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双龙风景区多元的、浓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得天独厚

[游记]双龙风景区多元的、浓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得天独厚

2008-06-27    sina.com.cn

翻开两千多年来的历史画卷,双龙风景名胜区所在的金华山素以雄峰、奇洞、异石、秀水.幽林和天景构成的山水画卷和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的文化名山而名闻遐迩。这里曾是道、释(佛)、儒文化的兼蓄之地,又是明代游圣浓墨重彩之处,更是古今名人纷至沓来之所。双龙几乎涵盖了符合当代文化旅游发展的所有重要元素,堪称江南旅游文化的“大观园”。

1.走向世界的道教文化。

金华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东汉道教开始形成之时,金华山就是方士推崇的炼丹之处。根据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抱扑子·金丹篇》记载,金华山作为道教名山在东汉时已与华山、泰山等“五岳”齐名,称为道教“三十六洞天”。自远古时代的九天玄女炼丹,到晋代黄初平的得道成仙,给金华山附上了越来越神秘的道教色彩.黄初平的故事经葛洪写进《神仙传》后,黄大仙的传说广为流传。1700年来金华山的黄大仙祖庭,香火鼎盛,游人络绎不绝,成为名冠江南的道教名山和道教圣地。供奉黄大仙的庙宇遍布港澳台地区及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国家。黄大仙已成为走向世界的著名“侨仙”,成为金华山的“山魂”。

2.鼎盛一时的佛教文化。

金华山的佛教文化始于南朝齐末梁初,到唐代鼎盛,后几经兴衰。在金华山1500年的佛教文化发展史上,有文献记载的较大规模的寺庙有20多座,尤以南朝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梁武帝敕建的智者寺最为出名,鼎盛时曾有“寺僧千余”,被誉为“江南名刹”,在全国佛教界中有十分显赫的地位。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如唐代的刘长卿、贯休,宋代的王柏、金履祥,元代的吴师道等多有诗篇和游记提及智者寺,尤其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为之手书《重修智者广福禅寺记》,至今碑文尚存,已成为旷世珍宝。

3.人才辈出的儒家文化。

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金华山和全国诸多名山大川一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或游览探胜,或凭吊怀古,或题咏撰文,或筑庐隐居,为金华山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最早在此隐居的著名儒家人物是晋代的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后来又有南朝的王素、沈约、刘峻和阴铿等著名的儒家人物。其中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刘峻(刘孝标)曾在金华山“讲堂洞”讲学数十载,是金华山曾经为之树碑立传的儒家人物。至宋代,儒家人物在金华山的活动更加频繁,大儒朱熹等多次到金华山游历讲学,并留下多处题刻。更重要的是,金华山是南宋婺学的发源地,代表人物吕祖谦、唐仲友、陈亮等都曾留下行踪和墨迹。在此之后,元、明、清三代有吴师道、刘基、宋濂、李渔等著名人物都曾游历过金华山。目前,除讲堂洞外,金华山儒家的代表性古迹还有鹿田书院。鹿田书院初建于宋代,复建于清代,是历代名人讲学、研读之所,今仍保留尚好。

4.浓墨重彩的山水名人文化。

秀美而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而丰富的文化积淀,使金华山形成“天人合一”的胜景,逐渐形成金华山独特而丰富的山水文化。从南北朝到明代,从南朝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有十六位帝王与金华山结缘,曾到此驻跸朝靓,留下足迹和墨迹。历代著名的学者刘仲卿、李白、孟浩然、贯休、杜光庭、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徐霞客等都曾在双龙留下足迹,有可考的游记、诗篇达600余篇,其中,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曾在《徐霞客游记》中对双龙风景区留下近5000字的记述,是其中最大篇幅的一篇游记,足见在其游记中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心双龙风景区的建设发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宋庆龄、李先念、彭真、陶铸、杨尚昆、郭沫若、严济慈、朱镕基、吴邦国等都先后到过双龙,留下许多人文景点。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先生在游览双龙后,写下著名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选进中小学教材(现名《记金华的双龙洞》),至今许多游客仍因叶老先生的文章慕名而来。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9ba37001008es2.html38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