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望海·游记】情锁沈园(社团推荐) |
[游记]【望海·游记】情锁沈园(社团推荐) |
2008-02-25 rongshuxia.com |
伤心桥下,洒下几多同情泪,题词壁前,留连千古恩爱情。人到绍兴,少有不到沈园凭吊的。很多的时候,沈园只是一叶浸透了暮色的乌篷小舟,在岁月的河流里寂静地浮游,而荡起的涟漪,却无端地溅湿了走近沈园的游客。 其实只是一处私人的花园,却在经历沧桑至今仍得以咏颂,因了那一场爱情。因此,到沈园,看的不是园,是爱情。 我是去年才认识沈园的。而在认识沈园之前,当然先认识了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我想每个人认识《钗头凤》,就像每个人认识沈园一样,都有不同的心结。有的是探寻,解读一出千古不化的悲剧;有的是猎奇,采撷几许舞文弄墨的谈资;有是则是感悟,印证将心比心的涟漪。而只有经历了“莫!莫!莫!”的无奈和“瞒!瞒!瞒!”的无助的人,《钗头凤》的锋利和尖锐才会有伤魂蚀骨的重量。当然,《钗头凤》的伤痛和凄美,似乎太浓郁、古典又冷艳了些,而沈园则不同。沈园虽然也不乏凄美。但沈园的凄美更多是平和而淡泊的,带着一种俗世生活的气息和变化不居的风景。 据说沈园作过两次大的整修。1988年重建了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等大部分建筑。1993年又新建了射圃、问梅槛,特别是立了《钗头凤》影壁。两次下来,沈园宋代园林的风姿和陆游、唐婉爱情悲剧的符号,基本栩栩如生了。我曾两次走进沈园。第一次印象颇深的是在几处景点屡屡与一对大学生模样的情侣相遇,后来当我们在咸亨酒店的饭桌上恰巧又相遇时,彼此便有了交谈。交谈中我得知这是一对即将分手的大学生恋人。分手的原因很简单,毕业以后将天各一方,不可能再走在一起,于是选择沈园作为往日情感的终点和未来生活的起点。那位刚从陆游和唐婉的故事中走出来的女子,并无想象中的悲恸和伤感。想想也是,陆游和唐婉毕竟已过去八百多年了,对于现代人,特别是现代的女性,陆游、唐婉也好,《钗头凤》也好,沈园也好,也许更多的只是一种标志和象征,对现实的生活、对现代的情感并不能带来多少的扶助和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沈园也许永远只属于陆游和唐婉的。而那位男的,则有点不同,话不多,酒却喝得挺猛,可惜半碗黄酒下肚,便有了醉态。我不知道那对情侣事后到底是怎样的结局?也许答案只有去问沈园了。这样的恩恩怨怨、离离合合,沈园应该见证过许多。在江南众多的园林中,沈园本来就是以荷载凄绝的情感而闻名的。 陆游最深的爱和痛都在沈园,这里是他的爱情基地和创作基地,搞得如今的沈园几乎成了“陆园”,从入口处的“断云岩”、“诗境石”,到园中的“问梅槛”、“春水亭”,要么出自他的诗句,要么源于他的足迹。 走进沈园,我总免不了有一种臆想,如果当初陆游和唐婉不在沈园相逢,或者即使相逢了,他们不写那两曲《钗头凤》,唐婉的命运会如何?后人眼中的陆游会如何?沈园又会如何?造化弄人,造化也弄物。事实是他们相逢了,又偏偏了那两曲愁肠寸断的《钗头凤》。于是就有了那出千古流传的悲剧至今犹锁世人的心头眉间,有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以外的男一个陆游和“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般的唐婉,更有了一座“伤心桥下春波绿”的沈园,无端地缱绻一方江南的地域和天空。 沈园,只为纪念虽已经那飘逝百年,却将鲜活万年的爱情。那墙上斑驳的字迹,铭刻在心头的不仅仅是字,而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沈园是诗人怀念爱人的一个伤心但又幸福的一个交叉地。作为一出千古不化的爱情悲剧中的主角,陆游是幸的,沈园堆积的追悔和伤痛,几乎伴随了陆游的一生。然而陆游和唐琬又是幸福的,至少及至耄耋老年,陆游仍可有一腔痛彻肺腑的情感可以渲泄,有一处惊鸿照影的沈园可以寄托;唐琬也有一个终生牵绊的人,牵魂绕魄于生前身后,而我们呢?也许什么也没有。我想即使我们最多次地走进沈园,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过客而已。 如今,沈园非复旧池台,来沈园一游的人,不仅仅是来寻找缭绕在幽篁之间的爱情残篇,更多的是想在历史的悲剧中去洞悉爱情的真正底蕴,真的,似乎很多时候,人们不自觉的在爱情上的砝码上添加了过多的附丽,真正该珍重的又该是什么呢? 当一切化为厌烦的时候,还有什么悲可言呢?只能怪现代人承受不起那份爱情的浓烈与沉重了吧?现代人只有在感叹中来找寻一丝真爱的慰藉。慰藉我们日愈冷漠的心。 踏足沈园,也让每位过往之人久久徘徊其中,归意全无。 据说现在的沈园规模已拓展了很多。其实沈园作为爱情的史迹,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园林,扩建大可不必。我以为沈园只要有,只需有那一堵墙,那一堵写着钗头凤的断墙残垣就够了。我觉得:我不敢,也不愿再去沈园,因为人一生有一次真爱,人也就满足了,因此沈园一生去一次,也就够了。 [第一页]第二页 作者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并且此作品系首发于榕树下网站。我同意榕树下作为此作品版权的独占代理人。在撤销本委托之前,我不再将此作品投给其他媒体,有关此作品发表和转载等任何事宜,由榕树下全权负责。未经榕树下转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编者按】绍兴的确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把沈园描写的淋漓尽致,令读者遐想,在作者的笔下,她不仅是一个景致别样的景点,而且她还是一个文化宝库。问好作者!(编辑:运河雄风 飞歌)
|
转自:http://www.rongshuxia.com/rss/viewart.rs?aid=432615230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