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值得用生命去追求的旷古净域 神秘的香格里拉 1933年,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描写了一个满神秘色彩的深藏在高山和富饶的“蓝月亮”峡谷之间,有一座座使人陶醉的田园式庭院的“世外桃园”。书名叫《消失的地平线》。1937年,意大利裔美籍电影导演费兰克·卡普拉又把该书拍摄成电影。从此,“香格里拉”成为世人向往的“一块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想王国。 “香格里拉”在何处?希尔顿声称,他的读者在任何地图上都无法找到“香格里拉”,但他又暗示:“香格里拉”就躺在一条长长的山谷之中,两边是看似寂静而又令人忧伤的小山,但它的最高处却是“世界上最美丽可爱的山峰”,“这几乎是一座洁白无瑕的锥形山峰,简单的轮廓仿佛出自一个孩童的手笔”。 据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提供的一份关于香格拉宣传卡指出,希尔顿和卡普拉都未曾到过这个地区,许多人推测希尔顿写作《消失的地平线》的灵感来自1924年至1935年间出版的《国家地理杂志》推出的系列文章。 此杂志介绍了约瑟夫· 洛克在云南省西北地区的探险历。这个被西方学者誉为“纳西学之你父”的美籍奥地利植物探险家和人类学家洛克博士,自1922年5月至1949年7月,在丽江生活了近28年,其间,把丽江为中心的滇西北神奇的风光风情不断介绍到西方世界。洛克对丽江这片神密的土地充满了眷恋之情。 这张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宣传卡用的是洛克在1928年拍摄的一张丽江玉龙雪山照片,在照片上的玉龙山顶位置用英文套写着“神常驻的高山牧场抚慰了他的心灵……” 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任何虚构的小说都不可能是凭空臆造的,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生活原型的影响。希尔顿没有到过中国西南地区,而他写的作品描写的是架飞机由西向东南飞过西藏地区迫降的地区--香格里拉的故事。令人称奇的是小说中描写的香格里拉滇西北地区,特别是丽江的实际十分相吻合:与小说中的雪山、大峡谷、寺庙、庭院等自然环境相吻合;与小说中的天然飞机场等情节相吻合;与小说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相吻合……甚至与小说的地名也相吻合。 丽江县的老君山山脉沿金沙江到梓里铁桥一线广大山区,清未就称为香格里拉,其东部称东香格里,西部称西香格里。 而希尔顿书中“香格里-拉”(Shangri-la)中的“拉”,也与当地的习惯用语相近,把一个“拉”放在一个名词之后,就成为亲切或客气的称呼,或带有肯定或疑问的语气。 如此众多的巧合,希尔顿是不可完全凭空臆造的。结论只有一个,希尔顿小说的创作原型,只能来自洛克等西方学者曾经提供的素材。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另外,早在洛克之前,西方的不少学者也向世人介绍过丽江神奇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对这片遥远的土地充满了神秘感。 清同治十二年(1873),法国学者保尔西最先涉足丽江,被这片神奇土地所倾倒,回国后发表了一本叫《宇宙》的书,首次向西方世界介绍了丽江。 之后,在19世纪未,先后有特拉佛、杜各洛、叔里欧、孟培伊等四位法国保险家步保尔西后尘,来到丽江探险,并采集了丽江等地大量的植物标本和种籽回国,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英国学者闻讯也不甘落后,纷纷接踵而至。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者乔治·福菜斯,他从1904年至1931的28年间,先后七次深入丽江等地进行植物探险活动。他第一次到丽江时,就住在丽江县玉龙山下的雪松村。 由于福菜斯等人从丽江等地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和种子带到欧洲,引起了欧洲园艺史上的一场栽培滇西北高山花卉的大变革,从二十年代初,在欧洲兴起一股栽培滇西北花卉之风,以至在欧洲流传着“无中国花,不成庭园”的民谚。以丽江为中心的滇西北地区,被世界植物学界称为“世界园林之母”。这一历史事实,对于当时的英国作家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不可能不产生重大的影响。 香格里拉,这个人类理想中的世外桃源,究竟在什么地方?也许正为希尔顿所说的,读者在任何地方都无法找到。但是丽江神工鬼斧的自然风光,神秘的民族文化却是难以用文字来描述的。 李霖灿先生曾在《玉龙白故人情》一文中曾讲述过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当还是西湖艺专学生的李霖灿、李晨岚两位来自河南的学子到了丽江,他们把在丽江采写的游记寄到西南联大,在《今日评论》上发表。沈从文教授看了他们寄来文章后,十分激动,便以此为素材构思着手写一部名为《虹桥》的小说,小说写了一部分后,一天,李晨岚从丽江玉龙雪山回到昆明去见沈从文教授,把金沙江、虎跳涧、哈巴、玉龙等奇胜,“一一以实地观感从实招来”。没想到沈先生听完后只说了一名话:“完了!听君一夕深淡,就我所能想象的绚丽和我所能控制的词藻,都还不足以表达出玉龙雪山之美于万一,这篇小说是写不下去了!”这样一篇要流传千古的小说故事便没有了结局。 如此看来,希尔顿先生在创作《消失的地平线》时,要是了也亲耳听了洛克等人的实地观感,恐怕也会说出沈先生这样话:“完了!这篇小说是写不下去了!”只留下一个深深的遗憾。 然而,这一耐人寻味未不尽的遗憾,不正是香格里拉的魅力所在吗?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据藏经记载,其隐藏在青藏高原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由八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组成,中央耸立的同环雪山,初称为卡拉巴王宫,宫内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最高领袖。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事实上长期以来,这条“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一直作为到达香格里拉王国的唯一途径而成为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 在藏传佛教浩繁的经文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捍巴拉王国的辉煌,她不但创造并主宰了世界,同时又是达赖喇嘛和班禅的转世地,并且那里还是一个自然景色中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矿及纯净空气的汇萃地,是美、明朗、安然、闲逸、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最美好理想的归宿,那里没有贫穷,没有困苦,没有疾病,没有仇恨与死亡,只有花常开水常绿,庄稼总在等待收割,甜蜜的果子总挂在枝头。正因为拥有这些,“香格里拉”的传说,才象谜一样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信徒香客,也吸引着西方世界的探险家 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景区核心为在世界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的三怙主雪山。“属众生供奉朝神积德之圣地”。三怙主雪山为鼎立而峙的三座雪峰,北峰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慈善安祥,温馨平和,海拔6032米,为稻城第一高峰;南峰央迈勇,意为文殊菩萨,端庄娴静,冰清玉洁,海拔5958米;东峰夏诺多吉,意为金刚手菩萨,英俊刚烈,神采奕奕,海拔5958米。三座雪峰呈“品”字形,雪峰周围群峰林立,大大小小共30余座,千姿百态,十分美丽壮观。 大家知道,“香格里拉”是一位外国人在小说中描写的理想王国,地点在中国的横断山区。 有人说这个概念来源于藏传佛教中“香巴拉”的传说,因此主张用“香巴拉”来替代“香格里拉”,但我觉得一旦替代,则“香格里拉”的神韵全无。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是理想国,但也不能替代“香格里拉”,因为“香巴拉”也好,“桃花源”也罢,它们在人们脑海中唤起的“理想王国”的画面,是从游牧或农业文明的背景中涌现出来的,它是农民、牧民的向往;而“香格里拉”的潜台词是对物质并不匮乏的现代社会的失望,是对工业社会的逃离,这是现代都市人的梦想。 “香格里拉”和“香巴拉”,它们背后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完全两样。 香格里拉是什么?香格里拉是指与现代工业社会相对立的一种理想王国。她是一个田园式的宁静国度。她的风光是美的,有草地、森林、田园、雪山,她追求适度的物质生活。她还应该是一个秘境,即她应该保持进入的艰难性,只有进入的艰难,才有令人向往的神秘,才能成为理想。 香格里拉是有宗教信仰的。那里的人心灵宁静安详。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作为一个世界知名的概念有着巨大的含金量,因此人们争夺她。印度、尼泊尔等国纷纷宣布他们找到了香格里拉。 中国的几个地方也在争香格里拉,如云南的丽江、怒江州的丙中洛、四川的稻城等。最终是云南在北京召开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的新闻发布会。 我们所说的大香格里拉地区不是“香格里拉县”,后者只是前者的一小部分。 我们所说的大香格里拉地区,她西至西藏的林芝地区,东到四川的泸定,还包括岷江的上游,北至四川最北部的若尔盖及石渠县最北端,包括了青海果洛州及甘肃最南端一部分,南到云南丽江一线。若用经纬度来表示,则是东经94度——102度,北纬26度—34度围成的这样一个区域。 这个区域的各地方既有自然上的相似性,也有人文上的共同点。在这个范围内如果某一个地方是香格里拉,那么这一带就处处是香格里拉。应该说中国存在一个大香格里拉文化圈,范围就是川、滇、藏三省区交界的大三角区。 这个区域符合人们关于香格里拉的想象和界定。这个区域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令人向往,最根本的原因是:这里还没有遭到人类大规模的开发和改造。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现代化运动就像那翻越横断山的季风,至此已是强弩之末,留下了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雨影区”。 这个区域令人流连忘返,痴情迷恋,是因为她的内涵深厚无比、精彩纷呈。 将大香格里拉区的内容概括为八大重合,即有八大层面叠加在一起。这八大层面,在其他地区,仅有一个层面就十分幸运了,但在大香格里拉区却是叠加在一起,覆盖整个大香格里拉地区,叫她怎能不精彩? 这八大层面是:一,横断山区。这是中国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这里高山峡谷相间排列,六条大江并行流淌。云南将“三江并流”申请为世界遗产,其实更壮阔的是“六江并流”。二,东女国女性文化区。《唐书》上记载的东女国就在这里,这一带弥漫着一种女性文化,这是足以傲世的文化资源;三,藏传佛教。这里经幡飘动,梵呗声声,佛教覆盖着整个区域。四,茶马盐古道。这里是茶马古道的分布区。康巴藏民,离不开茶,其实还应加上“盐”,人哪能离开盐呢,因此茶马古道应是茶马盐古道。它像一张网,铺遍整个横断山区;五,康巴文化。这里是康巴文化区,康巴被认为是藏族中个性最独特、历史最丰富的一支;六,民国西康省。这里曾经是民国时期西康省的范围,有许多历史、政治的文化待挖掘,如今这里是川、滇、藏大三角区;七,藏彝大走廊。这里是中国民族演化的大走廊。人类学家称之为“藏彝大走廊”,这个走廊是民族迁移、分化、演变的一个大通道。八,土司文化。这里曾经是由大大小小的土司管理的,因此留存有独特的土司文化。 这些就是大香格里拉区的底蕴,它们重重叠叠,纵横交错,编织出大香格里拉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风貌。这八大层面中的每一层都是全局性的。有了这八大重合,大香格里拉地区才显得博大精深,底气十足。 姆斯-希尔顿及其著作《失去的地平线》 本书完成于1933年,书中描写的是本世纪30年代初,南亚次大陆某国巴斯库市发生暴乱。英国领事馆领事康威、副领事马里森、美国人巴纳德和传教士布琳克洛小姐于5月20日乘坐一架小型飞机撤离巴市,欲飞往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飞行途中,他们发现飞机离开了原定航线,已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由西向东偏北方向飞行;飞行员也不是平时的芬纳,而是一个带武器的陌生人。飞机被劫持了,他们手无寸铁,对此无可奈何。入夜,飞机因故障被迫降在荒无人烟的雪原上,飞行员受了重伤,四乘客安然无恙。第二天清晨,飞行员在临死前断断续续的说,这里是中国藏区,附近有一座叫香格里拉的喇嘛寺,他们只有到那去才能找到食宿。 求生的欲望使他们艰难的向香格里拉跋涉。在一个长长的山谷中,他们遇到一位由十几个藏民簇拥着能讲一口纯正英语的张姓汉族老人。这位老人告诉他们,这里叫蓝月山谷,是进出香格里拉的唯一通道。山谷前端的那座形如金字塔高耸入云的雪山叫卡拉卡尔,海拔28000英尺以上。张带着他们爬山攀岩,几乎走了一天,最后穿过一片云雾缭绕的林海,终于到一座喇嘛寺-香格里拉的中心。 喇嘛寺领导着整个山谷、形成香格里拉社会。香格里拉居住着以藏民族为主的数千居民,居民的信仰和习俗不相同,有儒、道、佛等教派,但彼此团结友爱,幸福安康。在香格里拉的所有领域,处理各教教派、各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都守着"适度"的美德。认为人的行为有过度、不及和适度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是罪恶的根源,只有适度是完美的。这使得香格里拉社会祥和安宁。 在香格里拉有许多神秘、奇妙的事情。最令人惊奇的是,这里居民都十分长寿,许多超过的了百岁并显得年轻。长期修藏传密宗瑜伽的最高喇嘛有250多岁,理政香格里拉已100多年。然而,香格里拉的居民如果离开了山谷,便会失去他们的年轻。 在香格里拉,康威和张以及最高喇嘛进行多次交谈,探讨了一系列宗教、哲学问题。康威是一个"精神和肉体"两方面都很优秀的年轻人。通过交谈,他已和最高喇嘛建立了某种程度的"心灵感应",而最高喇嘛也有意选康威做他的继承人-事实上,这也正是他们飞机迫降在香格里拉的真正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和观察,他们四人均认为香格里拉是他们所见过最幸福的社会。康威迷恋香格里拉优美恬静,巴纳德舍不下的金矿,布琳克洛小姐则准备在香格里拉传播她所信仰的宗教教义,他们都不愿离开香格里拉。只有马里森因婚期在望,总想回到英国,但路途遥远,又不能孤身一人回去。 马里森终于抓住了最高喇嘛辞世,马帮脚夫送货到香格里拉的机会,胁迫康威作伴离开香格里拉,他们一路翻山越岭,穿过无人区,曾途径藏汉边界的大兴府。马里森身染重疾,未到达汉地就病死了。康威也突然失去了记忆。 在坐船回英国途中,康威在听肖邦的钢琴演奏曲时恢复了记忆。这时,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难于形容的悲哀。一种"宇宙的,遥远而非个人的"悲哀。当天夜里,他便肚子艺人悄然离去,不知去向。 《失去的地平线》发表后,成为当时的最畅销书并获得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1944年,好莱坞投资250万美元将小说搬上银幕,将香格里拉的名声推向高峰,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随之传遍全球。当时,《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 常识告诉我们,虚构的艺术形象不等于是现实。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讲的是一个虚幻的故事,人们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完全相同的真实事件,然而文学艺术追溯其源,又离不开现实生活,任何虚构的小说,都不可能是凭空臆造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有它的原型。根据《失去的地平线》一书的启迪,人们在深深领悟"香格里拉"这个世外桃源宁静祥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外形后,本着去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去香格里拉陶冶情操,感悟西部藏区独有的哲学内涵之目标,纷纷踏足在西藏、尼泊尔、印度、喀拉昆仑及中国的东部藏区,掀起了半个多世纪的寻找香格里拉热。无数探险家、人类学家和追寻美好生活、深邃哲学的人们,苦苦寻觅了半个多世纪,都与书中描写的情景不尽一致,却都无法证实书中所及之深邃哲学。 此指的“香格里拉”并非云南的香格里拉县,而指“大香格里拉”地区,即中国横断山脉,西至西藏的林芝地区,东到四川的泸定,还包括岷江的上游,北至四川最北部的若尔盖及石渠县最北端,包括了青海果洛州及甘肃最南端一部分,南到云南丽江一线。若用经纬度来表示,则是东经94度——102度,北纬26度—34度围成的这样一个区域。而并非特指某一个具体地点。或者可以这样说,香格里拉并不存在于这个人世,而是存在于心灵之中。她是如此圣洁、美好,美的仿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