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海博物馆之行 |
[游记]上海博物馆之行 |
2007-09-09 sh.cn |
上海博物馆是一所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96年建成的新馆。博物馆共分四个楼面。馆藏文物约有100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2万件,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雕塑、家具、玺印篆刻等。 2005年2月7日,和朋友相约前去参观。我们到得很早,离开馆尚有一点时间,便坐在博物馆前的喷水池边静候。九点一到,博物馆打开了大门,早些在那里排队的人们急急忙忙地涌进去购票。里面是一个宽阔的大厅,阳光从透明的玻璃顶上洒了下来,落在大理石的地面上,泛出了闪亮的光晕。大厅有好几个入口,进去的人都是先愣了愣,不知道先走哪个入口才是最经济合算的。想要看一看大厅中央的介绍,可刚埋下眼睛,就听得四周的人像小河一般哗哗地流了进去。心不由得慌了,抬起头来,看到了许多张肤色各异的脸,茫然又有点紧张,迅速地掠了过去。于是握紧手中的票根,赶紧跟上他们。大家都知道自己是置身于一个宝库之中,就怕时间不够,一个不留神便拉下了什么、错过了什么。那可真是紧张的时刻啊,无数只穿了便鞋的脚迈开大步在大理石地面上走过,留下很细微的摩擦声,如同春雨轻抚大地般。 由于有些馆舍要维护规整便没有开放,于是我们便只参观了古代雕塑馆、历代印章馆、少数民族工艺馆、明清家具馆、“宝石之光”的展览以及古代陶瓷馆。 虽说看了很多的东西,拍了很多的照片,却依然觉得好生的失望。之前约过很多的朋友,但一听说去博物馆便纷纷推却了。有些说得委婉“对那些埋藏在地下太久冰冷的器皿没有感觉”有些则毫不客气地说“那是乡巴佬旅游去的地方”但当我徘徊在各间展室时,才发觉有许多的外国参观者正和我一样仔细地打量着那些文物,他们在中国的文化瑰宝前不停得亮起闪光灯、认真地听着讲解,用陌生的语言发出一声又一声的惊叹。我突然觉得很可悲,一个很多土生土长的人都不屑去的地方却吸引了这么多国外的目光,这难道就是我们对待文物的态度?泱泱大国五千年的璀璨文化难道不值得我们去认真欣赏?更何况有无数的珍宝已经散落在欧洲各大博物馆里,对于剩下的这些我们难道不该更加珍惜吗?(曾经听朋友讲,去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看中国敦煌的文物,却要付出比当地人贵上好几倍的价格。研究了敦煌一辈子的学者从来不曾在敦煌见过的藏经洞绢画,却好好地躺在别人的博物馆里。它们最先是被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拿走,然后又是被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拿走,再后来,被日本考察队拿走,送到北京由政府存放的那些霉烂在仓库里了;最后剩下来的,就藏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里。) 中国人自以为有的是文物,从来不懂得珍惜。那我们就来看看文物在不重视下的结果吧,拿敦煌的那些石窟为例。敦煌研究院的专家曾经用奥登堡(俄国人,皇家科学院院士。曾率队到敦煌考察,并带走了流沙中上万件的残片。)的照片和对洞窟时,的确发现了1914年以后消失在煮饭的烟火里的壁画;消失在张大千刀下的壁画;消失在红卫兵重锤下的雕像;消失在流民铲下的镏金的洞顶;消失在连年的沙暴、渗水、失修、塌方甚至是参观者呼出的二氧化碳中的颜色、形象和菩萨镀金的微笑。1991年尚能见到淡淡图像的那个石窟在2000年时彻底地关闭了,壁画已经完全剥落,剩下的只是一阵清风便能吹走的满地尘埃…… 你是否听见了文物哭泣的声音?你是否为它们感到痛心,很多时候文物所代表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价值,更是一个民族文化上的延续。很多时候,保护珍惜文物在更多的层面上意味着尊重历史,尊重你自己。Joyce 高一(2)班
|
转自:http://www.msshw.pudong-edu.sh.cn/stu_news/show.aspx?id=19623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