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S城游记之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
[游记]S城游记之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
2007-07-16 blogcn.com |
S城游记之《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L先生的故居乃至整个街区现已被开放成标志性的景点,游人们拿着套票走马灯似地享受套餐化的文化之旅,这一点恐怕是先生身前始料未及的吧。 对于L先生,我们这些背诵他的文章走过来的人总是心怀崇敬。尽管现在有人对他把文学当匕首、做投枪有不同见解,甚至对他的文学地位亦有怀疑;尽管L先生的光辉形象由于CP的推崇平添了几分政治色彩,但他的行文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他一直以来勇于斗争、爱国爱民的精神曾经激励过那个时代,也肯定还会影响着后来人。纪念馆内保存了一面当年他葬礼上的挽幡,那是民众书写的“民族魂”,这就是人民尊崇这位战士的明证,人所共知,我们这个民族缺乏的就是这种战士的精神。 当代人富有颠覆一切、恶搞全球的激情。我在想:如果有朝一日连L先生也被恶搞,那将是L先生呐喊良久的民族精神的沦丧,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 言规正传,游览L先生的童年旧地,我是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我坐在门前的石阶上,享受着这难得的清静,试图回忆L先生的文章,可怜记忆里只剩下——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稍顷,来到百草园,游览又是从回顾这篇散文的经典段落开始的: 主人公虽已作古多年,但这著名的泥墙根竟然还在。蟋蟀和蜈蚣自然也是有的,不过也是当年那一群生物的子孙了。睹物思人,很容易有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触。 “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按照先生自己的说明和现在故居的介绍,由于家族的败落,这宅子当初就已变卖的差不多,而最初的新台门要大的多。 如今,故居的格局还是按照当时的模样布置,老夫人房间前的栀子花还是一样的盛开,但先生的身份已经随着新天地一起天翻地覆了。变卖给异族的房产被后裔“捐赠”或是被政府收回,新台门的一切又重新回到L先生的“名”下,正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恐怕也是朱文公的子孙当年也未曾料到的吧。 loading... |
转自:http://www.blogcn.com/User2/wmgb/blog/35371443.html3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