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海博物馆之行 |
[游记]上海博物馆之行 |
2008-01-17 163.com |
上海博物馆之行 距离上次去上博已有六七年了吧,当我再次站在这里时,是感觉到岁月的沙漏了。或许是长高了,看到的大的东西多了,今天的人民广场在我看来,远不比六七年前那样宽广,博物馆远不比那时眼里的那样高大。可是博物馆还是那个博物馆,广场还是那个广场,马路对面的大剧院还是那个大剧院。只是我变了而已。但是踏入博物馆,那颗虔诚的心还未变。 地铁站人很多,每个人都步履匆匆。每个人的表情各异,我,是迷茫,一度找不到出口。 今天上午有阳光,但能见度不是很高。博物馆的外形就像个青铜鼎。而它的青铜馆也是最精品的。 今天能看到伦勃朗的画展。还有瑞士五百年银器展,是最后一天。 果然不是内行,只是走马看花。 都是真品与珍品。 里面不让拍照。 没有展出伦伯朗的《夜巡》 青铜馆很大,馆藏很多。毛毛上课时不止一次提到这里,带着一种虔诚一种狂热一种骄傲,极力推荐我们来这里看看。那些玻璃罩子是为了保护那些青铜器,我只是很自私地想透过这些玻璃罩子摸一摸它们,通过它们触摸到历史的脉搏。高三时学的古代史又回来了,有些模糊。只是一遍又一遍地赞叹:太美了! 上右图是初中时语文课本《梦溪笔谈》选段中介绍的透光镜,果然很神奇。 i 铸造程序以及选料 左边是五牛枕,这么高的枕头这么硬冷的青铜,古人是怎么睡在上面的? 这把剑上的纹路很精美,一些类似象形汉字的纹理,色泽还很鲜艳。 静静的凝视这些器皿,是可以感觉到它们在对你说话的。默默地 博物馆里的外国人多于中国人,他们一样的虔诚与认真。 精致的镂空花纹 青铜编钟 这个孩子给原本有些严肃的青铜馆带来些生气与欢笑。他兴奋地在展台间穿梭,蹦跳或是奔跑,跌跌撞撞,该是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眼神清澈,笑容干净。他也许不知道那些瓶瓶罐罐是什么,不知道这些东西原来是那么古老,他只是摸摸这里摸摸那里,带着最原始的好奇。他跑到我的脚边,又跑开,神情迷茫地听那几个外国人交谈。跑跑来跑跑去,终于发现我的相机,安静的站住很乖巧的让我拍照,然后对着我笑。很可爱的小孩子。他的妈妈只是在不远处注意着他不要跌倒,也是一样干净的笑容。 青铜器上的铭文放大 在青铜馆待了很久,拍了很多照片,这里只贴了一小部分。上博的学生票是5元/张,票价还是可以接受的,有空的话建议亲自去看看。 雕塑馆大部分都是佛像。那个唐代仕女俑i挺典型,我要是回到唐代不知得吃多少东西才能达到这个程度。 一楼大厅。今天人还不少。大多数都是外国人。 然后又去了古代钱币馆,有些累了,就没有看得那么仔细了。找到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钱币后对其他就只是匆匆掠过了。还是有点小惊讶于欧那个巨大的刀币,两个小手掌并起来那么长,这哪是用来买东西的,分明是用来防身的阿~~~~ 一些20世纪初的外国纸币 古丝绸之路沿途一些国家的铸币,很有特色,也很漂亮。有的都令我怀疑根本就是装饰品而不是货币。 这一排墙上的面具很漂亮很华丽,一下子忘了具体有那些了~~有藏戏的,土戏的,傩戏的…… 民俗馆里无比精致的银饰 才逛了一层和四层而且只是走马看花就把我累得够呛…… 明清家具馆的部分展品 走了大半天,总算是完成了一个再去博物馆的心愿。有机会再去吧。
|
转自:http://zhhchy8917.blog.163.com/blog/static/2428882520071125943689/6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