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雅,古法造纸最后的庇护所 这是个几乎被时间遗忘了的地方。 距离这个千年古村仅仅40公里的地方就是以发达的私营经济闻名全国的温州市。当这个浙南大都市的街道上塞满了“奔驰”、“宝马”时,泽雅的纸农们依旧在古老的水轮作坊里埋头苦干着。溪水冲向水轮,巨大的木锤在水轮的带动下将腌制好的竹片锤打成金黄色的纸绒。事实上,这是他们在整个古法造纸过程中唯一可以借助外力的步骤。 泽雅纸农辛勤工作一年的报酬是2500元人民币,这可能尚不及40公里外私营业主们的一顿饭钱,经济的无望注定了这个全盛时期拥有近10万纸农,晒纸时能将整座山头变成一片金黄的古村子的没落。生产力的进步犹如自然法则中的优胜劣汰,落后的、低效的的生产方式唯一的结局就是走向衰败。泽雅的古法造纸也不例外,尽管在课本上我们把这种工艺称之为“四大发明”之一…… 西雁荡山下,小山村里由竹到纸的秘密 如果以传统中国农村的标准来看,泽雅的水碓坑村、黄坑村、西岸村等古村落绝对算得上是异类。古法造纸在这里是绝对的经济支柱产业。相比之下,稻田的数目少得可怜,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泛着金黄色泽的腌竹池。漫山遍野的水竹林和山间奔流不息的溪涧是古法造纸得以延续的沃土,元代末年,为躲避战火来到这里的福建南屏人也正是看中了泽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才次扎根下来,因其来自南屏,他们所做的纸被称为“屏纸”,泽雅屏纸由是而盛。 六个多世纪以来,泽雅屏纸由竹到纸的过程一直就是个公开的“秘密”,没有哪一家会有什么秘方或绝技。“家家都做纸,就这几道步序,谁都学得会!就是苦兮!”憨厚的纸农向我们介绍了造纸的过程。 山上的水竹只有第一年生的可以用,两年的就“老”了,竹子修枝去叶后被分成1米长2厘米宽的竹条,纸农们称之为“刷”。“刷”在烈日下曝晒去处水分后就可以腌制了,把“刷”放进石头砌成的生石灰池里再压上大石头,容积大些的腌竹池可放下1500公斤左右的“刷”。3—5个月后,“刷”被捞出、晒干,用清水洗去石灰质后待用,这道程序称之位“腌竹”。“腌竹”的气味非常难闻,这呛人、刺鼻的味道几乎成了泽雅的一种标志。进入山区后,不用问路,只要一闻到这种气味,造纸村便到了。 腌制好的“刷”被运进了水碓坑里。事实上,这是一种简单的水力作坊,巨大的水轮在溪水的推动下缓缓转动起来,带动着4米多长的木锤将“刷”碾砸成金黄色的纸绒。这道被称为“捣刷”的程序是整个古法造纸过程中纸农唯一可以利用的外力。碾好的纸绒进入“捣浆”程序,纸绒浸入放满清水的捣浆池里,充分搅拌。放掉水后成为均匀的纸绒浆。 接下去的“捞纸”是整个古法造纸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作。用极细的竹丝编成的竹帘在纸浆池中轻轻一捞,过滤掉水分后就在竹帘上留下了一层薄薄的纸膜,晒干后就一张成纸了。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难以娴熟地掌握,纸张的厚薄完全取决于造纸师傅捞纸动作的力量,轻则薄,重则厚。泽雅的先民们传下了三条经验:“柔轻拍浪”、“持帘迎浪而上”、“抄浆着帘的一瞬间振动纸帘”,至今仍是捞纸工艺的锦囊之技。 捞好的纸膜整齐地叠放在一起,称“纸案”。然后用粗大的木杠杆将纸案中的水分挤榨出来并分成三节或四节。 最后的程序是分纸和晒纸。即将粘连的纸膜分页。因纸膜潮湿,极易造成损坏,这道工序通常由心细手巧的女人来完成。分好的纸放在平整的地面上晒干,泽雅屏纸便大功告成。 这由竹到纸的过程几乎与两千多年前的蔡伦所创制的造纸工艺如出一辙,在这个小山村里文明传承的时间概念被模糊了。 惨淡经营,古文明的尴尬境地 二十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是足以令今天的泽雅纸农回味和自豪的岁月。“那时候去温州走亲戚,带上几捆好纸送人很有面子的。销路也根本不用愁,山外的纸商会上门来收纸,我们这里出的纸还销到上海、台湾、南洋哩!”脸上满是皱纹的纸农还沉浸在当年的光辉岁月里。 事实上,泽雅屏纸处境堪忧。在机械化大生产的冲击下古法造纸已经被逼到了生存的边缘。一家的壮劳力一起上阵做纸,整一天差不多能做一条纸,一条纸40刀,共3200张。买到纸商那里的价格是21元,而买100斤竹子需要31元,只可以做5条纸。现代的新闻纸机六米幅宽的纸机线速度设计可以达到1800米/分!!! 即每秒3米。产量低、质量差、成本高的先天不足使得泽雅的纸农只能痛苦地看着自己的产品沦落到被用作冥纸和鞭炮衬纸的地步。我已无从考证究竟是迫于生计还是出于对传统文件近乎偏执的守护,使得这些纸农们依旧继续着这项辛勤与回报不成比例的工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泽雅的老人们正无可奈何地看着经济大潮将他们赖以传承技艺的下一代从这个深山岙里的小山村里卷走。外出打工的年青人不仅抽空了村里的壮劳力,更加速了这门古老的技艺走向衰败。 2500元是纸农们工作一年的回报。守着满山的竹子、丰富的水资源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泽雅人并没有过上富庶的生活。山坡上摇摇欲坠的老宅里依旧住着步履蹒跚的老人,靠造纸致富已成了水中捞月般的梦想,而村里的年轻人自然不愿再继承这无望的产业,古老的造纸术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延续的断层。 与博物馆里的表演或民俗村里的“作秀”截然不同,泽雅的古法造纸是一种完全真实的生存状态。它的历史积淀和人文价值使其在当今到处充斥着电子商务、克隆、转基因等时髦字眼的现代社会中显得那么的特立独行,当然,它更是弥足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看遍了冷冷清风吹飘雪 渐厚 鞋踏破 路湿透 再看遍远远青山吹飞絮 弱柳 曾独醉 病消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