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绿姑娘云游记 |
[游记]绿姑娘云游记 |
2007-07-16 sina.com.cn |
绿姑娘云游记 上海·洪涛的博物馆 丛绿 洪涛先生在他的翰林博物馆里,向我展示他收藏的最小的匾额。 洪涛先生自谓有两大爱好,一是收藏匾额,二是养狗。绿姑娘认识他的第一个小时内,他便展示了自己的两大爱好。 2007年6月19日上午9:30,绿姑娘从上海淞虹路地铁站口出来,坐上了洪涛先生前来接应的车。昨天大侠就告诉过绿姑娘,可以不必去无锡了,晚走一天,便能顺便蹭洪涛先生的车去苏州了。反正绿姑娘已在2006年4月去过无锡了,当时在那里开工业遗产论坛,在水波浩淼的太湖边躲过了北京那一春最恐怖的沙尘暴,而那时,太湖的水还没有爆出蓝藻污染的事件。 洪涛先生之所以要去苏州,为的是看一看叶放的园林。不过在去苏州之前,载上绿姑娘之后,他又中途办了件很重要的事:给他家的狗去买狗粮。 说起他家的狗,清隽瘦小的洪涛先生满脸是笑,很是滔滔,言道养了四条狗,最大的一条是德国狼犬,八十多斤重,最小的一条则是一只小巧的吉娃娃。这四条狗,分两处养着,一处在朱家角他的匾额仓库里,包括那只看院的大狼犬;另一处便在他的匾额博物馆里,后来绿姑娘去时,那只吉娃娃便过来亲近,不停舔绿姑娘的大脚丫。 说到匾额博物馆,洪涛先生的谈兴更浓了,马上载了绿姑娘去他的博物馆。 洪涛先生这家名为“翰林”的匾额博物馆,是上海六七家私人博物馆之一,私人能够申请博物馆的,在上海是不多的,所以洪涛先生对此很是得意。之所以叫“翰林”,是因为在洪涛先生收藏的一千多块匾额中,属于翰林题写的占到中国翰林总数的很高比例,具体数字绿姑娘忘记了。其他如状元匾、宰相匾等,数量也颇为惊人。 在洪涛先生的博物馆里,年代最久远的是一块宋代“国子学谕”匾。那个时候的匾,上下款都还比较简单,不像后来有的匾,比如一块题为“义士”的匾,上下款都密密麻麻遍布字迹,将一项事情交待得清楚明白。他还让绿姑娘看一块最小的匾,只有一尺左右长,从上下款看,是一个人送给寺庙里悬挂的。 洪涛先生收藏的年代最早的藏品,是一块宋代的匾额。 从匾额的上下款,往往可以透露很多的历史信息,比如这块“义士”匾,上款有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尚书及另两位高权重之人的题名,下款则是州府县的官吏们的题名,筹办此匾的则是一名小官吏,看来此地必出过惊天动地的“义士”,才使得朝廷八大重臣都联名具匾。只是这位义士究竟是谁,是一人还是褒扬某种精神,社会背景如何……都需要进行研究。因此,当三年前阮仪三先生看过洪涛先生的收藏后,建议他应该进行相应的研究,洪涛先生才和复旦大学文博学院合作,这里便也成了文博系硕博生的一块实习研究作论文的基地。 写有“义士”的这块匾,有密密麻麻的上下款, 可惜绿姑娘拍得太烂,字迹不清。 开车去苏州的路上,所聊的话题一刻也没有离开匾额,绿姑娘也幸运地听到了许多未曾耳闻的掌故和信息。 比如洪涛先生讲到,从匾额有时可以推知题匾人的心性和性情,像赛金花的丈夫洪钧,洪涛先生收藏有他的四块匾,每个匾都是写的异体字,可见洪钧此人是一个不循常规的人,因此才敢于娶烟花女子赛金花。 匾额中也可见出世情民俗。有学生曾问洪涛先生:如果同是祝寿的匾,挂在中间最重要位置的匾会是谁送的?洪涛先生根据自己所收藏的大量祝寿匾额,推断出应是女婿所送的匾。因为直系亲属之间,很少相互送匾,而有亲戚关系的,当属女婿最为尊贵,因此极有可能会挂女婿的匾。 洪涛先生收藏的匾额中,有三大类,其中一类是堂号匾。堂号,一般总与名门望族有关,也与家族最初发迹的源脉相关,比如“爱莲堂”,就是周家的堂号。这两年来,洪涛先生尤其重视堂号匾的收藏,之所以如此,说起来还和已过世的陈逸飞先生有关。 逸飞先生去世不久,两位台湾人忽然来到洪涛先生这里,问他有没有陈氏的堂号匾。这两位台湾人之所以寻到这里,是由于看了凤凰卫视对洪涛先生的报道。当时凤凰的一位负责人在翰林博物馆附近吃饭,饭后偶然闲走到博物馆,立刻就被吸引了,便主动提出来要自行筹资,为洪涛先生的匾额在海外华侨中做一个巡回展览,他所收藏的堂号匾对海外华人认祖归宗的情感维系极为重要。结果洪涛先生因研究尚不到位而婉拒,打算研究透彻了再展出。凤凰便拍了一个纪录片播放了。这两位台湾人,曾和逸飞先生商定,一起在老家建一座陈氏祠堂。最初打算由逸飞先生手书匾额,但逸飞先生辈份太低,由长辈对晚辈匾额膜拜,有点违背礼数,因此逸飞先生便建议最好能找到陈氏最初的堂号匾额。结果此匾尚未找到,逸飞先生便匆匆谢世。两位台湾人从凤凰卫视看到洪涛先生收藏有大量的堂号匾,便来求索。 当时,洪涛先生手上并没有陈氏这块堂号匾,但他立刻通知自己在各地的“眼线”,留心这块堂号匾的下落,不久之后,竟被他找到了,送给了台湾人。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有和绿姑娘一样的疑问:难道匾额不会造价吗?而且年代久远,匾是木头的,不是很容易损毁吗? 听洪涛先生解释,匾额造假很少,一是因为它没有明确的市场价值,卖不到什么价钱,而且很少有人收藏它;二是如要造假,老木头寻找起来也麻烦;三是匾额一般都有上下款,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要捏造这样的事件也并不容易。另外,制造匾额的工艺很讲究,一般做成后要用桐油浸泡很久,这样就不容易腐烂,因为匾额是要长久悬挂的。还有,匾额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可以从建筑上拆卸下来,另作他用,比如门板、床板等东西。洪涛先生有一次收购来三十多块匾额,是从一个村子里的猪圈上卸下的。这个村子在大炼钢铁时期要建一个大猪圈,因为炼钢铁没有了木材,有人就提议把村里三十多块大匾摘下来,做成猪圈的盖板。几十年过去了,洪涛先生过去时,扫开盖板上厚厚的浮土,三十多张大匾就展现出来。这些匾上的字都是朝上的,风吹雨淋,竟然都没有剥落,可见工艺的精湛。 还有一块谭延闿的匾,“名家耆福”,是他从谭延闿的老家发掘的。到了一户人家,这人说自己家里有一块床板,好像上面有字,把褥子掀开,就是这块匾了。后人在祖宗的匾额上睡了几十年,竟然都不知道。 洪涛先生最初的职业,其实与收藏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的好像是工科,具体什么忘记了。最初字画,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深圳工作时,收藏了不少名人字画,后来遭到偷窃,安全得不到保障,就转向了收藏匾额,一方面是因为匾额上的书法大字,往往是精品,另一方面匾额巨大沉重,偷窃不易,而且少有人收藏,没有市场价值,不致惹人忌妒眼红。搞收藏就像抽鸦片,收藏了第一块,就想收藏第二块,然后是第三块……洪涛先生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块匾额了。 不过洪涛先生讲,收藏讲的是缘分。他收藏的一块阎锡山的匾,是比较得意的藏品。匾是阎锡山送给一位军官朋友的,本来并不稀奇,但阎还联合了其他副长署名,将当时所有副长的名字都刻了上去,有比较难得的历史价值。说起这块匾,更验证了收藏中的缘分。 洪涛先生收藏的阎锡山送给军官朋友的匾额, 下面镌有当时所有副长的名字。 这块匾是在北京买到的。当时洪涛先生的一位朋友,一直跟踪这块匾一年多时间,价钱与卖主从一万五谈到了八千。这天他让洪涛先生陪他一起去看看,是否能值这些钱。到地方后,朋友去泊车,洪涛先生自己先到店里,一眼就看到了这块匾,就问店主:“你知道这块匾的价值在哪里吗?”店主知道来了行家,因为从来没有人问过这个问题,于是就对他说:“我不清楚,不过看你是个识货的,你若想要,3500块就给你。”朋友正好进门,听了这话,很感慨,说自己用了一年时间谈到了八千块,还不想卖给自己,你一来,3500就卖给你了,看来这匾和你有缘,我还要它干什么。于是,这块匾就摆到了洪涛先生的博物馆。在一次非物质遗产展览中,洪涛先生展出了四块匾,其中就有这一块,它让所有专家都大为惊叹。 收藏有了名气,大家谁见到匾额,就会说:通知洪涛吧。也有人见到他,请他留心有没有与自己祖上有关的匾额。阮仪三先生便曾托他留意自己曾祖父阮元的匾额。两个月后,有人告诉洪涛先生,说是发现了阮元题的一块匾,可惜只有两个字“文魁”,而且要价挺高。洪涛先生说不论价钱,一定要买下来。匾运到上海,他便告诉了阮仪三先生。阮先生一见此匾,便说果然是曾祖手笔,于是焚香祭拜了一下。洪涛先生便说要把此匾送给阮先生,阮先生推辞了,说虽是自己祖上的东西,还是留在博物馆为好,还立刻回家,将有关阮元的一箱子资料,送给了洪涛先生。 此事也算是一段佳话,可惜知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74ee6cd01000ade4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