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香格里拉游记—— |
[游记]云南香格里拉游记—— |
2007-07-16 51chuguo.com.cn |
云南香格里拉游记(九)-----作者:木石前盟 8月17 清晨的雨崩更能显示出它的超凡脱俗,静谧的如同一个遥远的神话。初升的太阳绽放着耀眼的光芒,而圣洁的神女峰白雪皑皑,紧贴在蓝宝石一样的天空下,又如同顶天立地的佛光赫奕的佛塔,教人举目瞩望便顿生倾倒皈依之情。雪峰后飘悠着一片洁白的云,如同神女峰的披肩。与缅茨姆、吉瓦任安、翁雪增归缅布三大雪峰紧紧相连的雨崩,美丽得让人不敢相信!站在客栈的坐台上,我能一览无遗地望见下雨崩的全貌,完美的三角形,连着雄伟的雪山和幽静的山谷,如同一个天然的风景秀丽的花园!木梭说,这个三角形在藏传佛教里被称为“法源宫”,——胜乐金刚的明妃卡觉玛修行和居住的地方为三角形,雨崩可以说是她的修行地之一。木梭告诉我,活佛赠送的佛像上一面为千手千眼观音,另一面就是卡觉玛。 木梭,当地藏民,现为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雇员,乃黄教弟子,最推崇的佛就是卡觉玛,对藏传佛教有比较全面和完整的认识。他与其他藏民一样能歌善舞,还会自己作词谱曲,他自编自唱的《耳环姑娘》已传遍德钦的每个角落。非常热爱藏文化,对生态和文化的保护具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我眼里他是个很有思想的人。此次来雨崩,他主要负责验收水管建设和管理情况。 今天马老师和木梭等人要上山验收水管建设情况,验收结束后还要制定水管管理条例,晚上还要在下雨崩的阿青布家举行联欢晚会庆贺并表示对CCTV工作人员的欢迎。吃完早饭我们就跟随他们上山。 上雨崩的景致绝对不亚于下雨崩。去往冰湖的路上,有一片美丽的草甸,伴着淙淙的流水声,牛马安静地啃着小草,放生羊悠闲地四处晃荡,清脆的铃铛声不断传来。路边长着许多我从来没见过的小花,黄色的华贵,红色的热情,蓝色的清澈,紫色的深沉,白色的洁净,五颜六色汇聚一起,让这充满诗情画意。河滩上留着中日登山队的帐篷,在帐篷边一些村民正在建一座白塔,这就是都吉活佛负责主持建设的那座吧。越往深处走去,景致就越来越迷人!小路上有各种各样的小草,翠色欲滴;森林郁郁葱葱,无数参天的古树挺拔而立;树身都裹着一层厚厚苔藓,苔藓上竟然还长出美丽的青草!单雨崩这个小村,就有2000多类的物种,我怎不能慨叹雨崩的神奇和美妙!我仿佛走进一个原始的世界,走进梦幻的天地,我都怀疑眼前的景象是否真实!真害怕多年以后,我再来此时找不到我如今的感觉,小花失去五彩缤纷的颜色,青草只能稀落地散布在路上,森林就剩下树墩,那是多么可怕的景象啊!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可怜的后代,也为了这美丽的自然,我恳请人类同胞们一起保护它们吧,别再破坏,别再贪婪,别再毫无顾忌地索取! 在我为这地方陶醉时,木梭等人仔细地检查管道的铺设情况,找出不合格的地段,并和乡干部们商讨对策,阿福非常辛苦地跟拍。我听不懂藏语,所以就顾自欣赏风景,把张老师嘱托的任务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一小时之后我们到达水管源头,这水来自梅里雪山,非常干净,清凉甘甜。每个人用双手从小小的蓄水池里捧出一点水,喝了一笑口后用水擦拭眼睛并摸摸头顶,当地人视此水为圣水!我也照做了一遍,心中欢喜无比! 下午木梭等人去下雨崩检查水管的铺设状况。我嫌他们走得太慢,小跑着下山,很快就把尹平姐、阿柱副乡长等人甩得远远的。在这高海拔地区住了几天,我已经很适应这边的气压和天气,已经不觉头晕、胸闷,而是感觉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极为舒适!我猜想他们没那么快完成任务,就一个人在村子里晃荡。村子很安静,许多妇女都带着孩子上山拣菌子,也有收割小麦的,村里留下的大多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以及步履蹒跚、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一些年轻人坐在家中的小院子里悠闲自得地打牌。生活非常宁静,好像与世隔绝,受不到外界的干扰,人们都从容地过活,唱着优美的山歌,快乐地嬉笑、打牌,一切都透露着宁静与祥和。想想城市的车水马龙与喧嚣繁华,人们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表情总是过于僵硬,与此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村子中心有一座小庙:“些鲁崩”?寺庙已经非常破旧,历经的年代应该很久远吧?但是藏式建筑的风格仍然清晰可见。这也是转经必须朝拜的圣地,我顺时针转了三圈。一位四五十岁的比丘尼笑眯眯地走过来,打开寺庙古旧的大门,示意我进去。我微微地点点头,跟着比丘尼走进殿堂。我轻轻地走到肃穆的佛像面前,双手拊掌,极为自然地磕了三个头。这一次,在我双膝落地时我仿佛听见了佛的声音,“嗡嘛呢呗咪哞……”六字真言旋绕在我耳边,犹如天籁之音,从邈远的天际传来。比丘尼笑得非常灿烂,在她的眼神里我看见了赞许,好像得到佛的点化与称许,心里自然欢喜。 许久,他们才到达神瀑客栈,客栈的主人赶忙热情地招待他们,马老师等人围坐在一张桌子上谈论着什么,大概就是水管管理条例之类的事情。我不想凑热闹,就走到客栈前的那片草甸上走走。远远地看见一个穿着红色外套的女子坐在木墩上,仔细瞧瞧,原来是可爱的尹平姐。我走过去在她的身边坐下,经过这几天的相处,我渐渐喜欢上这个并不熟悉的姐姐,直率,善良,待人真诚,工作也非常认真。附近的几个藏民正做一些木匠活,有说有笑,爽朗的笑声和着咚咚的流水声,扩散在空气中,他们可能准备盖新房吧。我们就坐在去往神瀑路上的那片草甸上,背依美丽的大山,开心地聊着天,说说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感。 我们向往这种如此悠闲宁静的生活,每个人都那么淳朴善良,脸上总是挂着亲切的笑容,晚上一有时间几家人就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或者围火唠家常。且居住的地方是距离梅里雪山最近的村庄,更受到神山的庇佑和恩惠。这含有“经卷”之意的雨崩村,保存着非常完好的民族建筑、民族信仰和生活习俗,人与人之间非常友好真诚。何况这里简直是天上仙境,只有佛与神或二者的最为虔诚的子民才配居住的净土。在外人看来,这就是陶渊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的生活。但美好的生活中也有困惑,有难言的苦难,也有无法言明的悲伤。游客越来越多,雨崩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当游客在旅游旺季蜂拥而至的时候,他们从城市带来的物质气息久久环绕在这些朴实村民的心中,他们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羡慕外面精彩的、物质生活丰富的世界,游客的奢侈让他们迷惘。游客多了,自然得想办法接待,原来是轮住,但现在已建有几家客栈,游客们自然愿意选择干净、方便的旅店,而不愿意住进平民百姓家中。客栈所得的收入有一半必须交到村里分配给其他人家,表面看来这非常公允,能够维持雨崩村民和谐相处,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但仔细想想,必定引起一些矛盾。藏民不擅长算术和管账,他们并没有考虑到经营旅馆的成本又多大,譬如各种蔬菜的购买费与运输费、所雇用的小工工钱、主人自身所花费的时间成本等,旅馆的收入并不一定能足够维持经营,经济利益的冲突必然带来怨言和矛盾。同时大多数游客并不深入了解藏民的生活习俗,他们的行为可能不符合甚至触犯藏民的民族信仰,但游客毕竟是客人,不能对他们指指点点,只能藏在心里而不敢说明。游客带来的问题只是一方面而已,许多隐藏的事情我们并不知晓,我们也不能断言他们无忧无虑,他们的生活正在受到冲击,只不过与西当、飞来寺村相比受到的冲击比较小而已。但我们必须从西当得到教训,不能不顾及原住居民的利益,不能不保护当地的文化和生态,而只顾盲目开发。作为游客,是否也该反省自己的行为呢?是否也应该慎重考虑我们的欢乐给旅游区所带来的影响呢? 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暗,我们被叫回去吃饭。我们在阿青布家的大厅里与马老师等人共进晚餐,饭菜极为丰盛,竟然还有鸡汤!别人都吃得欢快,我心里却不是滋味,想想在哑女家和取登村长家吃的饭菜是那样简单,一两盘小菜,最多再上一碟腊肉,生活非常俭朴,物质生活相当贫乏。如果让他们吃上这么一顿饭,他们可能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甚至觉得这是一生都难得品尝的盛宴吧! 晚会就在这个大厅举行,藏民们陆陆续续地到来。藏民大多没有时间概念,定好七点可能九点都不能到齐。刚来时真不习惯他们这种生活节奏,在学校里总是匆匆忙忙的,平时去上课都走得特别快,饭也吃得特别迅速,即使到了周末也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完成,哪能像他们这样悠闲自在,从从容容!如今可有机会好好享受一把,这平缓的生活节奏,让我的身心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息,精神特别放松,心情也特别舒畅! 藏民们能歌善舞,随时随地都能跳上一段舞,唱起几首歌。马老师说,每一个藏民都是一位诗人,他们能根据场景随时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情、心愿和心声,能随时唱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颂,对佛的崇拜和敬意,对客人的欢迎和热情。女子声音清亮悠扬,梅里客栈的女主人此里卓玛唱起藏族民歌来就非常动听,震撼人心;男子声音浑厚高亢,阿柱副乡长、马老师、木梭等人的声音都非常深沉动情。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深藏着许多民间歌手,他们的嗓音绝对不亚于许多明星类的高音歌手,不矫揉造作,处处流露着自然。藏族男子还会制作各种传统乐器,如二胡、马尾琴,尽管音质不能尽善尽美,但能自娱自乐。 在这歌舞升平的夜晚,大家都欢快地又弹又唱又跳,弹得动听,唱得高亢,跳得潇洒!几个藏族男儿先跳起了敬酒舞,以示对客人的欢迎。他们步伐一致,动作齐整,好像事先都已经排练过,事实上他们随心而舞,竟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热情地敬上青稞酒,报以你真挚的笑容!而藏族姑娘们身穿民族服装,各个更显得美丽动人,姑娘们平时都穿汉化的衣服,看起来普普通通,如今已穿上盛装每个姑娘都如同仙女,光彩照人。她们双手捧着洁白的哈达献给在场所有的客人,那份对客人的欢迎和敬意让我激动不已。要是我也能穿上一套藏袍那该多好啊!我偷偷地想着。献完哈达,她们又手端青稞酒敬给客人。懂得其中风俗的人,喝酒前用食指沾点酒,朝空中弹三下,并说一声“扎西德勒”的祝福。我不敢多喝,毕竟是在高海拔地区。 阿柱副乡长非常能活跃气氛,昨晚在此里卓玛家他就带动大家唱起歌跳起舞来,非常热闹。他先献上一首动听的藏歌,气氛愈加热闹,许多藏民都跟随着又唱又跳。在这种情况下,藏民跳得是简单易学、节奏感非常强的弦子舞。张老师拿着数码相机不断地变化位置和姿势拍摄。木梭大哥和另一个小伙子拉着二胡也加入其中的行列,跳舞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汉族游客都好奇地近来凑热闹,坐在椅子上尽情地观看舞蹈,倾听天然的音乐。看着他们那么奔放的舞姿,奔放的笑容,听着那般高亢的歌声,我不禁也想加入行列跟着他们边唱边跳,再穿上一身藏袍,那就更美妙! 藏族歌舞种类、形式很多,各地区的名称也不相同。民间歌舞“谐”是一种以歌为主,歌舞结合的群体舞蹈,一般是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边唱边舞。民间舞蹈还有“卓”、“热巴”、“锅庄”等。“羌姆”是藏族的宗教舞蹈,表演时有鼓、钹、铜号、骨号伴奏,喇嘛颂经伴唱,气势壮观,寓意深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热巴是藏族的一种以铃鼓舞为主,包括弦子、锅庄、踢踏、说唱、和杂耍在内的综合表演艺术。相传为11世纪的流浪僧人米拉热巴所首创,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舞时,男执铜铃,女举手鼓,舞蹈由慢而快,常作“顶鼓翻身”、“躺身蹦子”、“单腿转”等特技表演。云岭乡斯农村就以擅长热巴舞而闻名于迪庆县。 正当我想着穿上藏袍的我是什么样的时,一个十五六岁的藏族姑娘走到我跟前,拉着我的手问我要不要试一下藏袍,我立刻点头答应,心里乐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穿上藏袍的感觉。藏袍就是这个姑娘的,主色调是宝石蓝,穿在身上非常合身。我戴上头饰,胸前佩挂着藏式项链,一下子就感觉完全不一样。旁边的几个姑娘都高兴地说简直是为我准备的。那位小姑娘冲着我直乐:“我说好看吧!”我一脸兴奋地回到大厅,许多藏族人都惊讶地望着我,被这么多看着我突然觉得不好意思,羞得面红耳赤。尹平姐也特别惊讶地注视着我:“真是不一样!穿上后真漂亮!”说得我心花怒放! 村民仍载歌载舞。扎西努布叫上我和尹平姐一起去跳舞,我们俩拉着手兴奋地跟着他们起舞。刚开始步伐总是出错,她们迈出左脚我却收起了左腿,她们收起右脚时我却迈出右脚,在队伍里显得极不协调。但我很快就把握了节奏,慢慢地也找到了跳舞的感觉,越跳越兴奋,热情膨胀!身边的藏族姑娘看着也开心地笑了!穿着藏袍跳舞的感觉,就好像自己是一个藏族姑娘,感觉自己已经能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此时的自己一点负担都没有,其他所有烦恼的事情都被我忘记,我只想拉着他们的手欢天喜地的痛快跳舞!如果来生能成为一名能歌善舞的藏族姑娘,我会幸福地笑上几辈子! 突然想起斯那取品,在雨崩神瀑遇见的那位擅长跳舞的男孩,从神瀑下来后我们在下雨崩村村口的草甸上又遇见他。他当时正在帮他的朋友看着一头非常可爱、装饰得非常漂亮的小马,一个人坐在草地上百无聊赖地看着天。看见我和尹平姐时他特别开心,瘦削的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我们就坐在草地上陪着他说话,才得知他的名字是斯那取品,最擅长的舞蹈是热巴舞。如果此时他在这里的话,跳起迷人的热巴舞,一定会赢得阵阵的喝彩和无数表示祝福的哈达。真想欣赏到他的舞姿! 夜已至深,一些人回去休息,木梭等人却依旧兴奋不已,热情不减。阿柱副乡长喝多了,早有醉意,拉着我和尹平姐说一堆的话,张老师肯定也很疲惫,但他却坚持到最后。尹平姐明天得离开雨崩回到中甸,再折回上海工作,所以我们俩也没敢玩到最后,偷偷溜走回房间睡觉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夜晚,这是我一生中美好的回忆!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