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天目之旅fff">fff"> 天色阴霾,冷风簌簌,昨日的大雨,一夜之间把气温拉到零度。 今天一早,雨已悄然而止。省人民大会堂前,十几辆大客车一字排开,车前,人头簇拥。 七点整,十几辆大客徐徐驶出会堂广场。因为坐的是二号车,只能在车辆转弯时看到后面浩浩荡荡的车队盛景,宛如一条长龙穿行在大街茫茫的车流中。 一路缓慢、颠簸的旅程,但听着车内舒缓的音乐,倒也不觉得孤单。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后,车子终于驶入了西天目的停车场。本以为颠簸之路由此而止,哪知由停车场出来至售票口,又遇到一段年久失修的麻脸路,在雨后更为坑洼,有时只能象只袋鼠似的跳跃前行。 过售票口,一堵黄色的围墙赫然跃入眼帘,这便是禅源寺。为了跟上大部队,没能进去跪拜一番,只从外面匆匆一瞥,略微浏览讲解碑文,得知其来历一二。禅源寺位于昭明、旭日、翠微、阳和四峰之下,有青龙、白虎两山环抱,古木苍龙,清溪环绕。寺始建于明代(1425年)。1733年,清雍正皇帝敕书“禅源寺”额。寺院香火最盛时占地40余亩,禅堂寮舍500余间,为我国东南佛教圣地之一。可现今乍看之下,却显冷冷清清,让人如何都无法想象当年的圣景。 进山了。五百人的队伍,在不足两米宽的山路上,逶迤行进。山路的前五百米比较平坦,两边是鹅卵石,中间铺一长二米左右宽约三十公分的石条。参天古木中的山道,雨后更为险恶。小心翼翼在踩在凹凸不平的石块上,看着闪出幽幽绿光的青苔,全身毛骨悚然,丝毫不敢松懈。 西天目素有“大树华盖九洲”之美称,道旁古木,最多的是柳杉(又称马尾松),千年以上的,四个成年人都难以将其合围,还有古枫、古银杏以及其他原生古树在此处比比皆是,金钱松之高是世界同类树种之冠。时光交错,恍若溶进了一片原始丛林。 山路越走越难,原来的整齐的石条路,渐渐变成了由不规则石块堆砌而成的石阶。边缘不齐,或大或小,一不小心就可以脚底打滑出现险情。 青灰色的山路,在大树林立的缝隙中无休止延伸着,犹如一条巨蟒静静在躺着,给这原始森林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山上温度越来越低,透出的汗水被冷风一吹,瞬时全身冰冷。到了五里亭,无暇贪恋如此秀美的景色,左右开弓按了几下快门,稍事休整后,又继续前行。 从五里亭往上,左有钟楼石,右有伏虎瀑。据说伏虎瀑,因有石蹲踞如卧虎,故以伏虎命名,水自岩顶下泻成瀑,峰峦迭翠,谷深崖峭。唐代章孝标《天目瀑布》诗“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描述的就是此瀑布。 缓缓拾级而上,天空已开始飘起毛毛细雨。身后有人唱起那首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假日里我们多么愉快,朋友们一起来到了郊外……久违的歌声,此时此刻,倍感亲切,让人忘却疲倦。雨在歌声中渐渐变大,雾也不失时机地在前方拉起了一道天然屏障。二十分钟后,隐约见一亭台楼阁,已是七里亭。雾中的七里亭,在视野中渐变清晰,不会即至。从七里亭环顾四周,两边山头只留淡淡的影子,下面雾气茫茫,一如登上仙界的玉宇琼阁,不禁想起唐朝杜广庭登天目山里的几句诗:一州风物分檐外,万里云霞在目前。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出了七里亭,急急地向下站——大树王进军。 穿过一个两米宽的门洞,大树王就在眼前。此树在宋代即称为“千秋树”,明代已是四五人围大树,树龄长达2千余年。清乾隆皇帝登天目用腰带量此树,并封“大树王 ”。 树高26。5米,胸径2。33米,要五六人合抱。传说敕封过的树王皮能治百病,游人竟相剥之,所以树身上的皮已荡然无存,边上一枝没有敕封的,树皮却完好无损。 雨水从茂密的树枝上作短暂的停留后,凝成更大的水滴,不停地打在人们衣服、脸上,更有淘气的,直接钻进脖子里面。前方,整片树林被雾气笼罩着,以往电视里才见到的原始森林,此时近在咫尺。一段平坦的山路过后,到了中途休息之地——开山老殿。拄着竹棍的,撑伞的,穿雨衣的,也有什么都没带的,一个个拖着疲惫不堪的脚,精疲力尽地步入山门。 开山老殿为佛教临济宗中兴之地——狮子正宗禅寺旧址,为高峰禅师及其弟子断崖、中峰于元代所建;宋仁宗皇帝御赐“ 狮子正宗禅寺” 额。当时香火极盛,名扬海内外,慕名前来求经问法者络绎不绝,亦是日本国临济宗永源寺派之祖庭。 进到寺内,才发现这里早变成了一个店家。没有雕塑的佛象,只剩四周的壁画在诉说着曾经的兴盛。殿内的食物贵得惊人。点了一个野猪肉煲,一锅的咸菜,上面飘着零零碎碎十几片不知真假的肉块,要价六十八元,一听西湖啤酒八元,早已饿坏的我,狼吞虎咽地把酒与一碗米饭装进肚皮。 吃过饭后的感觉有点懒洋洋,犹豫不决是否继续前行,脚步也没了先前轻快。重新穿上湿漉漉的外套,阵阵寒意袭来。第一批队友在登顶后已经陆续下山,一股雄壮之气顿时胸中迸发。 这次是一鼓作气,没有过多的休息。山道已更为险恶,快到山顶时,天空还飘起了朵朵雪花。好在前面已有大队人马经过,路并不太滑,小心足够。 四十五分钟后,终于登上仙人顶。 仙人顶为西天目山绝顶,民间传说有仙人在此锯板架桥,故称仙人顶。东望东天目大仙峰,北眺龙王山龙王尖,三峰鼎立,有“一览群山小”之慨。仙人顶上有天柱峰,系一、二丈高,5尺见方的石柱,原刻“天下奇观”四字,现已被毁,仅余“可观” 二字。在山顶可观日出、云海,运气好时偶能得见的“天目宝光”。天气晴好之时,在仙人顶可东瞰钱塘江,西眺黄山。可这样的雨天,终究未能如愿,只看得被积雪覆盖的一截柱子,还有山顶的气象台以及工作人员住的一排矮房。 虽有些许的遗憾,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登上顶峰的喜悦,是自信、是自豪,是一种征服后的快感。 厚厚的冰已封住了天池,对诸多的游客的到来,显得无动于衷,更无宝光可言,近到前来,三目相对,两只小眼瞪着传说中通灵的大眼,想沾些许灵气,可是,仰望苍穹,却是一片白茫。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刚刚走过的台阶,此时已变出一张张狰狞的嘴脸,一脚踩空就会滚下山去。但时间已不容我小心缓行,只得打起精神,一路小跑。薄薄的鞋底,重重地撞击着凌乱不堪的石块,一下一下,脚底发热发痛。只好自我安慰,权当做一回免费足疗吧!到山脚登上大客的一刹那,腿软了。 后记 天目千重秀,林海十里深,雄伟挺拔的名木古树,五彩缤纷的奇花异草,千姿百态的鸟兽昆虫,缊含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她赋予人类享之不竭的璀灿文化与独特的大自然风韵,和谐了生态,同时也和谐了人类,因在初冬之际,有些景点没有简介里面那么壮观,但也不失为驴友们一起追寻刺激的好去处。ff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