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朱军日记现身东阳解密朱军部队成长生涯

[游记]朱军日记现身东阳解密朱军部队成长生涯

2008-07-22    cnmdb.com

2005-3-10 青年时报

“准备/随着这口令/我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台下/观众一点声音也没有/情绪/就像是秋风中的落叶/星星散散地向着舞台/我心目中的艺术圣地飞来……”《演出》(朱军)

在主持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时,朱军总会给参加节目的嘉宾一份出人意料的礼物,发挥煽情本领使得嘉宾为之情动,泪光闪闪。

昨天,金华市东阳现身了朱军的一本“日记”,它记载了朱军20岁前后的青春岁月和成长经历。

“日记”现在的持有人徐云龙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艺术人生》节目,很欣赏朱军的主持风格。徐云龙表示,如果朱军想要回这本“日记”自己保管,他一定会完璧归赵,只是希望能和朱军见上一面。

如果再次看到这份特殊的礼物,不知道朱军是否还记得起年少时那段意气风发的岁月,为之而感慨连连?

从废品收购市场意外获得

在自己家中,徐云龙拿出了这本记录了1982-1984年间,朱军成长经历的“日记”,以及15张朱军本人与战友们合影的老照片。

记者查阅了央视国际网站上朱军的个人资料后发现,开始写这本“日记”时,朱军只有19岁,是兰州军区某部侦察连的一名战士,同时还是连文艺宣传队的一名骨干。可以说,他此后的“艺术人生”正是从这时起步的,而这本“日记”,则忠实地记录了那两年里他的心路历程。

1980年,朱军正好高中毕业,在当时,当兵是一种“时尚”,尤其是像他这种在军队大院中长大的孩子,似乎从小就在等着18岁可以当兵的那一刻,“比现在的孩子对大学的渴望还要强烈”。

朱军的这本“日记”本看上去很普通,和上世纪80年代的笔记本一样,都是硬纸封皮,中间有彩图插页。翻开本子,扉页上的几行毛笔字注明了它的来历:“第××分部文艺演出队留念。第××分部政治部宣传科。1980年8月20日。”而表明这本“日记”主人身份的,就是第二页上的签名:“炮15师,朱军,1982年7月8日。”在几张彩图插页的背面,朱军用蓝色圆珠笔写了“朱军”等字。

徐先生谈起获得朱军“日记”的来历,还颇费周折。10多年前,他有一位喜欢收藏的朋友到甘肃兰州做生意。有一天,当地驻军部队的大卡车,运了好几车东西到废品收购市场,他的朋友赶忙跑过去淘宝,意外地淘到了这本朱军“日记”,里面还夹着15张朱军及其战友的老照片。当时,朱军已从甘肃电视台调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名人。于是,他的朋友如获至宝,一直把“日记”仔细地收藏着。

五六年前,徐云龙得知朋友处有这本朱军的“日记”,好奇心加上特别喜爱朱军主持的节目,而读小学的女儿更把朱军视为偶像,知道这一消息后,缠着他去要“日记”。于是,徐云龙不断地恳求朋友把“日记”转让给他。几年磨下来,朋友一松口,“日记”就到了徐云龙的手中。

多才多艺的朱军

记者发现,严格地说,这本本子上记录的内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日记,它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关于舞台艺术的听课笔记,还有一部分是对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记录和个人感想,从头到尾没几篇文章是按照日记的格式写的。但朱军却通过它,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自己对于舞台艺术的喜爱和追求。每一篇课堂笔记,他都写得清清楚楚,他用心关注生活,在街头躲雨时听到的三兄弟之间的吵架也被他编成了一个讽刺小品。

最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朱军在“日记”中写了10多首诗歌和一则题为《青蛙与牛》的寓言。他的这些作品就像他如今的主持风格一样,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流畅而洒脱。他在《我对星星说》中表达自己的忧虑:“你躲在黑暗的怀里,总是/那么忧伤,那么冷漠/像是在思索/其实,你和我一样/都还什么也不懂/却过早地冷了……” 在《演出》中,他写道:“准备/随着这口令/我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台下/观众一点声音也没有/情绪/就像是秋风中的落叶/星星散散地向着舞台/我心目中的艺术圣地飞来……”

寓言《青蛙与牛》则显得童趣盎然,通过一只青蛙不相信牛的力量而被踩死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自量力的人最终将得不到好的结局”。有趣的是,朱军一开始把“寓”字写成了“遇”,后来他在本子上写了大大的“寓言”两字,并特地注上了拼音。

初次当导演遭遇尴尬

在朱军进入部队后,他所在的连里要成立战士文艺演出队的时候,种种条件一综合,朱军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文艺宣传队。

进入宣传队之后,朱军拿出了一直没有展示的才能———吹单簧管。在部队里,不认识“单簧管”为何物的战士大有人在,而朱军竟然可以吹出好几首歌曲,这又为他争得了在部队里当“明星”的荣耀。

从此,带着“明星”的光环,朱军和一些有文艺特长的战士一起,排练一些小节目,为单调枯燥的训练生活添点乐子。当时他的拿手戏是独奏、男生小合唱和相声。

朱军告诉记者:“独奏是因为只有我会,一枝独秀;小合唱是大家一起唱听不出跑调,可以滥竽充数;相声最简单,只要脸皮足够厚,说话连成句,就基本没问题。节目多了我也成了台柱子。文艺骨干总是可以得到大家的爱戴,战友们见我老是笑嘻嘻的。有点被‘追星’的感觉后,积极性高涨,经常自己编点小节目,演出多了,不但可以少掏大粪,还能显示自己的才艺,一举两得。”

这本“日记”中记载得最具体的一件事,是年轻时朱军遭遇过的一件尴尬事。当时,朱军要排一部名为《王三喜进城》的戏,他写了导演报告,不但画了舞台和观众的位置图,详细分析了人物性格,还给自己立下军令状:“戏在本周内完成,决心:必须搞好,一定要成,不能失利。”

戏开演后,朱军的麻烦层出不穷,兵都是一班的,还有一位队里顶红的班长。朱军写道,“我觉得排得还不错,但在和乐队合练的时候,确(却)有那么二(两)位同志有意和我作对,指的是向东的调度,他非得向西走,搞得台上乱七八糟……我还不能轻易说他,因为他是班长,而我却是副的。”

虽然戏没排好,朱军却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这样写道:“以后我在这个剧场上充当什么角色,我相信历史是会有一个公正的答案的。”

约定北京见面

当记者联系到朱军的爱人谭梅时,她告诉记者,朱军曾经是在炮15师待过,可能是朱军转业时整理东西,一时疏忽没带走。当记者转达了徐先生的意愿后,谭梅表示很希望徐先生能把原件寄给他们看一下,如果有机会到浙江,一定抽时间和徐先生见个面,也愿意和徐先生约个时间在北京见面。

一向善于将嘉宾煽动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朱军,从妻子口中得知事情后,感到非常意外,“没想到有这么细心的人。”因为年代已久,朱军对这个本子的内容虽有印象,但难以准确回想起来,也很想再次目睹它的庐山真面目。

转自:http://www.cnmdb.com/newsent/20050310/19637424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