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香格里拉散记 .聂关保 07年深秋十月中旬,宣传系统赴云南昆明学习考察团一行来到了云南中甸-----人类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这里仿佛是一串很远的梦,突然幻入我的生命之旅. 我们每走一步都仿佛踩在神秘的弓弦上.思绪,系着飘飞的音符,也许是出从于新闻职业习惯的冲动,所到之处我都有意识地用眼和脑散记下了这片中国古老大地的神圣和永恒. 长胡子的树 这里的树,太老,太老.每一棵树上,都长着飘飘荡荡的胡子.有的很长,很长,从树冠上垂了下来,垂了下来,逶迤数十米.是展示岁月的沧桑,还是倾诉高原上生命的瑰丽? 南方多树.但是海拨二千米,无论是阔叶林,还是针叶林,便都”高处不胜寒”了.我曾到过福建省武夷山的黄岗峰,那是华东第一峰,海拨1780米,数百年的松树,只有一米多高,虽不乏虬枝横,但却是匍伏在地了.因此,那黄岗峰上主要是长草,形成了驰名的草甸.然而眼前的香格里拉海拨四千多米以上,这里的红松,翠柏,冷杉,杂木,仍然摩天而立.尽管统统长了胡子,仍为盛年的壮汉,伟岸,挺拨,洋溢着迷人的异彩. 走进密林,那伸手可触的树胡子,很像是藏区随处可见的经幡.上面镌刻着生命的密码么?树胡子浅灰色,带点蓝,看上去很美.伸手一扯就可以扯下一缕.陪同我们的导游告诉我说,有的游客常一点回去,用它来洗锅.我不忍心亵渎雪域神灵,只是静静地伫立在飘佛着长胡须的树林里,凝神,注视,然后,端坐在一棵或许已有千年高令,而不幸倒下的大树上.岁月在这里仿佛停住了脚步,而生命却无处不在展示着它执着和辉煌. 树林里很静.林中的大树下,长得最多的是杜鹃花.我十分惊奇,南方的杜鹃花,激情洋溢的追春族,怎么会追到香格里拉呢?”子规夜夜皆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三月开遍江南的杜鹃花,莫非,也向往高原雪域的神奇么?更令我惊异的是,稍高的杜鹃花树上,也长出了胡子,飘飘悠悠,是入乡随俗,还是经历了太多的沦桑而煎出来的呢?玉龙雪山就在举目可见的地方.十月,南国正是金秋,而雪域早已是一片皑皑风情了.陪同导游介绍说,这里的杜鹃花比江南晚开二个月.每年五月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辉煌灿烂,天底下一眼望去,竟是一片让人为痴为醉的花海.长满胡子的树林和娇艳的鲜花在一起,这不是世界上罕见的奇观吗? 此情此景,使我突然想起了一位伟人的著名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老了,并不可怕,长着修长修长的胡子,同样很美很美. 碧塔海泛舟 海,香格里拉这里是指湖的意思,碧塔海,是香格里拉最大的高原湖泊.来自雪山的淙淙山泉,在这里汇成了一派湛蓝湛蓝的湖水.或许,这是中国大地上最纯改尽的湖了.没有污染.那水蓝得像洁净无瑕的宝石,看一眼,便让人爱不释手.没有风,雪山下,是油画般的森林,缓缓地移步下来,到了湖畔,便一排排地停住了脚步.仿佛,是伫立沉思;又像是顶礼莫.虔诚地站成不凋的一道风景. 去碧塔海要骑马.藏区的马,个儿不高,但很温顺.这里有藏,彝二个民族,他们自行相约,每个民族一天,轮流给游客牵马.票价不高,每头马二三元,从山顶上沿着泥泞而曲折的小径,骑马到湖畔,大约三公里.骑马颇有趣,不过到碧塔海最难忘是泛舟. 可不是逛西湖.为了防止污染,这里禁用机动船.小舟是用篙撑的,碧塔海最深处达上百米,因此,撑不到底,只能划.不知什么原因,这里的人从不用桨.每艘船上,有一个山民,能熟练地用篙在湖上把船划得悠悠而行.湖中有鱼,乌黑的背偶尔露出水面.那是极为珍贵的双唇鱼,每条有七八重,而且是会吃人的.当然不是吃活人.原来,藏民风俗,人死后可以天葬,让山上的秃鹰吃个精光;也可以水葬,那就是送碧塔海喂鱼. 湖水很平.雪山,树林的倒影,清晰可见.水舟划过去,无波无浪,就像在一幅天然的画境中穿行.船工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告诉我们:碧塔海最美的季节是五月.那时节,四面山上的杜鹃花全开了,可谓五彩缤纷.更让人吧奇的是飘飞的花落下来,全浮在水面上.而湖里的鱼极爱吃掉在湖里的花,吃多了,就醉了,醉了的鱼,一条条亮着雪白的肚子,飘浮在湖中的花里,成为碧塔海的一大奇观.因此,到碧塔海看醉鱼,成为中外旅行家们的美谈. 走进小布达拉宫 导游在旅行车上讲解时就告诉我们:香格里拉噶丹赞林寺,素有小布达拉宫的美称,这里是藏传佛教的圣地. 四周是田野.深秋时节,青稞熟了,一片金黄.那耸立的殿宇,依着山势,一层层地铺排上去.于是,便巍然成为一座座雄伟的佛城了.中间是台阶,两侧是分殿,按藏传佛教中的教派分类.走近一看,很像是一座座普通的庄院.白墙.屋顶是平台,还长着稀疏的小草.门楣平平常常.藏民笃信佛教.我想,他们去求佛,应当是和我们去访亲人,朋友一样的.佛殿是他们精神皈依的家园.质朴的山民是虔诚的,或许,他们的祖先并没有把佛视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尊神,而是把他们心中的偶像视为可以亲近的朋友,否则,怎么理解这里洋溢的浓郁的故园气息呢? 位于最高处的大殿,飞檐斗拱,巍峨庄严,虽缺乏汉族佛殿那种森严的气派,但回首一看,却可俯瞰整个大千世界.雪山,森林,农家,湖泊,尽收眼底.小布达拉宫自然形成的山城式的雄奇,让人叹服. 大殿漆成庄重的紫红色.正中供着的佛像,金碧辉煌,精美至极. 一排排醺油灯,闪闪烁烁.一脚踏进去,肃,凝重,洋溢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大殿一侧有间厢房,是活佛给人们摩顶的地方.每个进去的游客交五元钱的香火钱,一旁的喇嘛就毕恭毕敬地给你奉上雪白的哈达.活佛大约五十多岁,盘腿而座,慈眉善眼,在每个人的头上轻轻地摸了一下,然后,极为熟练而麻利地在你脖子上系一根红丝线,那是祝你吉祥,一生平安的意思.没有想象中玄秘莫测的佛法的高深,仿佛是期望每一个来访者,都有美丽的阳光伴随你前行.因此,几乎每一个到这里访的人,都带着幸福的微笑而去.楼下有一个大房子间,放满了红松的松针,松果.细问一个面孔稀黑的小喇嘛,他用普通话告诉我,这是制香用的.小布达拉宫每年烧的香,全是他们自已加工的.我不信佛,却深深为他们的忠厚,虔诚所感动. 佛和人,并没有隔着万里长城.到了这里,你才能真正领悟到”我心即是佛”这句谒语的深意! (作者:中共赤壁市委宣传部 聂关保) 通讯地址:赤壁市河北大道赤壁市委办公楼二楼西 中共赤壁市委宣传部 邮编:437300 电话07155355891 手机:13135956083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