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游游记-夏游大若岩 |
[游记]旅游游记-夏游大若岩 |
2007-07-16 |
我老家是小楠溪,也就是大若岩这边的。虽然是同地方的人,只到前段日子才有机会去。 那次是和家人一起去陶公洞烧香的。 陶公洞位于大若岩山脚下,是一大型天然岩洞。洞高56米,宽76米,深79米,是浙南最大的石室。现在里面筑了高台,站上面往下看一样让人有点头晕,里面烟火迷梦。“洞内晦明,随云变幻,云归则暗,云散则明。”洞分上、下两层,下层建有三间观音阁,客前讲经坛可纳数百人。洞外建九楹前殿、钟鼓楼、厢房及僧厨。洞内南侧,一条56级石梯通向上层“天台”。天台后建有胡公殿,供奉胡公大帝座像,前面是文昌阁。神龛右下侧一罐状“赤水井”,常年不涸不溢,洞内南侧岩壁上有二条形长洞,渭之流米洞和白鲞洞。夜间灯烛辉映,洞壁白石,或似游云,或若鳞片,昏明异象,远近殊色。洞口绝壁上山溜滴珠,洒入池中,如同“天女散花”,正是“悬崖滴水晴疑雨,凉气袭人夏似秋”。 陶公洞被道家誉为“天下第十二福地”,其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后汉甘露年间,道干傅隐遥曾隐居于此;三国时有道士王玄贞在此修炼;南朝齐梁年间,被称为“山中宰相”的著名道教思想家陶弘景隐此撰《真诰》一书。洞内殿宇始建于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宋、明、清曾陆续修建。这里香火旺盛,游人为云,每年的农历8月初到9月9日,是为香期,烧香拜佛的游客日逾万人。 烧过香后我带着几个弟弟妹妹去十二峰玩,在陶公洞西北约3公里处,有一群峰峦如柱石一般拔地而起,峰峰相挤,错落有致,环列在一座饭甑形的半圆的山上,群峰嵯峨、峭拔,气势磅礴,奇峰怪石,各有所似,形象逼真。 童子峰,高约10米,立于峭壁之处,头露双丫髻,如则健的勇士,守卫着十二峰的大门;天柱峰,相对高度250米,巍峨挺拔,状如柱石,顶立云天,有“天欲附,赖以柱其间”之势,峰顶晨雾缠绕,峰脚似有斑斑斧痕;香炉峰,峰顶似香炉,顶端丛生的灌木藤萝,袅袅香烟;石笋峰,与香炉峰毗邻,形似竹笋,破土而出,立地擎天;宝冠峰,高157米,峰巅树木苍翠,酷似古人戴的峨冠;石碑峰,在宝冠峰与展旗峰之间,一块巨大的崖壁肖碑碣;展旗峰,在石碑峰右,山峰高入云霄,象一面正欲舒展的战旗,从山麓小道往上看,又似群峰的“司令员”,大小诸峰簇拥在它身边;莲花峰,与展旗峰毗连,此峰巍然挺立,似含苞吐蕊的莲花;横琴峰,在莲花峰旁,酷肖一架古琴,横躺在峭崖峻壁上,上面有一条凸出的石纹,青苔斑驳,似古琴的弦,雨天,水过石纹,如古琴拔弦急奏,余音袅袅;卓笔峰,在横琴峰侧,卓然独立,宛如一支神笔;仙掌峰,在卓笔峰上首,象仙人巨臂伸向苍穹,张开五指,朝华焕彩,颇有托日擎天之势;犀角峰,在山背面,昂首引颈,头向东方,活象独角犀牛对空望月。 陶公洞门口有登仙岩石,相传陶公就是登上这岩石才升仙的。陶公洞对面就是六螺山,相传曾有6个螺丝留恋此地美景,不愿上天就化为山峰在此日夜看守欣赏。 |
原始链接:http://www.3726.cn/tour/yjdetail.asp?id=17638 |
转自:3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