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堤春晓乾隆听 |
[游记]苏堤春晓乾隆听 |
2007-07-28 |
6、苏堤春晓乾隆听 疗养并不是天天带你出去游玩,想在城里看看,就起了早,带上地图相机,进行我那美丽的旋律诗篇。坐车到苏堤站,一个人,不要急,慢慢转转、看看。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其实要看介绍,翻翻地图上上网,都可常见。但是有些要说,那可是我亲眼看见: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垂杨带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到了“苏堤春晓”景碑亭边时,一对观光客正在聚拢,我细看,乾隆得题碑,怎把“堤”字的偏旁写成了耳朵边?我正在疑问,观光团里,一布衣老者侃侃而谈: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时在杭州为官,西湖连年有灾,湖底淤积不堪。东坡先生以他的威望和胆识,清淤筑堤,治理西湖。 三潭印月岛又称“小瀛洲”,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景观最丰富、知名度最高者,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中心绿洲的“竹径通幽”艺术墙充满诗情画意。水景称胜,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明万历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三潭印月景观富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亭亭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 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 全岛花木疏密相间,以翠柳,荷花,红枫,木芙蓉为主,四季花开不断,艳丽多彩,春,秋景色尤佳。岛内岛外湖面如镜,楼台花树倒影摇曳生姿,天光云彩相映,着实让人恍惚迷离,如入蓬莱。三潭印月美景还从岛上向湖上延伸。岛南湖面,三座瓶形小石塔鼎足而立,造型别致优美。塔顶如葫芦状,塔身呈球形,高出水面二米,中空,环塔身分布五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平面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六十二米。每逢仲秋时,皓月当空,水天相映,塔中点燃灯烛,与明月上下争辉。赏月游湖者摇浆前来,搅动满湖银辉,天月,水月,塔月,心中之月,融为无限的悠思和寄托,怡然忘归。 岛南端的“我心相印亭”前可观赏三潭印月胜景。每到中秋月夜,放明烛于塔内,灯光外透宛如十五个小月亮,塔在水上又映出了十五个月亮,加上天上明月水底倒影,三十二哥月亮,让人心醉,哦,这时,已不是三十二个圆月,还有一个三十三个月亮和灯光、湖光交相辉映,夜景十分迷人。你问那个月亮,就是你心中的哪一个向往。 |
原始链接:http://www.hongxiu.com/diary/view/view.asp?id=67776 |
转自:3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