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顺楠溪江行走日记之一-dreaming-TOM博客 |
[游记]泰顺楠溪江行走日记之一-dreaming-TOM博客 |
2007-07-27 tom.com |
这个夏天,当我的朋友忙于行走江湖之际,我却如同老牛反刍一般,窝在空调房内回忆曾经历过的风景。泰顺楠溪江是我们一帮人2005年10月去的地方,旅途中有很多惊险而刺激的插曲,至今仍为我们津津乐道。 挑了国庆长假的第一天出游, 一出门就遭遇了跟我们一样兴高采烈逃离城市的人群. <<赛车总动员>>使我脑海中有了这样的画面:那天公路上的汽车们精神抖擞地奔跑着,相互交流着各自的目的地。在拥挤的车流中,人和车一样都难以压抑渴望远行的焦躁。 看腻了车窗外的景色,聊到没话题时我选择了打瞌睡,隐约中听到前排副驾驶上的王sir一直侃侃而谈。突然我感到人被甩到了前面的座位背上,车发出沉闷的碰撞声,过了片刻我才醒悟过来,原来我们的车在隧道里跟前面的别克追尾了。啃了别克厚实的屁股,我们的车头吃瘪了,灰头土脸。那个隧道很长,短短时间里发生了三起交通事故。车被拖到交警大队门口,一脸沮丧的我们无奈地等着,出游的好心情一下子烟飞云散了。从上午十点一直到下午两点,我们只好被迫在交警大队门口野餐。幸亏同行的本事大,在当地借了朋友的一辆桑塔纳,当我们的小车坐车回宁波时,我们一伙又继续我们的旅途了。 天黑时,我们赶到了泰顺的三魁镇,镇子很小,有条小河流过把它一分为二。河上有着著名的廊桥之一—薛宅桥,“始建于明,长51米,宽5.2米,高10.5米,单跨29米,桥屋14间,此桥跨梁长而斜度大,桥头坡度30多,造型古朴,被载入《中国桥梁史话》一书”。吃过晚饭,我们在不大的小镇里溜达,小镇晚上几乎没有什么灯光,我们从黑漆漆的薛宅桥上走过,感受到了桥的古老神秘,心里慌慌地。三魁的住宿条件一般,这令我们的部分同行者失望。没有热水,将就着用冷水洗了个透心凉的澡。小镇的夜晚很黑也很安静,天上的繁星格外地亮。听到楼下狗在叫,感觉会发生些什么,神经高度紧张着,迷迷糊糊睡到半夜,公鸡开始打鸣了,这里的鸡真是好勤快啊。 早上起来总算看到了薛宅桥的真正面目,木结构的桥梁由于年代久远有些风霜,站在桥上看流水和人家。现代文明的触角已经把古桥团团包围了,桥下有一棵大榕树,显然是陪伴古桥经过了很多风雨,如今树下满是生活垃圾。人是自然界最大的破坏者,这句话一点没错。 早饭后去寻找散落于各处的廊桥,廊桥的名称也是随着《廊桥遗梦》热潮之后而改称的,过去当地人把它们称为蜈蚣桥。它们大多建于清代,目前只是泰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孤独地在水一方,静静守侯岁月,终于越来越多的的人不怕山高水远,来到了它们跟前,听它们述说年代久远的故事。 永庆桥的特别在于它是一座平桥,也是我们所看到的几座廊桥里最岌岌可危的。网上如此介绍: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有廊屋12间,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是县境内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桥廊内最具装饰性的是三架梁和五架梁。在这些梁木的端上有几条流畅飘逸的线刻。这条线刻,细看似像鲤鱼须,俗称“梁须”,据说是为了纪念木匠的祖师爷鲁班。 三条桥是目前我所见最美丽的廊桥,由于它藏于郊野保存完好,“系贯木拱廊桥,古时候,由三条主梁架设为桥而得名。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绍兴七年(1137)九月十三日重建,现桥清道光廿三年(1843)建,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为泰顺历史最久远的木拱廊桥,过桥往南不远就是福建省的寿宁县。”三条桥最为有名的还是桥身木栏板上无名氏所留——“点绛唇”:“常忆青,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文字清晰地留着,让后来者凭栏远眺,或暗自神伤或感慨唏嘘。三条桥和周围的美丽山水是我们此行的一大惊喜,嬉戏于青山碧水之中,大人们像孩子,孩子们玩得更开心,久久不愿离去。 毓文桥是“现存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宛如一幅精致的古画,它始建于清,位于两山缺口处,全长23米,宽4米,单跨7.6米,有桥屋6间,三层楼阁,二楼为文昌阁,系石拱木廊桥.拱卷青石筑砌,呈半月状,与周围古松、溪水融为一体。” 姐妹桥:“一曰北涧桥,一曰溪东桥.北涧桥座落于上桥村的东、南、北三溪汇合处的古渡口.建于清康熙十三年,桥长50多米,宽近6米.桥面呈曲拱状,上建桥屋数十间,正中三间突起成二重叠檐,四翼高翘呈大鹏展翅之状;桥头两侧各建有厢房数间.整座大桥青砖碧瓦,雕梁画栋,漆色丹朱.桥头翼侧石阶处有千年古樟一棵,暮色苍茫下,树阴避天,香味弥远,衬托着北涧桥分外肃穆典雅.溪东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总长41.7米,宽4.86米,高10.35米;桥由二层拱骨相贯而成;梁架上建长廊式桥屋15间,当中三间高起为楼阁,两头翼角飞挑,斗角绕云,青龙翘须,颇有吞云吐雾之势.国家文物管理局杨道明教授专题考察了双桥后认为是江南第一例,世界独一无二的古桥瑰宝,亲自题写了二匾“古建文物”、“民族精粹”悬于桥楣上。”“ 我们眼中的风景在当地人眼里只是一座通行的桥而已,他们的祖辈从上面走过,他们踩着祖辈的脚印,漠然地从桥上通过。太熟悉的算不上风景,常常如此,别人不经意的东西成了我们的风景。泰顺的名气越来越大了,曾经的宁静安详,曾经的自然纯朴,又能跟现代文明抗争多久呢 小镇三魁 施宅桥 永庆桥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 去三条桥路上的田园风光,可与龙胜的梯田媲美 通往三条桥的山间小路 我们似乎打扰了一对母子 在三条桥下感受青山绿水 网上名噪一时的点绛唇 毓文桥像一副素净的古画 姐妹桥之一的溪东桥 姐妹桥之--北涧桥 胡氏大院 这里的鸡长得特别光鲜,真想问问它是如何养颜的。 通往厕所的小路也是那么有味道 站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远去的时光 |
转自: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110925&blogid=519722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