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文人墨客普陀山

[游记]文人墨客普陀山

2008-07-01    sina.com.cn

也许徐霞客在普陀山见到了佛光,见到了观音的摹刻。荒草萋萋的年头风化了一代一代先人的手迹,前几年有幸发现了史浩手迹石刻。苔迹斑斑的“真歇泉”三字,篆书,圆转均匀,润熟遒丽。史浩是南宋文学家,当时的史浩是以余姚尉摄昌国正监盐管,和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流放词客柳永在昌国管的是同一个盐场,昌国晓峰盐场。真歇泉石刻是普陀山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的石刻。南宋时,来普陀山的文化名人还有南宋大诗人陆游。陆游对普陀山情有独钟,80几岁高龄再次登临洛迦山。“秋涛无际明人眼,更作津亭半日留。”这是陆游写洛迦山的诗句。陆游进香,念念不忘的是南宋江山的收复,“但悲不见九洲同,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的一个心结。他的另一个心结可能是,常问月老为何系错了红头绳,渴望观音大士在下世的时空点伸出友谊之手,企及唐琬的热切,温一壶黄藤酒,依柳看满城春色。这样的心结,温文尔雅的陆游书法卷里为什么没有一笔颜真卿《祭侄稿》的悲愤沉痛?对普陀山十分心仪的,还有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缥缈云飞海上山,何幸凡身到此间。”这诗句流露了赵对普陀山的极度膜拜。传说中赵书写的达摩峰壁上“瀛洲界”三字结体开张,很有点北碑《瘗鹤铭》的飘飘欲仙,现考证石刻的落款是明人,大概是明人模仿赵的题写吧。

晚明时期,是中国书法的大变革时期,也是普陀山的鼎盛年代。我常常望着普济寺张瑞图的题匾,在想,二水先生,你到过普陀山吗?二王以来,真正能在书法运笔上独辟蹊径的只有白毫庵居士了,张瑞图在书法阴阳里找到了自己的坐标。芥子居士张瑞图的书法盘旋跳荡,方折紧束,晚年学禅定以求安心之道,书法变为自然安适,萧淡散远。晚明书法,南张北董,和张瑞图齐名的就是康熙极为推崇的董其昌了。董其昌的手迹在普陀山摹刻最多,“磐陀庵”三字刻于磐陀庵甬道照壁上,“入三摩地”石碑在妙庄严路中段,“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石联置于路端两侧。董氏书法,刚健有力,秀润潇洒,堪称一代珍品。

在来普陀山的文人墨客中,值得书一笔的是为普陀山写下“第一人间清净土”等著名广告词的康有为康圣人了。康有为在书法界首倡北碑运动,在政界真正实践大乘佛学。只有百日的维新运动粉碎了康有为乌托邦式的大同理想,逃亡海外居然使康有为成了大旅行家。来过佛国的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为康刻了一枚奇特的朱文印。印文如下: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印文如实记载了康有为在海外的艰辛和无奈。辛亥革命的炮火摧毁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皇朝,康圣人才得以踏上故土,于民国8年实现了他朝拜观音的梦想。寺塔崖刻,钟声涛音,激发了康有为的创作欲望。康写下了“海山第一庵”、“紫竹林禅院”等匾额。这些作品逆笔藏锋,迟送涩进,长枪大戟,气势开张,写出了普陀山天风怒涛的壮观。和普陀山结缘的还有文豪郭沫若,郭在普陀山留下了出上联“佛顶山顶佛”,普陀山郭氏对下联“云扶石扶云”的佳话。郭在普陀山书写的“舟山群岛半千荷”诗句和“普陀山博物馆”等墨宝,奔放夭矫,雄奇变幻,充满着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现在看这些墨迹,仿佛还能体会当时文人墨客激情彭湃的心情。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f000c010006e9.html52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