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 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夹杂着那一股股浓重而又深沉的墨香。耳畔依稀听见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的咏颂。眼前依旧定格在酒后的书圣提笔凤舞龙飞。 兰亭,我来了。 会稽山虽无磅礴之势,却有灵气存中。处处都弥散着一种秀气,一种灵气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兰亭则是会稽山上的一顶香炉,把更多的文化气味飘向远处,散播四方。 在兰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长廊了。长廊傍水而建,弯曲绵延,白色的墙上镶嵌着一块块黑色的碑石,都是各朝各代的《兰亭序》拓本。相传王羲之的真迹则被唐太宗重金购得后陪葬于昭陵之中,流传于现在的皆为摹本,但是后人所流传的诗句“此书虽向照陵朽,刻石犹能抵万金”足以说明《兰亭序》在书法界的地位。看着那一块块各朝拓本,虽神韵不径相同,可是都是那么潇洒,那么自如,可见真迹就更是精美绝伦了。 石碑上的字入木三分,刚劲有力,一气呵成,一个一个的字仿佛都在低诉说那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那件事情,把我们拉入时光隧道中欣赏那墨洒兰亭的序言。 走在长廊中,脚踩在石砖上,看着那些字闻着墨香,仿佛置身于千百年前的古代。曾几何时,王羲之是否也置身此地,欣赏美景。舀起一杯水,是否王羲之曾在这洗笔,是否用这水研墨。看着看着,仿佛出现了一个个脚印,我试图,踩着脚印,追寻先人的踪影。 夕阳西下,余光散在这河水清清之中,而这条有着墨香的河却流进我的心中。再看一眼兰亭,心中有些失落,有些留恋。 别了,兰亭。 大禹陵 大禹治水在中华悠悠历史上留下炫烂光辉的一笔,他的智,他的勇也深深熔入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这位伟大的人物,就长眠于此,就长眠在这圣洁之地———大禹陵。 大禹是治水英雄,也是神秘夏王朝的开国君主。禹陵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那首先映入眼帘的九鼎。 鼎在古代是礼器,也象征着王位与帝业。九鼎则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传说中九鼎可以通神,可以通天。 在一面弧形的墙上,并排站立了九鼎。每一个鼎都非常巨大。鼎为黄铜铸成,有脚、鼎身组成。鼎身成长方体,中空无盖,在鼎身的四周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在左右两面的上方,各有一只“耳朵”。鼎有三足与鼎身相连,成语中三足鼎立大概就出自于此吧! 九鼎显出了宏伟的气势。不仅表现出大禹的丰功伟绩也暗示了他的霸主地位与至高权力。 到了禹陵似乎都十分安静。禹陵也静静地静静地展示他的不凡,轻轻地,轻轻地诉说他的故事。我们静静地,静静地不愿打扰这千年的伟人,轻轻地,轻轻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安息吧,大禹。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曾念过的书塾。 这是一间木结构的房。于房梁下挂了一块匾,用圆润的墨笔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匾下是一幅松鹿图,一只肥胖的梅花鹿,蜷着身子伏在一棵常青的松树下。画下是一张长桌左边两本书,右边是一张放着寿镜吾(塾师)先生的像框。书屋中央则是一张八仙桌,桌上整齐地放了笔墨纸砚、书本,还有那把曾与鲁迅有过亲密接触的戒尺。鲁迅的座位在左上角,桌上刻了个“早”字。 这就是鲁迅所念的私塾,从这里走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寿镜吾先生不仅把他的知识传授于鲁迅,更用自己的方正,质朴博学感染了鲁迅,也感染了这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让我有更大的勇气去创作去学习。 感谢你,三味书屋。 总理故居 都说绍兴出名人,鲁迅,秋瑾,还有那人民心中永远的伟人———周总理! 周总理祖籍绍兴,也许是绍兴那份得天独厚的人情味,那份智慧,那份水乡风情培养出这么一个有风情味,有人情味,智慧不凡的总理。 故居中摆着一件件总理曾用过的物品,一件件带着总理气味,带着总理影子的物品。让我们也似乎与他们熔为一体,伴着总理伏案工作,注视着总理日夜操劳。 一件件陈列的物品中,最闪亮的是那条经过几次转送又有几块补丁的红色毛毯。这条毛毯是朱德送给周总理的,可在长征过草地之时,朱德的毛毯转送给了战士们,周总理不忍心看着战友受冷受冻,就把这条毯又送回给了朱德,在长征走完后,这条凝聚了无数革命友谊与革命深情的毯子又被朱德郑重送还了周总理。这条毯子,不仅看出革命老辈们的战友情与共患难的深情厚谊,也从那一个个补丁中看到了艰苦朴素的精神。这条毯子似乎散发了光芒,把这种暖暖情谊照入我们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