的柳枝,如同女子的秀发,或散在空中,或轻触水面,清风过处,空中的柳枝摆动,如同女子用手轻捋秀发,显得是那么端庄,而在水面的柳枝则轻撩绿波,泛起阵阵涟漪,如同女子在湖畔濯发,又显得是那么秀美。当柔风袭来,枝条肆意轻舞之时,柳树的身段也婀娜起来了。。。

伴着身旁摆动的柳枝,看着堤坝两旁伫立的柳树,踏翠白堤,此情此景突然唤起脑海中弘一法师的诗句:“垂杨柳两行,绿染长堤”,确实啊,人如画中行,景如诗中境。

白堤春晴

断桥白堤

白堤风柳

碧痕卧波

白堤暮色

白堤春雨

白堤观湖

白堤观湖

(三)孤山

孤山是白堤西与西泠桥相连接处的一个岛,之所以的名于孤山,大约是因为它孤零零的矗立在湖中而周围并无物景吧。然而虽然名字叫孤山,但我觉得它并不是真正意思上的孤,就短暂的杭州之行对杭州的了解而言,我眼中的孤山应该是杭州历史文化等的集中之地,论名人,“梅妻鹤子”的林逋曾在这里隐居并长眠于此,苏小小曾长游孤山,鉴湖女侠秋瑾也长眠于此;论文化,古有赫赫有名的西泠印社,今有浙江省博物馆和杭州西湖博物馆;论美食,杭州最负盛名的饭馆楼外楼就矗立于孤山之上。

记得以前看到的一句话说的很好:“孤山的孤独,是一种充盈的寂寞。”说到孤山的“寂寞”,就不能不说到北宋时代的著名诗人林逋(即林和靖),林和靖先生的出名,不仅在于他的咏梅佳句,更是因为他远离尘世“梅妻鹤子”的佳话传说。《辞海》中关于“梅妻鹤子”条目是这样记载的:

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

是的,从常人眼光来看,林先生是孤独的,他远离世人,隐居孤山,亲自躬耕农桑,以梅鹤为亲。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林先生又是快乐的,就像滁州四面的青山,除了欧阳修之外,又有几人知道其中之乐?林先生虽然远离了世人,但是也因此远离了世间的纷扰,独自躬耕纵然清苦,但不代表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的怡情,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虽然不近乎常情,但细想一下,这不是传说中的神仙生活么,不正是古代文人雅士所苦苦追寻的那种生活么?林先生的“孤独”是值得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境遇,他才能心有神犀,写出像《山园小梅》这样千古流芳的佳作: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当我们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所震撼的不仅仅是文字表面梅花的高洁脱俗的形象,而且是所表现出来的梅花的那种神韵,与梅品相对应的林先生的人品,以及他出世的人生观。

步行入孤山深处,站在放鹤亭之上,看着亭下两只铜铸的仙鹤,不禁追忆起一千年前林先生和鹤相伴的场景,鹤是鸟中的高士,丹顶浩羽黛尾正是中国画以及中国古文化最基本的三种色素,而它栖寒塘而伴清风,鸣九皋而邀明月的情怀又正是文人高士所梦寐以求的境界。高士总是与高士相伴,所以林先生离不开鹤,鹤也总跟随着林先生,成了他的儿子。他永远孝顺的儿子。直到后来,林先生临终时,抚着鹤背说:“我欲别去,南山之南,北山之北,任汝往还可也。”,我不知道鹤有没有听懂他的话,因为当他死后,鹤并没有飞走,而是在他墓前悲鸣至亡,后人将它们葬于主人的墓侧,名曰“鹤冢”。由路牌得知,放鹤亭后便是林先生的墓茔,虽然近在咫尺,但是我却不愿登往拜祭,因为我觉得像我这样毫无才学而又混于浊世的白丁是没有资格祭奠林先生的,用手轻触一下通往坟茔的石阶,算是表达对先生的敬意吧。

仰望放鹤亭

放鹤亭碑

亭边古柏

放鹤亭远眺

亭边一景

亭边即景

亭边观湖

通往先生墓茔的石阶

双鹤常伴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e6c675010008hl19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