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池上楼里玉海楼外 游记攻略 |
[游记]池上楼里玉海楼外 游记攻略 |
2008-06-10 aiyoucn.cn |
赴池上楼吃饭,席设正厅,寒喧之后便入席。池上楼尽管已改为茶室,但壁间还有些名家真迹。正厅墙上挂着的便是乡前辈孙诒泽的篆书四条屏。 应酬有点无趣,要无话找话。大家无语时,我便端详正对面的这四屏书法,努力去辨认每一个篆字。孙诒泽是民国时 的大书家,他写的大篆气势昂扬。本人学浅,不识的字比识的要多。认字时,我注意到该件书作的上款为震轩先生。震轩即是张棡,也是本邑乡贤,曾做过夏承焘的 老师。鄙斋收藏的一件孙诒泽对联“凭春洒翰、席月抽琴”,其上款也是震轩先生。 温州人多知道孙诒让,对其堂弟孙诒泽的了解相对少些。孙诒泽小孙诒让八岁。不过,论在当时的功名,孙诒泽还要大些,他曾被黎元洪聘为总统府顾问。 孙诒让的父亲孙衣言与孙诒泽的父亲孙锵鸣是亲兄弟,两人都中过进士,进过韩林院,并在当时的清朝做过大官。孙 衣言官至从二品的江宁布政使、太仆寺卿,孙锵鸣曾任广西学政、侍讲学士,两人在当时都属于省部级官员。孙衣言的房师是曾国蕃,孙锵鸣的房师则是曾为同治光 绪两朝帝师的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孙锵鸣后来自己做会试考官时,手下又出了李鸿章、沈葆桢两个学生。从曾国蕃到李鸿章,从翁同龢到黎元洪,这条与孙家关系 密切的人脉几乎横贯了晚清。清末瑞安孙家之厉害,由此可见一斑。晚清大学者俞樾因此赠联孙锵鸣——“天下翰林皆后辈,一朝将相两门生”。 德清俞樾与孙衣言是同科进士,关系甚密。据说这副对联为孙家带来了光芒四射的荣耀,也成为玉海楼最有名的对联。不过,也有人认为此是孙氏后人伪造。 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曾任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孙衣言在江宁布政使任上,沈氏便是他的顶头上司。据说孙 衣言被撤职,与沈对其不满有关。不过,也好,孙衣言回乡,温州便多了一个玉海楼。孙锵鸣晚年也弃职归乡,与其兄一起整理乡邦文献,为温州地方文化建设做出 了卓越的贡献。 古代读书人,书法是基本功。我有幸见过孙家几人的书法真迹,除了孙诒让稍逊外,其它都可称一流。孙锵鸣的书迹今已不易见到,温州图书馆新馆大门前“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对联便是他的手笔,原迹藏在温州博物馆。 论时名,孙诒泽的书法比其父更出名,同乡黄绍箕称其书“足以媲美李文田,篆法可与杨沂孙、吴大徵齐名”,章太炎称其作篆“根底深固,从心变化”。 民国时,他与同邑书法家许苞、池志徵、项廷珍合称为“浙南四支笔”。在今天的温州城区与瑞安,还时能一见孙诒泽的手迹。市区信河街白塔巷底有处大屋名“南庐”,其匾额就是他的亲笔。孙诒泽的大字写得特别好,非常有气势。 几个月前,我曾有玉海楼一游。玉海楼去过多趟,这次有幸由潘知山老师做“导游”。潘先生是瑞安学界前辈,几十 年浸淫于玉海楼,对此地的一草一木早已熟稔于胸。经他指点,才知楼梯间那幅没有落款的红底黑字对联是孙诒泽的亲笔。潘老师说,幸亏这里后来加建了楼梯,此 联因掩于梯后尚得保存至今。 在当时孙家这一辈人中,孙诒泽是公认的第一书家,要不玉海楼大门前的四言对联“颐园松菊、玉海图书”不会由他执笔。 张震轩与孙家的关系,缘自辛卯年(1891)受孙衣言之聘,主讲诒善祠塾。按今天的话说,就是被聘为家庭教 师。一些文章都说张棡是孙诒让与孙诒泽的老师,其实不对。当时张震轩还只有31岁,而孙诒让已43岁。因此他不可能是给孙诒让或孙诒泽当家庭教师。今文述 及的这两张书法,上款均称张棡为仁兄,从此亦可知两人非师生关系。瑞安县志载:“得与太仆子诒让论文史”,这是对的。
|
转自:http://www.aiyoucn.cn/aiyoucn001_article/98/917.html5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