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喜欢一个作者这样说“在浙江旅行,几乎每一脚都能踩上个大名鼎鼎的景点或者城市,让人难免小心翼翼又有些身心俱惫,而泰顺,却像个普通的老百姓,用它那种淡淡的、沉静的、悠远的美,向我们讲述一个并不遥远的边城故事。” 天下最美姐妹桥 听人常说:“天下最美姐妹桥”,因此,我们此次廊桥寻梦的第一站就选择了泰顺泗溪镇。 在经历了昨天崎岖山路的颠簸之后,我们的身体开始变得麻木起来。尽管,离我们后来一上车就开始谐称的“松骨活动”还有段距离,但是,已然是适应了。 汽车在驶过了山涧,穿越了若干个小村小镇后,开始行驶在一条较为平坦的土路上。突然间,给我们一种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天,晴朗起来;路,开阔起来;空气,清新起来;绿色,更加浓烈起来。“泗溪”这个在历史上被称誉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向我们散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强烈地吸引住了我们的心。 一座造型优美的廊桥出现在我们眼前。在我们惊喜之余,邱师傅并未停车,而是一路奔进了镇子。正在疑惑中,车停靠在一座廊桥的桥头。下车观望:哦!这是溪东桥。 有历史记载:“此桥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重修。整个桥长41.7米,宽4.86米,高10.35米,桥屋15间,中央三间是宫殿式主楼,构架飞檐翘角。桥栋上面塑造“螯鱼双吐水”,栋下塑造“唐僧取经”及梅、兰、竹、菊等诸多工艺,形态栩栩如生。桥头飞挑,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桥面檐下,三间藻井,构造工艺精致古朴,使桥身显得更加秀丽堂皇。” 的确,当溪东桥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感觉不是“惊艳”而是一种“富丽堂皇”。大气磅礴的飞檐,气宇宣昂的桥身,一抹青山为屏障,一弘清流桥下行。真不愧被专家学者称誉为“世界桥梁之典型”。 我们到达十分,整条街上静悄悄的,连溪东桥仿佛也才从睡梦中醒来。由于没有游人,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景、拍摄,大摆POSE。 桥上,桥下走过几个来回后,我站在泗溪中学门前的那棵大数下,透过茂密的树叶看着眼前的溪东桥,回想着春天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溪东桥掩映在一片花海中的美态,不禁发出一声感叹。 离开溪东桥,上车行几百米,停在有着田埂小路的一边。我们向着司机邱师傅对我们摆手的方向望去,一条清澈的溪流,几棵绿荫数亩的古树,隐约可见暗红色的桥身。 此时,清晨还带点朦胧的阳光已经变得清爽通透起来。阳光照着绿油油的稻田,照着波光粼粼的溪水,照着在水中嬉闹的孩子们的小脸蛋儿。树叶的沙沙声,孩子们的笑声,银铃般地散落在溪水上,溅起一片片水花。当北涧桥印入眼帘的时候,不禁令我们想起:“长虹饮涧,新月出云”这样优美的佳句。 该桥因跨北溪之上,故名曰“北涧桥”。历史记载:该桥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5),后经六次重修。桥长51.07米,宽5.39米,高11.22米,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桥的东首被当地人称为“桥头”。地势较高,有石阶16阶;西首称“桥尾”地势较低有石阶26步。北涧桥是宫殿式重檐,结构精巧。我国著名桥梁学专家杨道明教授亲临考察时曾感叹的说:“四百多年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知道运用力学原理建造了这种叠梁式木拱桥,这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桥梁史上的“双碧”啊。” 我们脚踩着厚实的木桥板走上廊桥,抚摸着坚实粗大的木梁,凭栏远眺:优美桥身的影子倒影在溪流之中,宛如彩虹卧水,美不胜收。再看看桥头上的两棵古树,千余年来形影不离,盘根错节,紧紧相抱在桥头的岩石上,如同“守桥卫士”面对汹涌洪水岿然不动。 古树掩映下的十几间民居,均为店铺式结构,曾是昔日的货物交易地,现今仍为人们购买物品的小集市。我们来时,虽还不是盛夏季节,但已感到了这片绿荫世界的清凉。我们坐在桥头一间店铺的廊檐下,听着小煤炉上的水壶嘟嘟吹着气泡,瞧着竹床上宝宝粉嫩、粉嫩的小脸蛋儿上显露出甜甜的酒窝,看着眼前一串串藤萝枝蔓缠绕交纵;一朵朵家花儿野花儿争纷斗艳。喝一口泗溪清香的绿茶,感觉着清爽的风拂过面颊,把自己慢慢沉浸在这一片青山绿水之中,不知不觉,仿佛醉了一般。 仕水矴埠在仕阳 从泗溪取道仕阳镇,路途并不遥远,却是异常颠簸。不到20公里全都是碎石路,感觉我们的车一直是在七扭八拐、磕磕碰碰地前行。一车人也磕头虫似的东摇西晃,就差摇头摆尾了。 汽车在驶过一片异常泥泞的烂地之后,终于我们看到了平坦的马路和两边的店铺。邱师傅还是一句话没有,靠边停车。经过半天的磨合,我们都习惯了,这就是说景点到了。还是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去,穿过一条狭窄的小巷,见到了宽宽的江面,一排一高两低的石块整整齐齐码放开来,从江的这头到江的那头。 矴埠是桥梁的一种原始形态,多建于水不是很深但是较为宽阔的山溪之中,供人们渡河行路。我们所看到的是清嘉庆年间建造的,可供三人并行的矴埠。 站在最高的石块上,看着并不湍急的江水在石缝中竟打起转儿来,不禁有点眼晕。一脚一跨,迈过216块,小腿肚子还真有点紧张了。 过得江来,坐在矴埠一头的草地上看着当地过江的人,似乎连看都不看石块一眼,便悠然轻松地走在矴埠上,真是暗暗PF! TONY正忙着摄影,老向和猫猫也拿着相机框来框去,老不则上窜下跳地添着乱,只有我闲着无事可做,看着江水发呆。奇怪啊,得是多大的石块埋进这江里啊,一低一高一低,三块石头不但各个都稳定牢固,而且彼此之间能还紧密结合,经过几百年江水的冲涤还能岿然不动,我在感叹之余,真的是无话可说,除了PF还是PF啊! 三魁镇里觅廊桥 午后,泰顺的阳光依然延续着昨天欢迎我们到来时的热情,慷慨大方地把紫外线抛洒给我们,不仅给我们热情得汗流浃背,而且还把一个个涂抹得面若桃花。从仕阳回到三魁稍适休息,其实也就是洗了把脸,再涂了遍防晒霜,又都钻到车里,继续向廊桥杀奔过去。 摇晃间,怎么车一头扎进了稻田?还没弄清楚,抬头就见一座残破的廊桥出现在眼前。刘宅桥仿佛带着一丝哀怨静静地伫立在乡间小路的尽头。 走上桥去,细细欣赏,竟有些怅然。尽管它也有重檐阁楼,也是飞檐高挑,神龙盘踞,也有桥屋数间,佛像神龛,但小小的刘宅桥无论从气势、规模到造型、结构、工艺简直无法和泗溪的姐妹桥媲美,值得品味的也就剩下那丝飘散在山野间悠然的美了。 在刘宅桥我们没有停留更多的时间,看罢,便匆匆赶往下一座廊桥。 几度风雨遗廊桥—薛宅桥 应该说在三魁镇名气最大的当数“薛宅桥”。来前做功课时,也是见它的名字频频出现。 当汽车在镇子一头的街巷中停下来的时候,我竟傻痴痴地张大了嘴巴:这是薛宅桥啊?! 我真是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