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秋游双龙洞

[游记]秋游双龙洞

2008-05-22    sina.com.cn

早就在小学课本里读到过大教育家叶圣陶所写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宁波和金华虽然相距不远,我却一直没有如愿,这对一个酷爱旅游的人来说或多或少似乎有些遗憾!

在一个深秋的日子里,我终于踏上了这个神奇的土地。也许是深秋天气寒冷的缘故,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去,淡淡的雾气笼罩在山腰,远处的山峰时隐时现,似蛟龙翻腾,莫非双龙洞就因此而来?

拾级而上,刚刚穿过一座独木桥,双龙洞就赫然出现在眼前。行武跨马打天下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题写的“双龙胜景”四个字,镌刻在山门左侧的摩石上;右侧一块巨大的长方形卧石上镌刻着叶圣陶先生的游记名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走近熔岩,凉风从洞中飘出,顿感寒气逼人。怪不得古人形容双龙洞:“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

双龙洞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传说,古代婺州连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龙和黄龙知道后,偷来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却因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压住脖颈,困在双龙内洞,但双龙仍顽强的仰头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绝。听着导游的解说,我不禁为自己刚才的猜想哑然失笑。

向左拐数米,就是双龙洞的外洞。外洞高大明亮,可集会千把人。外洞洞壁有众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双龙洞”三字,传为唐人手迹,后由民国交通次长临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为宋代书法家吴琳的墨宝;“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则为国民党元老、近代书法家于佑任先生之手笔;最里边石壁上还有“水石奇观”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记碑刻;近代合肥游人的“双龙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将“龙”字反刻,寓意双龙洞的两龙头,要站在洞厅内往外反过来看,才能看到他们的真面貌。

洞的里端,一块巨大的岩石覆盖在清波之上。从外洞进入内洞,只能用小船穿石底而过,而岩底与水面距离仅一尺左右,仰卧小舟入洞,眼前一片漆黑,如大山迎面压来。估摸小舟已过半,我努力睁开眼睛,朝天看到的是粗糙不平的溶石,还有正欲下滴的水珠,卧舟入洞的规则告诉我不能乱动,否则就有碰破鼻尖之忧。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就是描写历史上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则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进双龙内洞的。

须臾,小舟驶进洞内,起身踏到岸上,稍稍定神后环顾四周,如果说外洞是“龙厅”的话,那么内洞就是“龙宫”了。双龙洞中潮湿阴凉,洞内外竟有十几度的温差。洞中原本是一片黑暗,因为安装了碘灯,红的、绿的交错着,于是便把岩洞顶上垂挂下的一条条各种形状的乳石照得光怪陆离。导游小姐不时地指着一方,说这像是麒麟,那像是梅花鹿等等,大家的目光也会随着指向在努力寻找。有时导游也会让大家在挂下的一条条乳石中,找出三只金猴,或者二条鳄鱼。此外,石笋、石台、石花、石幔、石钟乳等,的确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种景观,琳琅满目,惟妙惟肖,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游客至此,都会忘记尘世的喧嚣,体验“洞中方一日,人间已三载”的神奇。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2074e8010004sc.html37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