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唐诗之路看新昌大佛

[游记]走唐诗之路看新昌大佛

2008-05-22    sina.com.cn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其中最绚丽的花朵。浙江省新昌县自然景观优美,人文积淀深厚,为历代诗人所钟情,尤其在唐代鼎盛时期,孟浩然、李白、杜甫等400多位诗人游览期间,留下了众多遗迹和不朽诗章,李白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由此而走出了一条飘飘逸逸的“唐诗之路”。
从1985年至今,曾有5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团体考察浙东唐诗之路。16年来,曾在新昌召开了6次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唐诗之路研讨会。“唐诗之路”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与“稻米之路”、“丝绸之路”同为我国古代的“三路”,具有国际影响。寻觅古代诗仙的足迹,“和李白同行”,感受“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穿岩之岩高苍苍,峰峦十九摩天光”,“连峰数十里,修竹带平津”等奇丽风光,了解浙东的风俗民情,品尝这里的特色小吃,成了今日游客们的一种向往。
新昌大佛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特别高的地位。大诗人孟浩然在《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一诗中有“石壁开金相,香山倚铁围……”句,把大佛寺与佛教圣地香山、铁围山作比,可见大佛寺在唐代就大名鼎鼎;又如大佛寺过去挂有“支竺遗风”的匾额,“支”,就是支道林;“竺”,即竺道潜,这两位高僧长期隐居新昌一带,是推动佛教中国化的代表人物。据《浙江通志》记载:佛教入浙之祖有六人,六人除竺昙猷从新昌移至天台赤成山外,其余五人皆在新昌。作为佛教中国化标识的大乘般若学的“六家七宗”,除道安一家在北方外,其余也在新昌。于是,石城山成为当时闻名九州的佛教中心,这在当时佛教名山中实属罕见。
通高16米的弥勒石像开凿于齐永明四年(486年),至梁天监十五年(516年)装裱完成,前后历时30年,合僧护、淑、三僧之功,故世称“三生圣迹”。石佛开凿年代与龙门石窟相近,比四川乐山大佛要早200多年,石像成后,刘勰为之作《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碑》,详记其事,称赞它是大梁王朝的“不世之宝、无等之业”、“旷代之鸿作”。佛像在艺术上有意放大头部,很好地解决了视觉差的问题,堪称中华佛教之精品,文物之瑰宝。邻近的千佛院内有1075尊小龛像,被誉为“江南敦煌石窟”。
观看新昌大佛,还可领略石城形胜,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这里众山环抱,岩崖壁立、峡谷曲折深邃、状如石城。寺在其中,藏而不露,“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即其写照。佛心广场、木化石林、罗汉洞等景点和这里的池塘碧水、古树名木,分布错落有致,境界层出不穷。近年来,新建的般若谷景区,以其优美的环境,奇特的洞窟,高超的佛雕,继承大佛寺的历史文脉,景观人造却又巧夺天工,美不胜收,被誉为“江南一绝”。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c817601000bnk.html28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