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顺徐岙底古村落游记 |
[游记]泰顺徐岙底古村落游记 |
2008-01-15 sina.com.cn |
莫倚沧桑听冬雨——泰顺徐岙底古村落游记 咯吱一声,古民居侧房朴旧的木门被推开,惊得我一愣,此时我正从在徐岙底古村落有着乾隆御赐牌匾“文元”的堂屋中发呆。这是一位精神矍烁的老翁,脚步虽有些蹒跚,但带着微笑的脸庞依然红润。老人对我非常友善的点点头,问我从哪里来。介绍了情况后,老人更是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好啊,都来过四次了啊。”对着老人我也有些天真的笑,继续听老人讲述这幢老屋的历史与他祖宗显赫的出身。最后他很有些怅意的说:“有七个子女,但他们不喜欢这样的老房子,都搬到镇(筱村)里去住。舍不得啊!”在老人方言味极为严重的普通话里,我猜想老人或许很是落寞吧,但在看老人时发现,在语意表达的情绪之时,却是异常的淡定。虽然在刚刚说到祖宗时还有那么的一些骄傲的神情,忽而的便没有了,略似这初冬天气中对面山顶的些许水雾,风一来便消失怠尽。 此时的寒雨正细密的织着一张网,堂屋顶上残破的瓦当上有水滴淋漓,落在青石阶上便碎得了无痕迹,只是有些没有韵律的点滴声,时断时续的在老人的话语歇止时响起。 起身告辞,没有再看老人的表情,总觉得那平静得似乎没有一点情绪的面庞,或许也正是因为经历的过往种种频繁一如这一年又一年来来往往的季节,于是便从过去的繁复归于平淡。 虽然节气已经是冬至,但这里的气候却异常的温润,虽然仍旧有些清冷,只是所有的表象却与深秋无异。古村口几百年的树绿意尚浓,尤其是这细密的雨中,更显凝重。 在文元的牌匾下,看了看两侧的拴马石,那上面还有乾隆某年的字样,只是初冬褐黄的苔迹掩了那过去的荣耀,留下的沧桑有些令人心酸。 再扭身,发现老人还站在堂屋中看我,依然是我告辞时的表情。整幢老屋灰白的色调在寒雨中有些愈发的破败,如果站在一个大都市人的角度去看,这一切似乎是非常久远以前的事;而老人土蓝的衣服在这样的色调中,则显得深切与真实,还有院门上的悬鱼也有雨水滴下,当我步出时,“啵”的一声落在肩头,于是洇湿了一片。 硕大的卵石铺成的路在雨后有些湿滑,在不时的山风中总有股寒意从脚底涌上心尖,走在上面便小心翼翼但又有些匆匆。很想告诉自己大可不必这样,毕竟我只是一个过客而已,于这里的破败与陈旧均无任何瓜葛,作为一个游人所记录下来的也只是这片刻的影像而已。老人的话语纵然可以让人感慨光年流逝,只是乾隆年间的显赫已经是雨雾烟尘,在晴天后就再无痕迹可寻。 记得第一次来时,还有一幢门额上悬着“登科”字样的大院,便寻着记忆找去。转过小巷便是那一幢更为深深的宅院,抬头看发现“登科”的匾额已经不在,问了身边的另一位老人才知道,是被宵小之流在某个深夜摘了去。细看宅院发现与当初来时还有很多的变化,从门楣到窗棱,虽然有细致的打理的痕迹,但破败依然继续着,这无疑在风雨侵蚀,更有人为的损坏。不远感慨的转身欲离,才发现身后的土墙上被细雨湿透的杂草,均凝结着晶莹的水珠,有时候不胜其重时,水珠便“啵—啵—”的坠下,或落在卵石路上,或是落在拴马石上,声音如同我离开前个院落门前时,滴在肩上的声音,虽然没有韵律,但却让人感觉异常的静谧。忽然有股莫名的情绪从心底喷涌而出,用手去接了几滴冰凉的水珠,手心里的潮热瞬间消失。而对于这种情绪自己竟然又无法形容,苦涩、怅惘、落寞、忧郁?凝住身形不动,就觉得时光在身边流逝,比风还要快,可以掀动起衣角。在还在继续的“啵—啵—”的声音里还掺杂着一种“呼—呼—”的声音,于是身体也在此时感觉疲倦,不自觉的摸一下脸,生怕这一瞬间皮肤松驰,我已老去! 于这一片几百年的苍老的古民居,蓬庐败垣上风疾云低,纵使过去身家有多少显赫,于这更迭的无情中,也付诸尘土。村口吴家的祠堂中,正唱着大戏,想来是在祭祖吧。锣鼓喧天中有有悲亢的唱腔传出,又在雨中消失。 我乘车离开时已是傍晚,于是我便想,老人也许还站在堂屋前凝望吧,一任身前阶上的雨水点滴,啵—啵—的直到天明!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f4d05010087s0.html3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