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游记:普达措--我眼中的香格里拉—九十. |
[游记]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游记:普达措--我眼中的香格里拉—九十. |
1970-01-01 |
国家公园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以保护为目的,并兼顾各方面利益特别是原驻民社区利益,让广大民众通过欣赏大自然和了解文化得到教育的最好模式,它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使生态、经济和文化效益得到最好的发挥,使生物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初夏时节,有机会前往滇西北,走进我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成立于2005年11月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就是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香格里拉的实际,创新发展而建成的精品景区。公园由碧塔海、属都湖两大景区组成,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高山冰蚀、冰碛湖泊及高山草甸最典型的景观之一。公园总面积为1993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为767.4平方公里。其中,保护面积占总面积的99.81%,游憩面积仅占1.9%,为0.6平方公里。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内有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水美草丰的牧场、百花盛开的湿地、飞禽走兽时常出没的原始森林。碧塔海、属都湖两个美丽的淡水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湖中盛产裂腹鱼、重唇鱼;秋冬季节大量的黄鸭等飞禽在湖边嬉戏,天然成趣。漫步在林间的牧场上,马儿叮咚的脖铃声、远处牧棚里悠悠冒起的炊烟,显得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是那么和谐。 上下几幅为碧塔海水景 上下二幅为属都湖景色 2004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这里为什么会保护得这样完好?这要归功于藏民族和传统文化心理。由于传统宗教文化与大自然的默契,藏族认为大自然拥有的神力是无法抗拒的,只有依赖、依顺。以现实理论来讲,人类无法与大自然抗衡,只有与它求得和谐,最大限度地求得大自然的恩赐…… 景区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有时云雾飘渺,时隐时现,宛如仙境,有时则云海茫茫,有如腾云驾雾一般,情趣盎然。这样的自然条件,使得植物生长茂盛,植被丰富,俨然就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此外,还有多处断层崖、林间小涧、深沟峡谷等独特小景交错分布,具有极高的地理科学价值与旅游观赏价值。 属都湖边自然状态的枯木 属都湖湖边,“属都”意为“奶酪如同石头一样”,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高山牧场。这里的牧草,眼看不到一寸长,但是非常有营养,夏季在这里放牧,奶牛产奶量大而且浓度高,产酥油的比例也高,做出来的奶酪也很结实。牧民们说,牛吃了一会儿草后就躺下睡觉的现象,只有在高山牧场才能见到,有这样的牧场,牧民们放牛也比较省心…… “碧塔海”的名称的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没有藏文化方面的文字依据,只是汉词会意和民间传说以及按读音会意的。据藏传佛教噶玛巴的一些著作中关于原碧塔景区的记载的,碧塔藏文如果按今天的音译或意译,都应该为“布达”或“普陀”的含义,现渐江普陀山以及拉萨的“布达拉”的解释都是这样。据此藏语言意义,按普陀胜景的解释,应是一个生态完美的胜景,香格里拉普达措正符合这种解释。景区的历史宗教文化现象也有据可考:湖中岛上八百年前建过寺院。这种传统宗教文化对生态起到了保护作用。也正是据此把整个“碧塔海——浪茸——属都湖国家公园”改名为“普达措国家公园”。
|
转自:42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