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绍兴游记(3) |
[游记]绍兴游记(3) |
2007-09-09 sina.com.cn |
一觉醒来,已被身上、身下湿潮的被褥和淡淡的霉味困扰得不堪,执意要住“泡”在水里的客栈,却忽略了这些衍生的问题。想起昨日在居民区里随处可见胡乱搭晒的被褥,甚至连古桥栏杆上都搭满了,当时觉得绍兴人行为不雅,以至每每举起相机,总是有些被子、衣服挂进镜头,不免懊丧,现在看来,也是绍兴人民不得已而为之啊。 看看手机上的时钟,已是清晨5点多,一骨碌掀被子起床,抓起相机便轻轻拉开大门出了客栈。这个时候到小巷里走走,看到的一定是水乡生活的原汁原味。 (城市广场一角晾晒的乌蓬) 江南小巷的早晨,水气氤氲。正值桂花盛开,桂花的浓香从各个院子弥漫到巷子里,仿佛在竞赛那株才是最香的。不时也会看见几枝伸出墙外的金桂或银桂,把细小却盎然的花儿洒落成一片金黄、一片洁白,令人不忍迈步,也引得我不禁蹲在地上,轻轻捡起些许精灵一样的朵儿,小心地装进外罩的大口袋里,再使劲嗅一嗅手指上残留的沁人心脾的余香。 过去听说水乡早晨刷马桶是一道景致,也许是有了抽水马桶的缘故,我仅看见两次红木马桶。一次是一户人家的门口孤零零地放着一个,一次是一个老人用三轮车载着两个,我好奇地跟在后面,想拍张老太太在水边刷洗马桶的场景。老人慢悠悠来到不远处的公厕前,搬着马桶进去,一会儿又搬着马桶出来,放回车上,便顺原路返回,并没有到路旁的河边,想必是在公厕里用自来水洗过了。 绍兴的小巷都和旁边的小河平行相临,细窄而绵长。小巷两侧的屋墙和院墙却出奇的高,屋顶房檐层次很多,但线条简洁,显得富贵而大气。临水一侧的院子家家都有一个后门直通水边,院落与院落之间也留有一点点间隔,方便对面不邻水的人家用水用船。此时,大部分院子都还木门紧闭,偶尔有的门口钉着牌子,上面写着“×家台门”,标志出这个院子的文物价值和原始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一般。 (大台门) (岸边的石墩是住户用来栓船的) 小巷里见的最多的是生煤炉子,绍兴人喜欢把小煤炉提到巷子里生火,细细的烟柱,让小巷充满了生动而温暖的气息,不知道是每天都重新生火的习俗呢,还是不小心夜里灭掉了才如此。 狭窄的小巷里没有叫卖声,也没有太多的人走动,偶尔会有背着书包的孩子和出门买菜、买早点者的脚步匆匆掠过。 (上学) (日子) 商业摊点都在和小巷垂直的大路上,有卖菜的,卖花的,还有卖早点的。早点摊子有流动推车,有街边小店,但大都安静而有序,摊主很安静地卖,居民很安静地买,当场吃的食客,也很安静地吃,似乎都唯恐破坏了这水乡早晨的静谧。 我走进一家风味小食店,服务员递过来一张过塑菜单,小笼包子和馄沌没什么稀奇,豆腐炒年糕这个名字却很新鲜,便要了一碗。等端来一看,汤汤水水的,分明是豆腐煮年糕嘛。在北方,年糕只是用来油炸,原来还可以和豆腐青菜煮着吃。放上一勺金黄色的辣椒酱,味道蛮好的,只是越吃越咸的厉害,到底也不曾吃完。 一路走,一路拍照,看见犄角旮旯也跑进去瞅瞅,看不够的流水,看不够的小桥,不知不觉,CF卡已拍满了。 街上人渐渐地多,绍兴已是完全醒来,匆匆的汽车、自行车和行人,赋予了古城紧张而忙碌的节奏。天也一下子晴开来,太阳从东方露出了绯红的脸,博爱地把金色洒给水乡,于是水里洒上了碎金,白墙黛瓦抹上了金辉,最美的还是宝珠桥,真的就成了一座斑斓的金桥。 我虽然吃过了早饭,但不好意思的说,还没有洗漱呢,已是光天化日,自觉很不自在,有伤大雅,于是便踏上金桥,走向桂香深处的客栈。 回到房间,第一件事就是也把被褥搭到阳台上晒晒,今夜,美美地拥着太阳的味道,一定能做个好梦。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db74f5301000az52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