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沈园印象——旅杭游记之五 |
[游记]沈园印象——旅杭游记之五 |
2007-07-27 tzblog.com |
沈园印象——旅杭游记之五 浪迹天涯三长载,暮春又入沈园来。输与杨柳双燕子,书剑飘零独自回。花易落,人易醉,山河殘缺难忘怀。当日应邀福州去,问婉妹,可愿展翅远飞开,东风沉醉黄藤酒,往事如烟不可追。为什么,红楼一别蓬山远?为什么,重托锦书讯不回?为什么,晴天难补鸾镜碎?为什么,寒风吹折雪中梅?山盟海誓犹在耳,生离死别空悲哀。沈园偏多无情柳,看满地,落絮沾泥总伤怀。 窗外传来一阵优美的越剧。不由倾耳侧听。 像我这个的年纪,能耐心地听越剧,应该不多了。记得当年在学校时,大家对我这个爱好都是嗤之以鼻,在大多人眼里,这是上了年纪的人的爱好,每次附近有戏,我总会过去坐上一小会儿,而看到的观众大多是老年人,及一些凑热闹的孩子,很难碰上一个志同道合的。自从有了电脑,有时也会下载一二首,过过瘟。这次听到窗外竟有人在听越剧,竟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细听之下,是茅威涛《陆游与唐婉》的选段《浪迹天涯》。 忽然想起了七年前的事。记得去杭州时路过绍兴,曾路过绍兴的沈园。 但在日记中已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了。那完全是偶然,记得那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中乱窜时,一个名胜古迹模样的建筑跑进了眼帘,边上是一堵高高的石拱桥,过桥便是,左右店铺林立,都是卖纪念品的,看来生意还不错,过桥左前是进门,不大,上面书写的是“沈氏园”三字,好像还是篆体。 记忆很深的是,一个学中文的大学生,竟不知沈园为何地(这当然是回来后查了资料后的想法),当时就在门口徘徊,想着要不要进去一玩。最终的选择是没有进去,原因应该有二,一是当时带的钱不多,虽说在绍兴一天,到过的名胜也不少,但进去看的却不多;二是当时天色已晚,我就是在找住宿便宜的旅馆时不经意间经过沈园的。 直到回来才知道,这沈园竟是大名鼎鼎的宋诗人陆游与妻子重逢而作钗头凤的地方。据载: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发,二人本是表兄妹, 青梅竹马夫妻恩爱自无须多提。可惜唐婉不为陆母所喜,被迫出之. 后二人各自嫁娶。孰料,情深缘浅的这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 陆游这首词, 怨东风,怨春色,怨“山盟”, 怨“锦书”,惟独不敢涉及母亲. 情思深婉, 悲苦情绪汹涌而来,强烈的咏叹中蓄积着的情感. 这次相遇原是他们的永别, 唐婉读此词后,和了一首,不久即郁郁而终. 至于沈园是谁的花园,没有记载,只说可能是某沈姓人的。但园子的主人,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里有了陆游,重要的是这里有了钗头凤。一曲千古绝唱,倾倒多少痴情男女。 但我还是喜欢越剧中陆游的那段唱段。输与杨柳双燕子,书剑飘零独自回,花易落,人易醉,山河殘缺独自回。活脱脱一个壮志未酬,爱情上又不得志的年青人。接下人连用四个反问,道出了自己与妻子离别之由,不能重新团圆之由,质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不难想像,当时陆游的心情是何等的凄凉。沈园偏多无情柳,看满地,落絮沾泥总伤怀。睹物伤怀,连园子里的杨柳也伤起心来。 我曾把爱情悲剧分为三种模式,其一是男女双方钟情有加,却受外力的阻碍而不得不分手。陆唐的爱情,不就是这个明证。 在我心中,陆游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的词,是少有的豪放词。陆游的一生,胸怀大志,却不得意,时时受到排挤打击,虽说颠沛游离,仍不失豪情,在他一生中,写出钗头凤这样的婉约词,是不多见的。但,也就是这么一个豪放开朗的人,却逃不脱封建制度的掌心,他与表妹、原配夫人唐婉的爱情悲剧,正是三纲五常下的牺牲品。由于母亲的介入,虽说爱的至深,却又无能为力。而沈园,不正是这种封建思想的见证?它向人们诉说的,不是爱情的悲剧,而是对封建制度的控诉。 |
转自:http://tzblog.com/user1/daixiang/archives/2007/70323.html3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