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顺游记之三

[游记]泰顺游记之三

2007-07-16    sina.com.cn

2006年5月2日
早8:00泰顺罗阳镇出发
8:30罗阳仙居桥.................................累计里程1743KM
仙居桥....过了石桥,步行不久,“高低岭尽见清溪,长空一道飞虹度。”这就是遐迩闻名的仙居桥了。仙居桥是古桥博物馆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历史上曾历三次重建,现桥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系我县现桥历史最长、跨径最大的一座木拱桥。全长41.83米,宽4.89米,高12.6米,净跨34.2米,张天树有一首“长桥夕虹”的诗赞,“凌虗千尺驾飞桥,势控长虹挂碧霄。返照入川波汎汎,暮云拥树路迢迢。晴光飘缈岸空阔,石色参差影动摇。断霭残阳横两岸,苍茫落日见渔樵。”
多次重建的仙居桥历经300多年风雨沧桑后,2002年3月上旬至7月上旬又进行了一次全面性地修复。修复后的仙居桥又镶嵌在了秀丽的碧山之间秀水之上,重现昔日神韵。

11:00莜村文兴桥....午餐...金额:.100元.........累计里程1795KM
文兴桥,位于筱村镇坑边村,系贯木拱廊桥,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全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离水面高11.5米。
文兴桥就在离公路不远的村旁,文兴桥隐没在公路边的农田里,必须步行约二十分钟才能看到,并且周围是一片农田,所以十分宁静。也是一座木制拱桥,粗看起来和其它我们见过的廊桥没有什么区别,当你仔细再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之处,通常廊桥的中部都是水平的,而这座廊桥的中间部分却是倾斜的。奇怪的是河的两岸并不是高度不等,桥上的建筑也并不歪斜,因此只能说桥在建设的时候就是倾斜的,甚至可能是建造者故意要这样做。
传说是当年建桥的时候,请来了两位工匠,分别从两岸同时建造。两位工匠互相不服气,各自按照自己的主意建,最后合拢的时候才发现两边的高度不一样,这时也不可能拆了重建,只好把中间部分建成倾斜的。虽然故事有点寓言的意味,不过在看够了以对称为理念的古代建筑后,这座有些另类的廊桥倒是非常符合现代的审美观点。
和泰顺大多数廊桥一样,文兴桥的中间也有一个神龛,供着桃园结义的三位英雄,不同的是案上还放置一个签筒,上书“神公判吉”。来往休息的人可以抽空求一个签,旁边的墙上挂着签文,完全是免费自助服务。相对于其它许多地方,是个庙就要收费求签,这里的确淳朴了许多。

12:27莜付东洋桥(文重桥)......................累计里程1800KM
文重桥,位于筱村镇东洋村水尾,为伸臂梁木平廊桥,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屡建屡毁,民国10年(1921)重建。廊屋十一开间,46支柱,桥面宽4.7米,全长26.2米,净跨22.40米。为重檐歇山顶。

13:00泗溪姐妹桥(北涧桥和溪东桥)..............累计里程1828KM
北涧桥座落于上桥村的东、南、北三溪汇合处的古渡口。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1年),嘉庆八年(1803年)重建,桥长51.7多米,宽近6米,高11.22米。位于泗溪上桥西北,相距有1公里,横跨北溪,故称“北涧桥”,村以桥得名,其结构、造型与上桥相似,桥面呈曲拱状,上建桥屋数十间,正中三间突起成二重叠檐,四翼高翘呈大鹏展翅之状;桥头两侧各建有厢房数间。整座大桥青砖碧瓦,雕梁画栋,漆色丹朱。桥头翼侧石阶处有千年古樟一棵,暮色苍茫下,树阴避天,香味弥远,衬托着北涧桥分外肃穆典雅。
北涧桥周围环境幽美,两条溪水在桥边汇合。溪水清澈见底,溪水上还有一条用石梁搭起的小石桥,接以步。每当溪水上涨之时,小石桥就会淹没于水下。沿着溪岸,一条小路将人引向桥头和村子。两株大樟树立于桥头。较粗的一株直径有两米多。这两株树都有上千年的树龄了。大树的虬根牢牢抓住桥基周围的土石,保其经受了数百年风雨的侵蚀而无大碍。由远处沿小路向北涧桥走来,两株大树茂密的树冠就像老翁的须发轻轻抚掩着古桥及周围古朴的民宅,若隐若现。桥头的一条石板小街是整个村子的中心。一边是廊桥,一边是民居。廊桥山花的飞檐与民宅的屋檐犬牙相错在小街之上,自然形成了风雨街道。桥头及屋檐下很适宜地设置了一些石凳木椅,人们可随意找到休息的地方。村民无事时便在桥头休憩,谈天说地,买卖交易。
北涧桥在修建之初,就考虑到了与邻近建筑的结合。这一点可以从桥与建筑的连接上看出:桥柱上预留了榫口与建筑相接。桥的造型如民风一般古朴,沿着结构的走势呈“八”字形。桥面上四列方柱,上覆青瓦屋顶。两端山花为歇山造型。桥的中央起重屋,也是歇山顶。斜脊起翘很高,因此显得十分轻盈。结构部分用油红漆木质挡雨板封口,以免风雨侵蚀。整个桥体结构合理,比例匀称,灰瓦红身,与青山碧水相辉映,就成了一幅风景画了。

溪东桥:为木拱廊桥结构,位于泗溪镇东镇,因为地处东溪的上游,当地人又称“上桥”。溪东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桥长42米,廊屋高10米,净跨31米。桥由二层共骨相贯而成,由九节拱骨并排与另一层八节拱骨贯穿搭置,自成稳固的梁架。在拱内又置三角形木架,加强横向力的作用。为了保护拱骨和梁柱,防止风雨侵蚀,两侧都装有风板。两端拱趾各自支撑在桥台上,桥台用花岗岩块石磊筑于两岸山崖之上,两头通道均有石踏跺。梁架上建长廊式桥屋15间,当中三间高起为楼阁,两头翼角飞挑。盘龙卧虎,斗角绕云,青龙翘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是泰顺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桥之一。
没有油菜花的溪东桥可是不太好看,只好挂一张网上的照片供大家欣赏。

14:30泰顺三魁镇................................累计里程1840KM
14:45永庆桥....................................累计里程1844KM
永庆桥,位于三魁镇战州下溪坪村,伸臂梁木平廊桥,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建廊屋12间,中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造型雅朴。建造永庆桥的主要首事人为吴世江,家谱中记载此人秉性忠直,心淳良德,“生平持己勤俭,课子耕读,救人之难,济人之急。而且乐善好施,建桥梁,修碇步。”吴世江于嘉庆二年(1797),在他五十七岁时主持兴建永庆桥。夕阳西下,余晖脉脉,永庆桥风采依旧。物是人非,当初乐善好施的吴世江在桥建成十年后离开人世。永庆桥至今还起到重要的交通作用。
转网上的照片

可能是季节不好,没有看到网上照片的美景

15:05薛宅桥
薛宅桥,位于三魁镇薛宅村,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后多次重建都毁于水患;现桥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横跨锦溪,古名“锦溪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单檐。该桥拱矢斜度较大,建桥屋十五间,桥头坡度30多米。《中国桥梁史话》有载。

16:00刘宅桥....................................累计里程1853KM
刘宅桥,古称“仙洞虹桥”,位于三魁镇刘宅村,系木平梁廊桥,二层重檐。明永乐三年(1405)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重修。全长24.8米,宽6.15米,跨径9.2米,离水面高3.5米。
探访刘宅桥,可以延着刘宅村柳树垂荫的村巷行走,有诗《柳巷春风》云:“柳荫苍翠挺乔林,声动天风理舜琴。彻耳可人清绝处,又闻玄鹤和松音。”穿过这狭长而且有些曲折的村巷,绕过刘氏宗祠高大的外墙,仙洞虹桥兀然而现,矗立在村落水口。据《魁峰高阳刘氏洞下桥记》载,仙洞虹桥始建于明朝,“一为高阳本境风水之系,一为往来负任担荷之便,一为经商过客休息之所,一为秋七迎福康乐之会。”始建于明朝的仙洞虹桥由于“年序悠久,倾颓有时,于乾隆五年间桥将朽矣。风水之重,通衢之要。高阳刘大滨公嗣孙新田,目击有感而心伤。”(《魁峰高阳刘氏洞下桥记》)于是在乾隆五年(1740),刘新田率众捐银重建,“架虹接渡,仍复如故”。族人说,仙洞虹桥在乾隆年间重建是按明朝风格进行的。所以,重建后仙洞虹格虽然细部构作比较简单,实具明式建筑风格。为什么明朝的建筑就比不上清朝的富丽堂皇呢?其实,很多朝代对建筑式样都有严格的要求,并不是完全可以按照主人的意愿建造的,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条文规定的影响。如《明史"舆服志》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不许歇山转角,重檐斗拱,及绘藻井,惟楼居重檐不禁……”。从这段记载中就可以看出,在明代,朝廷对建筑式样做法明文规定得很严。

16:55泰顺罗阳镇................................累计里程1888KM
......金石宾馆...住宿...金额:.200元 (100元X 2间)
.................晚餐...金额:..85元
.................加油...金额:.155元 .........35升(93#)
今天找个向导还是不错的选择,没浪费时间去找路,一天就去了七个桥,不过也有不好的,就是又返回到了罗阳(本可以住三魁的),只好改变一下计划,第二天去寿宁转转,有得有失!看了这些桥当属北涧桥最美,感叹古时的能工巧匠造了这许多古桥,只是现在保护的不够,就在我们去的前几天刚有一座桥被水冲垮,应该把这些古桥做为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大家共同维护,让全世界都能欣赏到这些古文化。又到罗阳,晚餐吃了仕阳肉丸,好吃不贵,吃的时候我们就想在北京开个分店,现在还时时惦念!罗阳镇上有两个加油站,加油很方便。晚上镇上闲逛、打牌、睡觉。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062441010007ym31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