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杭州游记之——兰亭 |
[游记]杭州游记之——兰亭 |
2007-08-06 sina.com.cn |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很幽静: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就是王羲之的鹅池了。“鹅池”二字是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二人的墨迹。传说王羲之在绍兴做官期间,一天正写完鹅池的鹅字时,不料皇帝圣旨到,王羲之不得不搁笔外出接旨,其八岁的儿子献之提笔写下“池”字。所以看得出两字的不同风格,故此碑又叫“父子碑”。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王羲之心中的鹅,修长清逸充满灵气。很显然,鹅池里的鹅,已经肥到不能再肥。王羲之如果泉下有知,不知会是欣慰,还是欲哭无泪…… 门口放养的鹅,根本不怕人。 很小袋的谷子,2块还是5块一袋……虽然我没买,但是还是喂鹅了。很不幸,我喂的那只鹅比较蠢,或者比较饿,或者比较馋,或者嘴巴比较大,总之,它把我整只手指吃进嘴里了…… 据说王羲之曾经召集当时名士友人41人来到兰亭,分坐在小溪旁。王羲之令人把盛满酒的酒觚(盛酒的容器)放在溪水的上游让其顺流而下,如果漂在谁前面停下了,谁就得做诗一首,否则须罚喝酒三杯。 兰亭现在仍然保留了这个“项目”,有身穿古装的“美女”不时往酒觚倒酒。 “太”字碑:大字是王羲之写的,一点是他儿子写的。 临池十八缸:王献之学字的地方,说是用满九缸墨水,字迹就能写成其父模样。 王右军祠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f88cd4010009m924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