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顺廊桥碇步之行 |
[游记]泰顺廊桥碇步之行 |
2007-07-28 88088.com |
泗溪姊妹桥介绍: 北涧桥座落于上桥村的东、南、北三溪汇合处的古渡口。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1年),嘉庆八年(1803年)重建,桥长51.7多米,宽近6米,高11.22米。位于泗溪上桥西北,相距有1公里,横跨北溪,故称“北涧桥”,村以桥得名,其结构、造型与上桥相似,桥面呈曲拱状,上建桥屋数十间,正中三间突起成二重叠檐,四翼高翘呈大鹏展翅之状;桥头两侧各建有厢房数间。整座大桥青砖碧瓦,雕梁画栋,漆色丹朱。桥头翼侧石阶处有千年古樟一棵,暮色苍茫下,树阴避天,香味弥远,衬托着北涧桥分外肃穆典雅。
“八”字形。桥面上四列方柱,上覆青瓦屋顶。两端山花为歇山造型。桥的中央起重屋,也是歇山顶。斜脊起翘很高,因此显得十分轻盈。结构部分用油红漆木质挡雨板封口,以免风雨侵蚀。整个桥体结构合理,比例匀称,灰瓦红身,与青山碧水相辉映,就成了一幅风景画了。 溪东桥 为木拱廊桥结构,位于泗溪镇东镇,因为地处东溪的上游,当地人又称“上桥”。溪东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桥长42米,廊屋高10米,净跨31米。桥由二层共骨相贯而成,由九节拱骨并排与另一层八节拱骨贯穿搭置,自成稳固的梁架。在拱内又置三角形木架,加强横向力的作用。为了保护拱骨和梁柱,防止风雨侵蚀,两侧都装有风板。两端拱趾各自支撑在桥台上,桥台用花岗岩块石磊筑于两岸山崖之上,两头通道均有石踏跺。梁架上建长廊式桥屋15间,当中三间高起为楼阁,两头翼角飞挑。盘龙卧虎,斗角绕云,青龙翘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是泰顺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桥之一。 “将军逗狮”的风水宝地。在远山的衬托下,溪东桥更显的秀美,轻灵。 仕水矴埠介绍: 仕水矴埠(碇埗)位于仕阳镇中部溪东村,在仕阳大桥西则,到了桥上就可以看见,横跨仕水溪,犹如凌波之巨琴,奏演流水之清音,具有很高的工程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始建于明,采用松木框架作筋,借以固定石块,在水中一字排开,情形相当壮观。 乾隆六十年(1795)易址而建,嘉庆廿五年(1820)重建,改用大理石与花岗岩直接立于水中,全长133米,石碇221级,是浙南最长、最好的矴埠,具有很高的工程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每步由两块平整条石砌成,平行分高、低二级,可供二人平行交往。每步相距0.6米,总长130米,为保护碇埠不被洪水冲毁,碇埠上下两侧河滩均用卵石砌成,每隔数十米,埋有木桩和木框架,用横木塔架,构成井字型,借以加固滩基。泰顺山区沟谷纵横,溪流交错,造桥甚多,惟仕水溪河宽阔,不宜造跨河大桥,古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碇埠以便交通,从而使泰顺在廊桥上蜚声于世外,亦在原始桥雏形上拥有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仕水矴埠”,“桥梁博物馆”称号实至名归。仕水碇埠桥头南侧立有历代建碑志门方,以记其事。因仕水碇埠之典型性,《中国桥梁史话》将其称为原始桥梁雏型。1989年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活动要求 注:如因天气原因,活动将顺延!!! 需报名的同志必须要事先安排好工作与生活,不得有戏言,这样更有利于报名活动顺利进行,更好地安排好车辆与就餐等一切后续安排。 溪东桥 仕水矴埠 |
转自:http://www.88088.com/life/xyt/travel/2006/0720/12907.shtml33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