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三亚游记1 |
[游记]三亚游记1 |
2007-07-24 live.com |
三亚游记1 北京已经春意渐浓,同事也已经从三亚seminar归来。想来这些背着太多目的的人不太会给自己留些空间和海说说话。自己从三亚归来已近半年,到还债的时候了。 与他们不同,我去三亚并没什么专门目的,甚至闲散于那次米亚罗之旅;去米亚罗与其说是旅游还不如说是有目的的流浪,而三亚总给我些奇怪的熟悉感,莫非我前世真的是条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就经常闲逛在三亚?说不清,就知道自己在去三亚的飞机上闻着熟悉到恶心的飞机餐的味道并未反胃,却莫名轻松。 飞机绕观音落定,机窗外天蓝的夸张,华南特有的湿润空气仿佛又把我带回到那些反复往返北京与广深之间的日子,不同的是那时每次飞机落地总有些不同的期待,忘了害怕要形单影只的要面对的那些未知和无奈,此时的我任凭头脑的麻木与精神的恍惚,尽量不要对外界的变化作出任何反映,出租车上,亚热带的阳光把我烘得化软在座位里,全然不记得北京是怎样的北风压雪。 车到天域,大堂似乎还依稀像我的印象,CHECK IN时却被告知预定的房间在二期,只能自己拉着包走了很远。二期似乎比我预想的要好,不过是一样的安静,略显昏暗,在阳光恣意挥洒的热带,真是难得安宁,让我们躲过霸道空调带来的四季颠倒如办公室的感觉。步入房间,迫不及待的推开窗户、拉起窗帘,让海景、海风一起扑过来。分明没有碰酒,却有微熏的感觉,每个毛孔仿佛都在慢慢的苏醒、张开,享受热带的气息,眼睛就不敢对美景自专,拿出相机一顿猛拍,看过照片之后再次慨叹卡片机对色彩捕获能力之差,看来只能等黄昏或早晨光线暗点再试试。于是扔掉相机换上衣服走下楼去,将自己一把扔在海里。没了水线,少了出发、途中游和转身的节奏,竟然有些不适应。也许没有什么竞技体育项目是完全健康的,至少在心理上没有。适应了“瞎游”之后,终于能够慢慢享受游泳本身的乐趣。不就是歪吗,咱本来也没啥方向;不就是累吗,顶多站下来歇歇,大不了捏捏肚子上的赘肉慨叹一下自己的年纪。困难的是很难控制海浪的高度,不时要来点咸水,海尝起来远没有看起来美妙。 起水后发现海滩上几乎空无一人,却有个美女一身粉色比基尼躲在草蓬的阴凉里,后悔没带相机下来,之后的几天也再没犯这样的错误。晚饭还早,就沿着海边往亚龙湾广场方向闲逛,太阳也慢慢不那么狂野。离广场越近,成团的游客也就逐渐多起来。内地过来的游客形形色色,有些分明是第一次看海,缺乏准备,这里一对情侣,拎着旅游鞋卷起裤腿漫步,且越走越深,任凭浪花溅到了自己的上衣;我仿佛又看到在学校里那一对对拿年轻的柔情当雨伞情侣,那时在雨中我们更多投去羡慕中的有点嫉妒目光;而在三亚的阳光里,招来的更多是嘲笑,可他们必竟在分享quality time。走过喜来登,另一对情侣触发了我的注意:美女大约30岁一身比基尼,从后面娇媚无限的抱住一位大约70多岁的老者,在看夕阳。我本以为又是司空见惯的一出桥段,美女不过是一只抱住了老树的秋蝉,拼命抓住自己和对方所剩不多的时间,吸吮大树的汁液;可当我从他们面前经过,发现老者批着喜来登的睡衣,行如枯槁对周围也没什么反应,仿佛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到了眼睛里,守住最后挣扎的防线。就生命力而言,谁是蝉,谁又是树?如果不把这看成财富和青春活力的交易,他们其实分享的更多。忽然发现自己的思想偏离了旅途本身,放弃。 回到酒店就在中餐厅吃晚饭,5星级酒店的价钱谈不上实惠,这本在意料之中,我担心的另一件事情还是发生了。资本的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全球化的服务,让我们在隆冬享受当地化的热带阳光,但我真的不想它把当地食材料理出全球化的味道。或许我太多的酒精钝化了我的味觉,我实在分不清文昌鸡,白切鸡甚至三皇鸡的区别。东山羊也没有给我太多惊喜,羊肉的极品依然留在乌鲁木齐的路边摊上。鸡蛋羹蒸海胆倒是给了我一个有趣的游戏:用舌头在在的蛋羹中捕捉一粒粒的海胆,满口留香的却是蛋羹,真的很像生活,在淡泊中寻找浓郁,而浓郁只有融于淡泊才能悠远。 晚饭后仍然在海滩上闲逛,不喜欢海滩酒吧全球化的喧闹,月亮不错就选个凉亭躺下,享受亚龙湾的海风。亚龙湾的海风没有江南春风的飘弱如情人发丝般的抚摸,它总是携着海涛的声音展现沉稳和力量;亚龙湾的海风也不似北方冬季海风的刚猛,咆哮着扑向海岸肆虐,它一年四季保持自己温柔而强大的“风格”,喜欢!闭上眼睛仔细闻海的味道,这味道于我很诱惑,咸腥的味道总让我忍不住要流口水,这本来令人兴奋的味道与我却也十分复杂,就像某首歌或电影总让我想起以前的某个女友,亚龙湾海风的味道总让我想起前妻。6年前如胶似漆的那对恋人,不会预测到此时此刻的天各一方吧,她现在会在北京忙碌还是在新疆充电?我不得而知,但愿她也在享受当下吧。亚龙湾的夜就有这样的好处,你可以纵容自己的躯体慵懒于躺椅之内;同时可以任凭自己的思想飘散于千里之外。做人有时真应该洒脱些,就像这样拥着海风伴着明月醉去,睡去。 本以为这次旅途可以就这样随意、散漫下去,生活总是能带给我们计划中的意外。 第二天一早,空调的冷气把我吹醒。睁开眼,海面上已经是霞光万道,兴奋的拿起相机,窗外时却发现相机罢工了。劝说它半天依然无效,只能打算吃完早饭进城。如网上驴子们的推荐,我吃过饭就坐上了双层观光大巴,所谓“双层”只是在车顶加了个遮阳蓬和几个座位,身边的椰风海韵的风景画从身边略过,忍不住又把相机拿出来摆弄,这个小东西完全打乱了我的计划,隔开了我和美景,让我感觉眼前这些只是三亚的“屏保”:只要一“抓”就会跑掉的虚幻。 旅游城市没有IT卖场,几经辗转我被带到了一个堆满电视和空调的维修部,工程师小亮一副典型本地人长相,平时并不常来,只有修相机这样高难度的工作才来,因为担心他偷梁换柱就拐弯问他为什么不在三亚开个相机修理店。得到的答案颇为意外,他负担不了各位“老师”来三亚的招待费用。没了担心之后,我实在受不了屋里的味道,就出来走走。三亚的老城区很有岭南味道,第一市场的热带水果比北京便宜太多,于是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红红绿绿弄了整整一箱子。正在闲逛,忽然发现有当地医生在为病人看病,方式十分特殊,是将自制的药酒用力拍在患者的患处,声音很响。我本很有兴趣一试,走上前去本想问问,那个大夫不是汉族,一句汉语不会。再看看那酒桶里泡着的东东更是吓了一跳,从死猴子到毒蛇,活像本地小动物博物馆。惊魂未定,电话响了,我的相机活过来了!拿起复活的相机和一整箱水果,盘算着明天的蜈支洲和今晚的水果大餐,心里踏实许多。顺便提一句,在市区渴了完全不用任何饮料,一个3块钱的椰子比啥都强。 到了酒店,天色渐暗。来到房间,不算太饿,可水果的诱惑也只抵挡了15分钟,在完全徒手的情况下撕开包装箱。番石榴和太阳果甜得发腻,下楼走走。 昨晚安静得花园今晚却热闹得不行。走过去一看,原来有竹竿舞的表演。在表演人群中,看到靓妹,自然举起相机猛拍,可惜相机不灵,又不好意思总用闪光灯闪人家。不一会儿,游客也似乎跃跃欲试,但好像在等什么。果然一个秃顶的中年人满脸红光,端着杯红酒被众人推出来,搂着主持小姐深一脚浅一脚的跳竹竿。不一会儿,局势明朗:这是某个公司的年会。看这样的年会,猜猜那些人来自业务部门,哪些人来自技术部门,猜猜谁有“前途”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职业病有时也能给我带来乐趣。想想自己在休假,还是决定回去睡了。(待续) |
转自:http://h9x99.spaces.live.com/Blog/cns!1187150737E19920!1332.entry24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