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海角天涯万里沙 |
[游记]海角天涯万里沙 |
2008-05-22 sina.com.cn |
陆志远谈到三亚的城市资源如数家珍,谈到城市的发展规划更是滔滔不绝。他提出的“以文化推动城市升级”的理念对三亚颇具现实意义,对其它城市经营管理也有参考价值。三亚市委书记江泽林同样也拥有博士学位,市长和市委书记同时具有博士学位的城市在中国是很少的特例,丰富的学识使他们的执政理念非常明晰。在一个新兴的热带旅游城市里,三亚有自然资源,但缺少文化。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只有文化和自然的完美结合才会增加三亚深厚的底蕴。譬如说,一个城市的发展,就象一个小姑娘一样,当她处在纯真的童稚年代,只要身体健康、长得漂亮,就可以得到大家的喜欢。等出脱成妙龄女郎以后,如果还仅仅停留在外表漂亮,没有一定的内在气质,那么还算得上完美吗?翻开三亚的历史,前些年更重要的是处在长身体的时候,但现在地市级的三亚已经亭亭玉立二十岁了,必须尽快提高三亚作为一个成年人所具备的素养,使其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实现三亚又好又快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因此三亚市委市政府提出,三亚要把文化产业做出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平台,只有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才能打造出三亚的特色。他们总结出来,三亚城市文化品牌在发展当中有几句话:文化铺垫,活动支撑,品牌迁移,媒体放大,项目推介,市场运作。通过文化的不断打造来增加凝聚力,让更多的人喜欢到三亚来。而如果仅仅靠老天赋予的自然资源去吸引是不够的,大家看过一次就走了,只有“文化”才能长久地留人。三亚需要留住游客,就像三亚是一个靚妹,走在王府井大街上,人们都愿意回头看两眼。按照赵朴老有一句诗,海南岛是山也回头,海也回头,陆市长加上一句,人也回头。这样三亚的魅力才能彰显出来,使更多的人喜欢和愿意到三亚来。他们现在在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崖州孔庙的修复及其带动的古崖州文化,在三亚湾规划了酒吧街,在亚龙湾、大东海都规划了商业配套,丰富游客的旅游生活。国内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三亚有两项:黎族的打柴舞和崖州民歌。这个也是他们宝贵的遗产,只有把黎族、苗族文化发扬光大,才能使世界人们所喜欢。再一个是海洋文化,怎样把海洋文化的底蕴挖掘出来,到了海边有容乃大,很多悲伤的、忧愁的、失望的人来了后便豁然开朗。三亚是民族性和国际性并存的城市,为了做到兼容并蓄,他们做了一个国际美食节,海外的人很喜欢,中国人去了感到新鲜,也要尝尝。国内外两种文化互动、包容,这样才是和谐发展的,才是他们要追求的目标。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三步来三亚:第一步来看看,第二步来度假,第三步来养老 现在大家所说的“美丽三亚”,三亚自然景观是一部分,另一部分当然是三亚因为各种选美活动而产生出来的“美丽效应”。因此,文化产业被陆志远认为是提升三亚整体形象的重要筹码。他们靠大型文化支撑,迅速提高三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尤其是文化含量高的大型赛事,引进这些活动可以提高效益和品牌。活动是三亚文化的载体,活动让三亚的城市文化有了动感。实践证明这条路是正确的。因为按照国际通行的说法,会展经济是21世纪的“三大无烟产业”之一,会展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带动系数是1:9。也就是说,如果办展会收入是1的话,带动相关行业的收入就是9。陆市长可谓深谙此道。他讲到瑞士达沃斯,就是因为每年举办一个世界经济年会,从昔日地处穷乡僻壤、名不见经传的六、七千人的小镇变得享誉世界。各国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们、世界500强的巨头们到那里开会,为那里带来很大的发展;还有法国的嘎那,一个6万人的海边小镇,二十年前还默默无闻,现在是世界著名的城市,谁不知道嘎那电影节?国内名气很大的“博鳌论坛”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000e101000bcv.html2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