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柳城最高山"海山"游记 |
[游记]柳城最高山"海山"游记 |
2008-04-25 lc668.com |
柳城最高山“海山”游记 柳城最高的山叫“海山”。海拔774.2米,坐落在古砦仫佬族乡西北部。 相传海山原来并不是山,是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的平原。有一年夏天,天上的雷公和地下的土地公打仗,雷公制造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狂风暴雨,人间变成了汪洋大海。伏羲和女娲不忍心看到人间遭受天灾,就令一只葫芦立地成山,让人们躲避这场灾难。洪水退后,人们为了纪念伏羲和女娲,把这座山取名为海山,并在海山上修建了伏羲和女娲兄妹庙。 除了美丽的传说,海山上的传奇故事同样让人神往,明朝末年的都司龙韬就于此筑城称王,占尽天时地利,数十年无人攻破,城垣旧址至今尚存。 在五月里一个轻风拂面、阳光明媚的清晨,我们驱车前往古砦,为的是登海山之巅,感受千古英雄气概。海山脚下有个叫潘村的小村子,这里绿树成荫、山环水绕,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村落是一片“回”字形的石头建筑群,外墙分别有东南西北四扇城门,村子里青石板铺成的小路纵横交错。听说我们要爬海山,村里75岁的潘大爷主动要当我们的向导。 绕出潘村,沿着一条由碎石块简单垒砌、几乎被野草淹没的山路走走歇歇、停停看看,大约走了3个小时,我们居然发现在一块空地上有几间茅草屋,这样高的山上居然有人居住!这让我们惊诧不已。带路的潘大爷说,屋里住着一对城里退休的老夫妻。有人选择这样的地方安家?好奇心驱使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山路蜿蜒向上,小屋就在眼前了,可山路十八弯,我们辗转良久依然没能走进小屋,这也许就应验了“咫尺天涯”的说法吧。 大约又走了半个小时,我们终于爬上山顶,来到三间茅屋前。站在海山之巅,除了呼呼的风声,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咩咩”的羊叫声,几十只山羊满山坡乱跑,似乎它们才是海山真正的主人。我们见到茅屋的主人——在山上以养羊度日的韦继寿夫妇。入坐小屋,发现室内的摆设倒是简单得很,除了日用的锅碗瓢盆,家里最值钱的就是那台30厘米的小彩电。“这是女儿怕我俩闷,特意买来的。山上不通电,想看电视就得背25公斤的电瓶到村里充电。既辛苦又麻烦,而且我和老伴又都不喜欢看电视,所以这电视就成了摆设。”老人告诉我们,海山顶上有一个小岩洞,洞中有一股四季不断的清泉,山里有摘不尽的野菜,自己在房前屋后种些瓜果蔬菜,养上几十只山羊和几只鸡,平时很少下山。“从城里到大山,您不觉得寂寞吗?”我们忍不住想问个究竟。“我有老伴和这些羊,怎么会感觉寂寞呢,有的只是难得的宁静和平静!”对于为什么要到山中度晚年,老人不愿多解释,只是这样淡淡地说。 在茅屋的不远处,我们看到了都司龙韬所建的城垣遗址,历经数百年风沙侵袭,昔日的金戈铁马、驻兵屯粮的壮景早已不复存在,到今天所能留下来的也不过是一堆残垣断壁。在这样气势磅礴的高山中,在这些沧桑的历史故事里,有着这样一户“小桥、流水、人家”,在这对老夫妻的眼中,我们看到了悟透世事的淡薄和豁达。 从海山下来,仰视绵绵群山,层峦叠嶂,吟着流传于当地的一句谚语 “海山呀海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它应该就是海山险峻山势的真实再现了。离开潘村,回首海山,它依然静静地笑看风云过。 (周枫涵 宁靖 龙学娥)
|
转自:http://www.lc668.com/dvbbs/dispbbs.asp?boardID=12&ID=2958&page=15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