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记忆林坑

[游记]记忆林坑

2008-07-01    sina.com.cn

林坑之旅过去已经快一年了,记得旅行之前,阅把这次寻访千年古村落定义为“苦”旅,所谓苦旅,我想当时更多的是指当地物质条件的艰苦。而于我却似乎是一语成谶,不过无论如何,林坑之旅,于我是永远值得纪念的。

附上林坑之旅后,阅执笔的游记

林坑游记

6月15日,我和甜甜早早的起床,背起了准备好的行囊,在女儿的睡梦中,带着对她的牵挂踏上了去往林坑的旅程。

刀锋早已把他的乐风检查停当(刚出了走合期,这是乐风的第一次长途拉练),泊在我家楼下,就这样,我们三人一台车急弛出了凤凰花园城。在汉中门加油站加油后,与老虎在雨花台南大门集合,正式开始了林坑的苦旅。

由于早已和兰心约定,在杭州会合,所以一路上我们不敢耽搁,城市、村庄、农田、风景都在我们身后不断的消失。途中,我和兰心用短信联系,相互确定了位置。9点,我们离开了江苏的土地,这时,我的手机收到了来自浙江联通的问候和天气预报,感觉很好(在下面的旅途中,每到一个城市,就会收到当地的问候)。

大约9:30我们来到了沪杭甬高速的彭埠出口,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刚刚到达的兰心和她的“司机”,虽然在网络上交流了这么长时间,但见面是第一次,可我感觉并没有初次见面的局促和尴尬,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就象是一个长时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在异地聚会。兰姐很漂亮也很随和,看到我们以后,急切地把她的行囊从她的帕萨特中取出来,搬到了我们车上,倒是我们的“姐夫”一脸的无奈和担心,若不是彭埠收费站前空间太小,不允许我们长时间耽搁,估计他们都要洒泪相别了。

向“姐夫”做了简短的保证和象征性的安慰以后,我们就把兰姐给“拐带”走了,这时,我们此次林坑旅程的人员全部到齐,兴致勃勃地向林坑开进!

一路上,大约是初次见面的缘故,兰姐的话并不多,在后排听我和刀锋猛侃,偶尔插上几句,不过终于大家也算相互了解了一些。采纳了寒滩燕的建议,我们决定从天台下高速,经104国道、35省道、41省道到达林坑,事实证明这是一条不错的建议,道路比较好走,下面会慢慢叙述。

在甬台温高速段,有许多的隧道,而且没有灯光,一下子冲进去,眼睛会不适应,前方一片漆黑,开车时千万要注意。中午,我们在天台下高速后,找了个饭店打牙祭,顺便休整。此时的天空已经开始下雨,我们都开始担心,到林坑后会继续这样的天气,影响行程。水足饭饱后,我们披挂上马,虽然不是高速公路,但104国道的路况还算不错。进入104国道后不久,有一个收费站,但出示了高速的缴费凭证就免了,这和寒潭燕的叙述吻合,证明我们没有走错路,大约30分钟后,到达了35省道的路口,右拐进入35省道后不久,路面因翻修拓宽开始泥泞和颠簸,不过也就断断续续10公里不到,很快就过了这段路。进入仙居地区后,雨停了,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的泥土味道,我们打开车窗,贪婪地享受这难得的滋味,仿佛这里的空气能净化我们的身体。这时的仙居正是杨梅成熟的季节,道路两旁的摊贩趁着杨梅节的活动,纷纷向路人兜售,由于我们要赶路,只能咽着口水,眼巴巴地看着一颗颗杨梅离我们而去。20分钟后,我们到了一个Y形路口,看路牌,右边是往仙居市区,左边是通向金华,我们向当地人咨询后,选择了左边的路口,经过两个环岛(与我之前的路书吻合),再行驶约2公里,向左拐入了41省道。我知道,这就是我们到达林坑的最后一条道路了,意味着林坑就在我们前方!

41省道是一条两车道的窄路,但是柏油路面铺设得很平整,车又不是很多,所以我们的车速一直保持在70左右,过了几个隧道后,进入了盘山路面,让我想起了去神农架的情景,虽然这里没有神农架来得那么险,但是颇有几分神韵。

山区的气候总是那么湿润,把车外的群山都笼罩在云雾之中,两辆车在山路上行进着,不停地穿越着数不清的隧道和山洞,看着高高的山岭,幻想着林坑那迷人的景致。开了大约40分钟,就在我疑惑道路是否正确还是已经把林坑错过的时候,车子拐过了一个小弯,一块路牌倏然跳入我的眼帘——林坑!同时,我几乎从驾驶室里蹦出来,拿着电台语无伦次地狂喊:“林坑,林坑!我们到了!”
踩下刹车,我冲到路旁,向路边的大婶询问是否是林坑村,得到肯定后,我向大家招手,示意到目的地了,这时大家纷纷下车,喜悦的表情挂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林坑,我来了!!!

林坑掩映在公路右侧的山林之中,需要经过一条小道,由于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旅游开发,所以车可以直接开到村里。进入林坑之前,在公路的左侧隔着一条溪,它伴随我们穿越重山一直到达这里。在溪流后面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村落,大约也就十多户人家,建筑风格和我们在林坑看到的相差无几。对于我们这些从钢筋水泥中出来的所谓城市人可谓耳目一新,都拿着相机一头冲进村子猛拍一通,对我们来说什么都是那么新奇,在这里我们已经开始感受古老和历史了。

等到我们重新上车,行驶在通往林坑的小道上,还在留恋刚才的风景的时候,一座新修建的牌楼竖立在道路中央,上面写着“林坑”,这时的我反而有一种失落,也许我太害怕这里因为开发而留下许多现代的痕迹。车辆行驶了大约5分钟后,蛮石代替了水泥路面,一条溪水与我们相对流淌,似乎在迎接这些外乡人。在下午4点钟,车辆拐过一个小弯后,我们的视野突然宽阔起来,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猛然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近10个小时的颠簸,600公里的距离,就是为了它……

林坑的古村落是从一座架在刚才迎接我们的溪流之上的廊桥开始的,林坑村总共只有400多人,安静地沉睡在在几座大山环绕的山谷之中,一条从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水将村子南北自然分割成两块,村落倚水而建,顺着山坡层层向上,就象香港浅水湾的别墅一样,错落有致。

村口有一块半个篮球场的空地,刚好可以让我们泊车。下车后,我们发现这里的私人旅馆很多,这和旅游开发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和当地人聊了聊,选择了一家旅馆住下,20元一个人,很便宜,环境也说得过去,订好晚餐之后,我们就开始游览林坑。

大概现在不是旅游季节,又是工作时间,这里基本上没有外地游客,所以我们一行五人在这里显得是那么突兀。傍晚的林坑温柔而宁静,雨后的林坑秀美而清新,村民三三两两悠闲的坐在自家门口聊天,看着我们这些游客踏上湿润的台阶经过时,给予了我们友善的微笑,在他们淳朴的脸上,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豪和满足,虽然生活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山水和更多的安逸。林坑村很小,把小村落全部转一遍也只要半个小时左右,每家的住宅都是象吊角楼一样的房屋,一楼很高,有近四米,主要用来堆放稻秸、柴火以及饲养猪羊和鸡鸭,二楼却非常低矮,只有两米上下,用于居住,走进去使人有一种压抑的感觉,我想这样的居住环境我是无法适应的。这里的村民基本上都依*种田自给自足,生活十分艰苦,没有什么象样的现代化设备,连电视机也不是每家都能配备的。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吊角楼之间穿梭着,呼吸着新鲜的带有野草泥土气息的空气,踩着凹凸不平湿滑的石路,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油然而生。

700多年来这里的生活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大部分的房屋也都有几百年的高龄,甚至连日本人侵略时都未曾抵达过这里,他们属于这里的群山峻岭,而这里的一切都是属于他们的。顺着小溪而下,我们回到了村口,也快到了吃饭时间,我们与房东攀谈起来。原来,这里的居民都是姓林的,故名林坑,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与北面60里外的以毛姓为主的道基村进行了“移民”,两村互换了位置,因此现在的林坑大多都是毛姓人家,因历史久远,交换的时间也已经无法考证了。这种神奇的历史经历引发了我们极大的好奇心,也越发觉得林坑这个古老村落的神秘。

按计划,第二天我们往林坑北面的碧油坑村进发,所以具体询问了碧油的行走路线。房东说碧油坑很远,当地人到碧油要走2个小时山路,而我们至少需要3个半小时才能到,而且那里的公路还没有完全修通,没有向导的话很容易迷失方向,况且据说明天会有大雨,徒步翻越更加无法实现,这让我们产生了一点犹豫和失望。很快,晚餐就摆上了餐桌,有当地公鸡炖的鸡汤、田鱼、各种野菜,感觉口味还不错,就是价格偏贵,要160元,不过想到这里的人生活也不容易,就无所谓了。

吃过晚餐,我们回到了住处,轮流洗漱完毕,聚集在一起讨论明天的计划顺便品尝老虎带来的工夫茶解乏。这天晚上洗澡也很有趣,洗澡间虽然简陋,倒还算设施齐全,燃气热水器提供热水哦!好象从林坑开始,洗澡问题就开始困扰甜甜了,她是当天第一个洗澡的,可才过了5分钟,就听见她高喊老板,原来没有热水了,在这样的山区用冷水冲凉可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房东急忙查看,最后发现是热水器的电池没有电了,电子打火无法启动,于是拿来新的电池,换上,一切OK!开来,还是很久没有人光顾这里的缘故,连电池失效了也不知道。最后,我们一致决定按原计划徒步翻越大山,完成艰苦的旅程。

一晚上,我们都是枕着林坑的溪水声入睡的,还很有情调。第二天早上5点钟,老虎就发出了吼叫,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在惺忪的睡意中我们吃完早饭,因为计划中我们要在碧油住一晚,因此我们背起了各自的背包,开始了不知前途的徒步跋涉。虽然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大到暴雨,但山里的气侯是无常的,早晨起来天气还算不错,虽然阴沉沉的但是并没有下雨,而且还有好转的迹象。苦旅开始了……

去往碧油的路是从林坑村后的一条蜿蜒的山石台阶开始的,我们五人依次登上石阶,起初的2分钟很辛苦,感觉非常吃力,两条腿象灌了铅一样,呼吸也开始急促起来。站在山坡回望林坑,只能隐约看到山坳中黑色的屋顶,我们知道,我们即将告别林坑了,可是碧油在哪儿呢?在山路上我们之间的话越来越少,为了赶时间行走速度却不敢减慢,由于前几天的雨水,狭窄曲折的山路更加泥泞,山上的雨水汇集后随处流淌下来不时地截断了路面,我们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进着。一个小时里,我们顺着石阶不停地向山顶挪动,五个人的队伍也蜿蜒了30多米长,常常是拐个弯后就不见了后面的人。在爬山途中,我们路过了一片片的梯田,顺着山坡开垦,当地人只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为自己创造生存的空间。

有一位老人家扛着锄头一直在我们不紧不慢地跟在我们身后,我们也一路向他询问去路,在攀谈中才惊悉老人家原来82岁高龄了,在感叹和惊愕之余,不免惭愧起来,现在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不能吃苦了。登上了第一个山头,往山下眺望,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远离了林坑,在群山中再也无法寻觅它的踪迹,来时的小路也变得模糊不清。此时,我们的身边已是片片梯田,村民赶着耕牛在田间劳作,在田边的树林草丛里,不时有散养的牛发出哞哞的叫声,我就非常纳闷,怎么在村里就没有看见村民养的牛呢?它们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在山脊的一片水稻田边,有一座孤零零的房屋,门口座着两位村民,我们在这里歇息下来。

在得到我们路径选择正确的信息后,我们才第一次真正的欣赏这山色。雨后,山里的雾气弥漫着四周,将连绵的大山都笼罩在无尽的烟雾之中,座座露出云雾的山尖仿佛象腾云驾雾的天兵天将护送我们踏上通往碧油之路。

梢作休息后,我们继续着山路。一次次的穿越山谷,翻越山岭,沐浴着山涧的水雾,感叹着山区的景色,也不断适应着林间小道的艰辛,反而步伐越来越轻快,疲惫的感觉越来越模糊,很快我们就到了两座大山之间的峡谷。这是一片开阔的平地,几户农家和静静的农田描绘了另一种宁静,一条山间的溪水从身边流淌而过。

在这样的景色中,我们不约而同地卸下行囊,脱去鞋袜,尽情地享受这清澈凉爽的山泉,手中的相机也忙碌着记录着我们久违的轻松。在这里的水田,我们见到所谓的“田鱼”,就是一种养殖在水稻田里的类似鲤鱼的淡水鱼,通体红色,最大不过25公分长,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里的村落中有一位老大娘,和善地为我们指引了碧油的方向后,热情地把我们送到了路口,这时刀锋和老虎为她拍了一张照片,幸福和快乐一直洋溢在大娘刻满沧桑和风雨的脸上。再次进入高耸、茂密的大山,身旁的树木也越发的挺拔,山路时有时无,青苔布满石阶,路中央也稀疏地挂着蜘蛛网,证明这条山路已经多日没有人烟经过了,我们再也无法找到路人为我们指明方向。路上我们没有更多的交谈,山林里也只有青蛙和小鸟的鸣声为我们解闷。路越走越艰难,因为大雨引发的山体滑坡曾一度将巨石横亘在我们面前,而天空也时不时的飘落细雨,似乎在考验我们的意志。终于,我们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刀锋拿出GPS进行定位,但是发现山里的卫星信号几乎无法稳定,而且我们走的山路也没有在GPS的地图上做记录,在失去一切信息来源之后,一切只能*我们自己了。我们只能向前走,因为此时距我们出发已经过了3个小时,好歹只此一条路,还没有太多的选择。遥远的北方还有无尽的山峰等待,碧油,你在哪里?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我们就这样在茫茫的大山中行走,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衫,而山边的清泉也成为了我们唯一解渴的饮料,此时已经超过老乡所说的三个半小时的时间。我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边用手中的树枝拨开烦人的蜘蛛网,一边巡视前方的道路,不停地有青蛙、蛤蟆从我面前跳开,还有一条山蛇见到路人后悠闲地游入了草丛,不见踪迹。幽静的下山的道路更加湿滑,不小心就会摔倒,而路中央已经风干的牛粪成为了唯一可以安慰我们选择行进路线的标志。在转过一个弯后,我看见了一块被废弃的梯田,那就是说明,这里有人曾经耕种过!这里距离林坑太远,如果有人的话就是碧油的村民,至少也有人在附近。想到这里,我加快了脚步,不知不觉中离大家很远了,在下山途中,这样的田地越来越多,我的心情越发激动,感觉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将近3个小时没有见到路人啦!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191f8010009ea.html70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