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兰亭游记 |
[游记]兰亭游记 |
2007-07-23 sina.com.cn |
兰亭位于绍兴古城西南约13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早在1600多年前,这里就是非常有名的风景游览地。兰亭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完全源于东晋王羲之等风流人物的一次历史性雅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可以让人们的灵魂得以诗意栖息的地方。对北京来说是天坛;对杭州来说是孤山;对于绍兴来说,我以为,就是兰亭了。 兰亭碑也称小兰亭,亭中碑刻“兰亭”二字,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书。中间有断痕,为文革时所遗留。1980年恢复时,无论如何找不回两字之间的一小块碑石。虽然已经精工相接,但旅游者总是深感遗憾,喜欢以自己的想象在缺陷处用手指去弥补摩画,时间久了,“兰亭”二字中间的残缺部分似乎隐约重现,兰亭碑也就被人们戏称成了“君民碑”。 鹅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质建筑,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称“父子碑”,又同是著名书法家,因此使此碑身价百倍。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身居当地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当然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其时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碑侧鹅池是纪念性建筑,除与鹅池碑相呼应外,还同王羲之一生爱鹅有关。王羲之喜欢看鹅,喜欢写鹅字,也喜欢养鹅,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书写“道德经”换鹅的故事。(待续) 童子戏鹅 临池习字 小小竹排水中游 御碑亭在流觞亭之后,为八角重檐结构建筑。亭内有御碑高6.8米,宽2.6米,厚20厘米,重1.8万公斤,是我国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序》全文,碑后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的《兰亭即事》。与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样,此碑被人们称之祖孙碑,同为兰亭景区的“三绝”。 兰亭书法博物馆陈列有王羲之画像、数种《兰亭集序》摹本复制品、木雕、挂屏、刻石等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55a68b010006i02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