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香格里拉游记 香格里拉是因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而蜚声中外的。她不但创造并主宰了世界,并且那里还是一个自然景色中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矿及纯净空气的荟萃地,是美、明朗、安然、闲逸、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最美好理想的归宿,那里没有贫穷,没有困苦,没有疾病,没有仇恨与死亡,只有花常开水常绿,庄稼总在等待收割,甜蜜的果子总挂在枝头…… 来到丽江后我们奔向了那个心中的日月。远远的就看见了山,一片片连着,绵延着。车在暖暖的金黄的金沙江畔随着公路盘旋着前进,我们进入了滇藏公路。我记起《消失的地平线》的一首小诗:“ 只要你喜欢 / 我都不介意 / 但值得肯定的是 / 如果那里是香格里拉 / 那么就在那个方向 / 离文明只有几里之遥 / 如果我们正在越来越近 / 而不是越来越远 / 令人感到很愉快 ”。我们开始为蔚蓝的天空和宁静的山川歌唱。 路况不是很好,我们在颠簸中穿过低矮的峡谷后进入了藏区。 藏居布满了开阔的原野,一个个高大的青稞架矗立在苍凉路边,披着藏农一年的收获桀骜的指向天空。藏民居住的房子是一栋栋巨大的建筑,城堡般的四壁托着用巨大木板铺成的屋顶。刚过了收割的季节,高大的木栅栏四周是一片片刚耕犁过的青稞地。坚硬干燥的土地上散养着牦牛、绵羊、猪和鸡在觅食。藏民古朴的衣着和卓玛脸上美丽的高原红是我们一路上最美的风景。进藏不久我还看见了传奇的藏獒,黑背黄腹的长着长毛,不像传说中的那么高大,只是眉上两点橙黄下的眼睛咄咄逼人,让人看了不寒而栗。路在山脊上延伸,湛蓝的天空连着一片片高山,云被高山踩在脚下,阳光清澈温暖,像情人的手。一切都那么美丽,只有路边没有阳光的地方前日的积雪还在固执的坚守高原的冷。荒脊的山坡,草地满是牛群。但我们一路没有看到过一头真正的公牛,全是一些无精打采萎靡的被阉割的公牛,牛群应该是无法繁衍的。这时小扎西告诉了我们牦牛繁衍的故事:由于高原气候严酷,生存条件恶劣,为了保证牦牛群的优良品质,藏民从不飬养任何一头有生殖力的公牛。而是每年选一头最好的牛犊赶进雪山,让其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生长,待其有了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生命力后再将圈养的母牛与其交配,只有这样,新出生的小牛才能在高原、雪山存活。这使我顿然懂得了藏民为什么能在这个空气稀薄,环境恶劣的地方生存繁衍的缘由。 黄昏时分到了香格里拉,我们的车驶向纳帕海。冬天的海已经枯竭,只有成片迁徙的水鸟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雨季时海的壮美和富饶。枯竭的海底现在已是一片草原,几个牵着牦牛和马匹的藏民在海边招揽游客。我们拿着相机下车走进草原,一群被惊动的水鸟振翅从不远处飞起,在我们还没来得及拍下它们飞翔的镜头时,就远远的落在了草甸的尽头。游客们三三两两的走着,有的骑着马或是牦牛走进了纳帕海,我们则步行走向海的深处。这里已经没有传说漫山的杜鹃,花瓣组成的海水,只是铺满了青黄的杂草。在草和泥的间隙,最后的海变成了泥沼,沼面的薄冰一片片闪亮着提醒着我们她对雨季的渴望。太阳渐渐向远处的山脊落下,远山披上了庄严的金色。湛蓝的天空变得橙红,水鸟开始在暮色里向远处迁移。我立在一片湿地旁,远处的高山肃穆高傲,阳光像是一个不忍离开情郎的温情女子,将最后的缠绵毫无保留的撒向了高山。金色的山峰下我在风中伫立,渐渐我也幻化成了高山,披着金色的阳光凝视着远方久久的久久的不愿离去。 9点的时候,天还是黑了下来。天空依然是那么透明那么的近。该是十六的日子吧,好圆好圆的月,好亮。繁星一点点清晰的嵌在深蓝的夜空,月如霜般渲染着高原。夜空里清凉的空气带着银色的月光伴我们走进了歌舞宣扬的藏居。一句亲切的“扎西德勒”,一条洁白的哈达引我们到了藏民的客厅。客厅早已人声鼎沸,灶炉上炙热的篝火窜出藏家热情;滚烫的酥油茶就着炒青稞以及扎西和卓玛动情的歌舞使我们在青稞酒和烤全羊里沉醉。兴至酣处,我们大声用藏语欢呼着,喝采着:呀咻呀咻!呀呀咻!呀咻呀咻!呀呀咻!在震耳的跺脚声中高举手中的美酒畅饮…… 这就是我的香格里拉之行,湛蓝的天空下虽没有绚丽的花朵,清凉的湖水,累累的果实;却有金色的太阳,银色的月亮,透明的空气;还有诚朴的民风,无忧的生活以及牦牛的故事。这就是香格里拉,一想到肃穆的大山,柔媚的阳光,庄重的月色,炙热的篝火,草原上悠闲的牦牛,耳边就会响起藏居里的喝采:呀咻呀咻!呀呀咻!呀咻呀咻!呀呀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