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双龙洞游记 |
[游记]双龙洞游记 |
2007-07-27 iyaya.com |
金华的双龙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更随着叶圣陶的《游金华双龙洞》被载入小学语文教材声名远扬。借着在杭州开会的机会,有幸到金华一睹其风采。 正如叶文所描述的那样,车过金华罗店就进入了山区。汽车在蜿蜒崎岖的山间公路上蛇行。山路两边植被非常好,满眼都是绿色,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丛生,枝藤缠绕在树上,湿湿的草丛中间或窜出两只可爱的小松鼠。不到五公里的山路在我们不断的惊叹声中很快过去,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修的写有“双龙风景区”的木制拱门,但是奇怪的是并没有景区所常见的售票处,而是三五成群的一看就是野导游的农妇们纷纷围了过来,惹不起,于是我们继续顺路标沿山路往上走,以期找到景区的入口。山路更加曲折,360度的转弯一个接一个,而且不时还有下山的小客车迎面驶来,在狭窄的山道上与我们擦肩而过,引得胆小的乘客发出一阵阵的尖叫。 前行将近一公里,依然没有找到双龙洞,只好原路返回设有拱门的地方。车辆停稳,我们发现售票处就在离拱门不远的一个不起眼的房子里,这与赫赫有名的双龙洞身份极不相称。买票后经导游一介绍才明白,双龙洞只是双龙景区里众多洞穴中的一个,整个双龙景区里名声较大的就有五、六个。转乘导游的小面包车,我们又顺先路上山,女导游的车技很好,在她的手下昌河小面包爬起山路来可能不亚于美国悍马,我在一旁打趣道:导游啊,咱开的可不是装甲车! 我们去的第一个洞是朝真洞,名字一看就与中国的道教有关,据说黄大仙曾在此修炼多年。朝真洞也是双龙景区海拔最高的洞,在艰难地攀爬了近一公里的山道后,朝真洞展现在我们面前。洞口宽大,有近20米高,洞口刻有“朝真洞”三个大字,传闻为宋代当地官员所写。刚一靠近,就感到一股凉气扑面而来。洞内很潮湿,有的地方还有积水,开发出来的200多米深的洞穴内平淡无奇,与我们在北方见到的溶洞没有什么差别,让人感到失望。由于受时间限制,我们提出直接去双龙洞。导游告诉我们,双龙洞必须乘船进去,然后再攀爬400多级台阶后经冰壶洞才能出来。也就是说,游览双龙洞就必须游览冰壶洞,想到由此而带来时间的延误,心中不免有些怅然。 沿着溪流拾级而上一个异常宽大的洞口出现在眼前,导游说这就是双龙洞了。双龙洞前洞非常宽阔,洞口高约40米,进深80多米。洞口两侧各有一块状似龙头的岩石镶嵌在岩壁上,一黑一白,我想这就是双龙洞的来历了。一股细流从洞中缓缓流出,汇成小溪,一直伴随着山道的溪流就是从双龙洞中流出的。一座写有草书“漱玉桥”的单拱桥横跨小溪,桥上人流如织,桥下溪流潺潺。顺道往洞内走,就是小码头,几只小船停泊在小溪中,两头都系有钢缆,看来这小船是既不用木桨也不用竹篙,而是靠缆绳牵动的。我们按照指点在小船内平躺了下来,小船缓缓地往前滑动,借着微弱的光线,看到大山迎面压来,岩壁就在鼻子上方,仿佛深呼吸就能碰得到鼻子一般,我大气也不敢出,凝神静气坚持了不到一分钟,眼前豁然开朗,我知道这是已经进了内洞了。 站在洞内抬头往上看,相对光滑的岩壁上有一褐、一白两道石痕交织在一起,联想到外洞口的两只龙首,两条巨龙就相对完整了。背后是被称作白玉帐的一片石幔,在灯光的映射下呈现出冷冷的玉色,据传是黄大仙在此修炼时用过的帐幔,可惜只有白玉帐而没有白玉床。转过弯来又是一尊巨大的钟乳石倒挂在岩壁上,粉红色的灯光打上去,光彩夺目,华丽异常。洞内石笋、石台、石花、石幔、石钟乳等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在灯光照射下形成了“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种景观,琳琅满目,惟妙惟肖,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继续前行,是一条长长的通道,脚下伴有山泉流动,冷飕飕、阴森森的,几点白光照着湿滑的路面,一人走在最前面真有点心里发虚。忽然听到水流击石,轰然作响,抬头一看,一挂瀑布飞流而下,水花四溅,引来众人纷纷拍照留念。瀑布旁有手书牌匾“冰壶洞”。本以为这就是冰壶洞的奇妙之处了,然而拐过一道石壁,又见一道白练从天而降,水流从半空的岩壁缝隙中咆哮而出,直冲洞底,碎玉珠玑满洞飞舞,水声震天若万军擂鼓,震憾人心。“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猛然醒悟,原来这才是冰壶洞的真正出处。 |
转自:http://bbs.iyaya.com/118/595830.htm4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