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格里拉游记(二) |
[游记]香格里拉游记(二) |
2008-01-25 sina.com.cn |
名正言顺的香格里拉 文/高星 2002年“五·一”期间,我在凤凰游荡,在饭店里看见二条电视新闻。一是九寨沟游人太多了,可能要采取限量进沟人数的办法,二是云南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回京后,我写了一篇题为《都是出名惹的祸》的文章,面对一系列旅游地区更名之后,带来了人满为患的现象,感到十分困惑。 2003年“十·一”,我随几个北京的摄影家到香格里拉拍照,真叫是凑个热闹。费用据说是香格里拉出的,请摄影家为香格里拉拍本画册,香格里拉的画册已出了很多,但更名后的香格里拉县可能还想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来香格里拉观光。 在到香格里拉的第一天,县委书记就对我们讲了香格里拉非中甸莫属的七大理由:一、英语“香格里拉”的发音,只有中甸藏语“香巴拉”与之相近;二、“香巴拉”的意思是“心中的日月”,日月合和的境界与“香格里拉”英文之意“世外桃源”,意思上十分接近;三、中甸的雪山,草地风光、气候及盛产黄金的峡谷与《消失的地平线》书中描写一致;四、中甸地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多种宗教融合相处,也与书中描写一致;五、书中描写的僧尼共处在同一寺院,也只有中甸寺院才有;六、中甸过去一直靠马邦与外界联系,这也和小说中描写的一样;七、小说描写的整个氛围,与中甸在同一时代的状况十分相似。县委书记说得振振有辞,似乎要让我们在坐的人心服口服。 我最早知道香格里拉(shangri-la)就是北京西三环建的一家五星级饭店的名字,后来才知道这个词来自一本叫《消失的地平线》的小说,由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发明创造。 说是“创造”一点不假,因为詹姆斯·希尔顿并没有到过香格里拉(如果真有的话),甚至都没有到过中国。有证据说《消失的地平线》的创作素材取自美国人约瑟夫·洛克于1924年-1932年间先后在美国《国家地现》杂志上发表的12篇图文并茂的调查报告,洛克曾在丽江、迪庆生活了很长时间,他所著的大量的生动的文图为作家希尔顿提供了创造“世外桃源”的灵感。 在希尔顿的描述中,香格里拉至少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这个地方汉藏文化能够柔和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文化;二、这个地方被高山环绕,衬映青青草地,一座雪山巍峨屹立于群山之中,其主峰如埃及金字塔;三、夜间,月光照映其上,发出一片静穆的蓝色光辉,这个山庄因而被称为“蓝月亮山庄”;四、这里的人衣冠楚楚,连妇女都穿着中国式的服饰和束脚裤;五、沿着山庄的溪流,点缀着鳞次栉比的玩具式的房舍,其中还有茶馆酒楼;六、山庄外围有儒家、道家寺庙、宫观,有基督教、笨教、伊斯兰教、喇嘛教、景教寺庙;七、在这里,以从未发生过宗教与宗教之间的纷争,他们和平共处,严格遵守中庸之道。 抛开岁月的沧海桑田和一个老外眼里的少见多怪,这样的地方,在云南乃至在中国何止一处?难怪要引来纷争。 就连与中甸同属迪庆州的德钦也耿耿于怀,因为梅里雪山在德钦,茨中天主教堂也在德钦,而且《消失的地平线》书中的卡拉科峰与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发音相似。 周边地区丽江、西藏的芒康、四川的稻城、四姑娘山也曾争取过香格里拉的所有权,而据说四川的乡城甚至现在要改叫“香巴拉”了。 其实,香格里拉国外也早就有了。伴随着对香格里拉的反复妙作,一场世界性的寻访香格里拉热也历久不衰。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印度、尼泊尔等国都先后声称,他们已在其境内找到了香格里拉的真实所在。位于印度喀什米尔喜马拉雅冰峰下的巴尔蒂斯坦镇,于1957年由印度国家旅游局公开宣布为“香格里拉”。三十多年来,这个过去一无人知的小镇,为印度创造了近七亿美元的旅游收入。尼泊尔的木斯塘,1992年也以香格里拉命名,甚至在旅游点,摆放着一架老式飞机,注明那就是小说中康韦一行乘坐过的飞机。但几乎所有的香格里拉都不可能与书中描写的香格里拉一模一样,千真万确,有的甚至相去甚远。 因为香格里拉就是一个梦幻,虚无缥缈是她的魅力所在,可望而不可及,它的深邃内涵就是异域情调和乌托邦情怀,是惶惶不可终日的人们对“诗意的安居于这片大地之上”的理想境界,也是无法寻求得到的精神境界。“香格里拉”绝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词;一个响亮的可以抢注的商标,一个产生效益的招牌。 在香格里拉,有许多的饭店,叫梅里雪山饭店、叫卡瓦博格饭店、迪庆饭店,但就是没有叫香格里拉饭店的,这是就商标的限制。 而理想中的香格里拉都可以有成千上万个,因为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它要靠心灵去感悟,是无形的把握。考证香格里拉究竟位于何方,到底什么模样,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就像是一种艺术追求的意境,意义和趣味在于追求与寻找的过程之中,而不是一步到位和最后的搞定。很现实的拥有,将会产生若有若失的遗憾。一位美国人并不理解中国人为何如此郑重其事地、不厌其烦地、来回论证确认香格里拉的地址,他更偏重于从哲学的角度去思考香格里拉,他说也许找不到更好、美丽的东西永远是存在心中的秘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c77bc01008ifx.html3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