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普陀山游记 |
[游记]普陀山游记 |
2007-07-16 sina.com.cn |
普陀山游记 前些日子,我去了趟普陀山。感触颇多。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誉有“海天佛国”之称。这样一个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我们一行人进入山门,向前进发。而我却驻足于一排排凹凸的矮山面前,看着上面绿色的纹理,不禁诧异。导游解释道:“千百年前,这里沉于海底,所以便有了水草留下的痕迹。”惊叹。我抚摩着逝去的生灵,细心把玩。 到了山顶,这里的海天景色令我神往。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并不使人有惊涛骇浪之感。俯视山脚,几艘军舰停靠在岸。满山的翠绿弥漫着清新,蜿蜒的山间小道深邃悠远。眺望碧海,点点白帆行驶其间。仰视蓝天,阳光送走了晨雾,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从蓝天的怀抱里一点一点渗出来,融入海的胸膛。好一幅淡彩的山水画!耳畔,传来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海风徐徐,海浪涛涛。传来了生灵的欢腾:鸟鸣阵阵,笑声朗朗。我沉醉了,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话:“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磐陀石的故事尤其著名。相传观世音菩萨与东海龙王争夺道场。观世音菩萨提出谁能将那块石头移动,谁就胜利。东海龙王却不以为然,使出翻江捣海的本领,却不能使石头移动分毫。而观世音菩萨只用手轻轻一点,石头便移动到边缘。于是便有了如今的景观。我第一眼望见时,惊讶,继而惊叹。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仅凭一个支点,无论风吹雨打,屹立不倒。可是,“磐陀石”三字却有些异样。导游看出了我们的疑惑,解释道:“当年戚继光题字时,为了纪念观世音菩萨的佛法无边,特意在‘磐’和‘石’上分别加了一点和一撇。”听罢,我肃穆地站在这块巨石面前,久久凝望。 到普陀山来,烧香拜佛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于是,我们来到普陀山上最大的寺院—普济禅寺。 普济禅寺坐落于天鹫峰南麓,是普陀山主要的人文景观。普济禅寺的山门很特殊,三门并立,中为正门,较为高大。奇怪的是这里的正山门一直紧闭着,来往的游人只能从东西二山门出入。 这里正山门的紧闭,据说跟乾隆有关。相传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来游普陀山,适逢傍晚的一场大雨,他躲雨来到普济禅寺,见山门紧闭,为躲雨便敲击山门。住持见来者这样无理,便传话给乾隆,说是皇帝来了也不开门。乾隆一气之下,回朝后下旨此门永不能开。住持听后,苦苦恳求,乾隆为了顾忌威严,封此山门只有在观音生日那天才能打开。而观音生日60年一次,正门自然只有60年开一次了。 当然,正山门不会为我们所开。不过这也无关紧要,游人们都不会在意。进入普济禅寺,门前有一湾浅浅的莲池,荷叶舒缓地伏在水面上。寺庙周围,森林繁茂,古树参天,郁郁葱葱。我们步入各个庙宇,点燃三炷香,虔诚地拜上三拜,许上三个心愿。在香火的弥漫中,我让自己的灵魂接受洗涤,让自己的心灵受到启迪。此时,我听见庙里的和尚一边敲击木鱼,一边吟经颂佛,仿佛在保佑游人,保佑生灵。我驻足观看了一会儿,便走出山门。 离开普陀山时,我再次回首远眺,望着满山的翠绿,隐约可见的古寺,留下轻轻地叹息,思绪良久。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2ec5750100037x1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