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行手记-香格里拉.松赞林寺.飞来寺-游记攻略-旅游-MSN中国

[游记]旅行手记-香格里拉.松赞林寺.飞来寺-游记攻略-旅游-MSN中国

2007-07-16    msn.com.cn

结束了徒步中虎跳,我们就赶往香格里拉,在我的想像中那应该是个遍地开满鲜花,广阔的草原上有着牛羊的地方.一路上因消耗体力过多,没多久便睡着了.天略黑时,我们到达了迪庆,迪庆是一个藏族县城,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而“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而迪庆却惟妙惟肖的拥有着希尔顿书中描写的一切,更加巧合的是,“香格里拉”一词是迪庆中甸的藏语,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环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庆高原就是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香格里拉”。 这些也都是来之前所找到的资料中写的,来之后才知道地如其名,实至名归啊.

晚上去吃了牦牛肉火锅,可能因为味道太重,又有点腥,回来之后一直感觉不舒服,后来便昏昏沉沉的入睡了.第二天一早起来,拉开窗帘便看到远处的白马雪山,清晰的展露着他美丽的白衣,可在梳洗过后,站到窗边,却发现不一会儿功夫,他便被大片的云雾遮去了.今天要去香格里拉境内的松赞林寺然后中午到奔子栏最后到达飞来寺.松赞林寺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远远望去,那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藏式建筑,造型颇像布达拉宫,所以也有人称这里是小布达拉宫.我对藏族的佛教了解不多,路上也是听阳光说了说,因为松赞林寺的喇嘛和政府在门票问题上起了争执,现在所有的旅行团都不得入内,只接待散客.所以寺里的人并不多,大多数都是本地的藏民,一家大小来寺院里参拜,祈福.

迎着早晨的太阳,我踏上中间由石条铺就的阶梯,两旁是构成松赞林寺的大小经殿.怀着敬畏的心情走入石条阶梯旁的经殿,土黄和赭红色的墙壁是那么的自然协调,经殿门前挂着巨大的褐色幡帘,绿色的植物绕着土黄色的墙壁,各种花朵在其中盛开着.经殿里闪着幽暗的烛光,墙上的壁画色彩艳丽,却又透着一种说不出的沧桑感,像是已经过了千年万年的洗礼.一个小喇嘛端坐在殿前香炉旁,香炉上我们刚插上的香正随着外面飘进的风努力燃烧着,炉里剩下的是灰烬.我们和小喇嘛攀谈起来,好奇的询问着关于这里的一切,小喇嘛的汉语也不错,给我们指路,教我们藏语,还教我们如何拜佛.临走时还送了串佛珠,至今他还在我的右手腕上戴着.

走出了经殿,站在石条的阶梯上,抬头望去,只见一堵长长的土黄色墙壁,红色瓦楞,之前看到的金顶已经被遮到了后面.继续拾阶而上,却已气喘吁吁,到达了那堵墙的面前,转过身去,往远处眺望过去,绿色的草原上竟盛开着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已是七月,我兴奋的趴在石筑的扶墙上,指手画脚.今年一直后悔没有回爷爷家看油菜花,终于还是让我看到了.

按顺时针方向,从长墙的左面绕过,我们终于看到了扎仓、吉康两大主寺,仰头望着那高大的经殿,偶尔还有大大的乌鸦飞过,乌鸦是这里的神鸟,没有灾难和不幸.主寺的经殿比刚刚的要大得多,但外观上却没有很大的差别,位于最中央的寺庙顶部那些金黄色的雕塑就是金顶.从幡帘后进去,才发现,大门被锁住了,必须从侧门入内,来到大殿的侧面,正对着大殿侧门的正是传说中那个女人不能进的地方,喇嘛们的厨房.我和小雪在门口探头探脑了一番,还是没敢进去.

跨入侧门,走过黑黑的走道,我瞬时就被眼前看到的一切给迷住了.空气中弥漫着藏香烛和酥油的味道,大大的神殿里,竖立着长长的柱子,摆放着十几排整齐的团垫,有几个年老的喇嘛口中诵念着佛经,佛像前有几排被摆放整齐的酥油灯闪烁着他们的幽篁的光,看着喇嘛为藏民的酥油灯里添加酥油,那是祈福的酥油灯,永不灭的希望.踏着古老的楼梯,

来到了二楼.一排排金黄色的转经筒出现在我的面前,那是不曾见过的,仿佛来到了梦里.慢慢的我顺着经筒一个个的用手抚过,看着他们在转动中形成一条又一条的弧线,却没有许任何的心愿,就是这么一个不落的转着.那手触摸着经筒的感觉,经筒转着的嗡嗡声,至今还留在那个梦里.

上到三楼便是活佛的房间,在门口站着的有当地藏民还有远道来的游客,走进房间,跪下,双手合十,戴上白色哈达,诵念着藏经的活佛用手抚摸你的头顶,并在你的颈上放上一根红绳,然后由门口的老喇嘛帮你系起,从此便可平安幸福.这便是摸顶的仪式.戴着红绳我们走出房间,便来到了寺院的最高处,是一片足有七八百平米的天台,辉煌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中间有一座类似内地香炉的建筑,在里面燃烧的都是松柏的树枝.在藏区,松柏是洁净的东西,它可以洗去身上罪恶和与天上神灵间沟通.

站在这里远眺,香格里拉县一览无遗,右侧不远处就是香格里拉的纳帕海草原.还有近处的喇嘛们的住处,与周围的一切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我有一种高声叫喊的冲动,可却还是忍住了,佛门之地,岂能如此大声喧哗,这放肆的叫还是留到山中吧.逗留了没一会儿我们便下去了,得继续我们的参观,此时只有我和小雪在一起,哥哥和小雪男朋友已经不知所踪.

走出大殿便看到右侧已废弃的寺墙,暗黄的土墙,上面长着茸绿的苔藓,裂缝中生出一丛丛的绿草,在断垣残壁上摇曳生姿.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些喇嘛经过,穿着赭红色的喇嘛服,每座经殿里几乎都有大量的彩绘,美丽的唐卡,各种雕塑,雕刻着精细花纹的木器银器,在酥油灯下都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无数的悠远传说.走在其中,仿佛已与在些黄,红,绿溶为一体,这便是平凡简单的生活.终于走回到了那堵长长的墙的右侧,抚摸着墙上那粗糙的泥土纹路,我要把他们一痕一痕的刻进我的心里.

依依不舍的离开松赞林寺,车子驶上了旁边的公路,眼睛看这松赞林寺慢慢的移走.直到转弯之后就不见了踪影,重重的呼了口气.接下来我们将要到达奔子栏.这是香格里拉和飞来寺之间的唯一一个落脚地,是金沙江上游的一个小镇,也曾经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咽喉重镇,我们在这里解决了中饭.之后就继续上路了,车开了没多久便来到传说中的月亮湾.因为没有广角镜头,所以缺胳膊少腿也是正常的,没法照出完整的弧度.拍了几张照后,便离开了.

过了奔子栏,便进入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藏公路沿着金沙江河谷,从海拔仅2010米的奔子栏,陡然爬升到3900米的白马雪山垭口。一路上虽然有令人兴奋的雪山,却也有令人痛心的树木.山体上全是一个个砍伐后留下的黑色木桩,就像是森林的坟墓,不断在窗边掠过.这次的车程比起去泸沽湖的是不相上下,上了下,下了上,不停在盘山公路上转着,可能是大家吃饱喝足的原因,一路上精神饱满,欢声笑语不断,我们用对讲机对着歌,从流行歌曲到名歌,从家乡的歌曲到儿歌,直到对讲机没电.

偶尔在路上看到像法国庄园一样美丽的小村庄,我们就会停下来谋杀相机的内存空间.还有雪水汇成的小溪从林间奔涌而出,山坡上是森林和大片黄黄红红的野花,小溪从路边流过,像童话里的绿野仙踪.冰凉凉的溪水直透人心,喝起来还有点甜甜的味道,大家兴起,把啤酒和饮料放了进去,笑称这是冰啤,小林和哥哥还把随身戴着玉佩佛珠之类放入了里面,说是让雪水冲洗净化.这条小溪有着我们快乐的回忆.

到了白马雪山垭口,有一座小木屋,旁边的树上栓着颜色已经褪去的经幡,在凛厉的风中摇摆.路旁还有些交警(牦牛)在散步,本以为会有高原反应,可下车之后我还跑去拍房子,拍藏犬,也没有觉得身体如何.站在山上望去远处只有若隐若现的山峰,周围更是荒凉无比,实在是佩服在这里居住的人们.稍做停留,也就上个WC的时间,我们便继续了路程.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梅里了,在路上,大家看到雪山就会大叫,而在弯弯曲曲中的山路中,雪山就像跟你捉迷藏似的忽隐忽现.而今天梅里雪山的云跟以往的都不一样,这是阳光说的,他来过梅里雪山好几次了,从来没看过这样子的云.两朵大片的蘑菇云遮住了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

大家都在默默祈祷着可以一睹卡瓦格博的真容,卡瓦格博在藏民心中是座神山,常年都被云雾覆盖,传说只有有幸有福之人才能看见他的真容.
"梅里雪山,北连西藏阿冬各尼山,南与碧落雪山相接,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便有10多座、称“太子十三峰”。那耸立于十三峰之上的卡格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峰。卡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拜圣地、传说变尼玛派分支家居巴的保护神,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故在当地有“巴何洛登地”的称号。卡格格博,藏语意为“白似雪山”之意,俗称“雪山之神”。传说是九头十八臂的煞神,后被莲花生教化,受居士戒、改邪归正,从此皈依佛门、做了千佛这子领尕制敌宝珠雄师大王格萨尔麾下一员骠悍的神将,从此统领边地、福荫雪域。卡格博像常被供奉在神坛之上。他身骑白马,手持长剑,雄姿英发,这与雪山之神的高峻挺拔、英武粗犷的外貌特征是极其相似的。在西藏地区甚至有这样的传说:如果今生有幸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中看卡格博的身影。每年秋末冬初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一批批香客、千里迢迢牵牛扶仗徒步赶来朝拜这座心灵中的自然丰碑。他们围着神山顶礼膜拜,少则七天,多则半月,这在当地被称为“转经”。若逢藏历羊年,“传经者更是增到百十倍”,匍伏登山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

这些都是资料上所写,在没有见到卡瓦格博之前,我根本无法想像和体会.在看到雪山后不久,我们便到达了观景台,十三座白塔在路边耸立,象征着梅里的十三峰,高大的牌坊前面是焚烧着松柏树枝的香炉,围栏上缠满了各色经幡,在风中发出扑棱扑棱的回响.旁边的路延伸到亭子里,那里便可清楚的看到梅里十三峰.当我还在拍着经幡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在喊,卡瓦格博出来啦,卡瓦格博出来啦.猛然往那个方向看去,之间两朵蘑菇云已经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悄悄移开,卡瓦格博在云中间露出了他美丽的身影,我们欢呼着,为了我们的幸运,然后还奢侈的想着明天是否能看到日照金山.

我们的目的地是飞来寺,那里是看梅里雪山的最好地方,从观景台过去经过山城德钦县,之后便到了飞来寺,在澜沧江对岸数百里便是名传遐迩的以卡格博峰为中心的梅里雪山.

旁晚座在客栈门口与老板随便搭着,他说我们是幸运的,昨天有人等了一天卡瓦格博连一条缝隙都没露出,那些人等不及今天早晨带着遗憾离开,而我们才来没几分钟便看到了.他们说还有个原因,是因为今天没来日本人.当地还传说,卡瓦格博对日本人特别吝啬,凡是有日本人进来,从来都是无功而返。当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主峰卡瓦格博的时候,就在飞来寺的崖边,上万的僧众和藏民日夜诵经,赌咒那些玷污神山的外来者。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赌咒起了作用,那次登山的17人一个不留地被埋藏在了梅里深处的卡瓦格博峰下,造就了世界登山史的第二大事故。梅里因此威名远扬,于是接连而至各国登山队汇集梅里,英国、美国、日本、中国的登山队曾五次大规模攀登,却都无一成功。卡瓦格博这座海拔只有6740米却无人登顶的处女峰,也就成了世界登山界的热门话题,展开了是否要征服她的激烈争论。好在中国登山协会在2004年的年会上,提出了关闭卡瓦格博的提案,准备保留这片人类尚未涉足的净地。而现在如果看不到雪山,大家就说是有日本人来了.当地藏名还极度讨厌日本人,老板说他从不招待日本人.

我们在七八月的雨季想看日照金山,虽然希望很渺茫,但我还是憧憬着阳光照在雪山顶的刹那.晚上,我哥,小雪男朋友,还有晓啡,三个人竟然跑去了10公里外的德钦县城,我和小雪两人看着暮色中的雪山,天空中已经没有什么云朵,几乎所有的山峰都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可能是太容易看到,而且从我们到达飞来寺之后连续几小时他都一直很清晰的展现着,拍完照,兴奋之余我们讨论和幻想着明天的雨崩之行.

(小女孩)

(积木房子)

(观景台)

(人们把经文写在经幡上,这样经幡每随风飘动一次,就颂了一遍经.)

转自:http://travel.msn.com.cn/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5381820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