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昌之行 |
[游记]新昌之行 |
2008-05-08 live.com |
10月7日 好不容易等到国庆,趁着假期,闷得发慌的我早早约了同学准备去外面逛逛。1日清晨,天色尚早,我就和同学赶到路桥车站,踏上了赶往新昌的客车。 一 一路上,车子在平稳的公路上渐行渐远,天色也随之亮起来,窗外的风景也随之清晰,这种体验很是新鲜。翠绿的青山,成片的稻田,零星的房屋和偶尔从天际飞过的鸟群,这些都是极具江南农村特色的景象——让忙碌在工作中的我,心情豁然开朗。行车驶在高速公路上,偶尔被几束柔和的阳光照过,整个人极其庸懒,伸伸懒腰忍不住睡了过去。 再一睁眼的时候,我真正被眼前的景致震撼了。一座座小山丘参差错落地排列在眼前,起起伏伏,蜿蜒于平原中。像一条被拉得很长很长的飘带,有一些些小草和灌木长在上面,像是点缀在飘带上的花纹。 一路过去,时而看见被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的青山,山前蜿蜒的小溪,溪水是那种凝重的灰色,因撞击沙渚而泛起小小的浪花,在阳光下变成银白色。时而又见成片而被划得整整齐齐的稻田,已经到了收割的时候,沉甸甸的稻穗羞羞地耷拉着脑袋,仿佛在告诉人们,我已经成熟了。眼前被这一幕幕的自然景色吸引。放眼望去,心胸变得开阔,心灵会想放飞。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想,我爱的是山水,是山与水交融的那种境界,就如眼前掠过的那一幕和谐的山水画。如果你也爱这山水,如果有一天你坐上开往新昌的车,你千万不可以错过那一段美妙的风景。耳边如果有音乐,眼前的一切会引发你千万种思绪。如果,你相信人生就是一次旅行,那么,眼前的一切就会抚平风尘仆仆的你心中所有的创伤。那刻,我多渴望有一辆自己的小车,在厌倦拥挤和喧闹时,开车行驶在这一段路上,最好是在黄昏,在淡淡晚霞的的映照和阵阵微风的轻抚下,和那些静谧的小山,与哗哗流淌的溪水作一次心灵的对话。 二 不知不觉就到了新昌,在当地同学的带领下,我们从后山绕进,准备作一次冒险的免费旅行。近秋的烈日真当不饶人,没爬到半山腰,全身已被汗水浸透,同学说好久这么出过汗了。我们越走越接近大佛寺。我们以为还从后山过来可以免了门票,心中不免暗自窃喜,没想到还是被值勤人员给逮着付了钱买了票。不过也心安了。因为是背道而驰,我们先来到的是大佛寺。早就惊慕于大佛寺,仰头端详金佛,佛像秀骨清相,婉雅俊逸,沉静慈祥。尽管游人如织,但是四周鸦雀无声,众多香客虔诚地伏地在佛前,无人敢惊扰了佛的神圣。据载,大佛是在南朝齐梁间依山而凿,历30年而成,世称“三生圣迹”。高16米,坐像的双掌相叠处能置一八仙桌,为江南最古最大的室内坐像。身旁的同学见此情景也不禁煞有其事跑过去拜了拜,其认真的模样实让人忍俊不禁。从大佛寺出来,走在宽阔的大道上,古树林立,鸟语花香,两边直立的高高低低的山环绕着我们,溪水流淌发出的哗哗水声充盈耳际,仿佛置身于天然野生的森林公园,令人心旷神怡。 三 最神秘处要数“仙境”了——般若谷,那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般若(音读bo re),系梵文译音,意为佛陀之智慧。据说,东晋时期,高僧星聚沃洲、石城(大佛寺景区古称石城),其时新昌区域实为佛教般若学中心,般若学六家七宗中有五家六宗即在新昌。而般若学作为佛教中国化的标识,已载入中国佛教通史中。齐、梁年间(486-516)雕凿的石窟“江南第一大佛”,就是为了纪念东晋时期新昌佛学文化活动。般若谷景点风光,幽雅、神秘、空灵,粗放皆俱,湖、桥、溪涧、竹林、七级悬瀑、山石、山洞等景致连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特别是精湛的石窟艺术,更是形神俱似,如木三分,展示丰富的佛教文化。般若谷瀑布从30多米高的岩山上喷涌而出,直悬而下,经转折跌宕,跌如20多米的地下岩窟中,发出巨大声响。其溅起的水珠如烟如雾,行走在此处,真有“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意境。 瀑布跌下处正好七级,其数正好与佛语“七级浮屠”相合。在贴岩而下的三级瀑布右壁上有赴朴初先生题的“禅源”二字,疑惑中又让人领悟佛学深邃、无限。游客置身于其中,豪情满怀中又感神秘莫测。沿石级下至谷底,见巨型浮雕,转右侧,进入地下隧道,洞宫中幽冷,空灵,让人又一次生出莫名的畏惧之情。一出隧道,又别有洞天,先是20米高的观音石窟,又是文殊菩萨的石窟雕像。个个威严神武,眼神中又不失对人的柔情关爱,让人不禁有一种想朝圣的感觉。游览般若谷,生命顿感空畅,仿佛是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洗礼。我想我会明白,人们会明白,人生就犹如此之跌宕之山谷,处处充满了起伏和未知,人们只有在探询中方可获知生命的意义,有限的人生只有经受如此搏击才会更有价值,这便是生命的绝唱! 20:04 | | | 0 |
|
转自:http://jiangsongyang.spaces.live.com/blog/cns!32088bb8d50b61ac!145.entry27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