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月光行者游记 再写西游第二回穿袈裟的怪女孩(五指山) |
[游记]月光行者游记 再写西游第二回穿袈裟的怪女孩(五指山) |
2008-04-10 yyzw.com |
洞的周围的石壁很平整光滑,好象有东西.我走近用手电照着观看,上面用不知道什么颜料画着很多的壁画,从最原始的猴子与罗刹女的故事,到文成公主进藏,布达拉宫的建设,鹿苑五比丘初转法轮的佛教故事,精美绝伦.我转到另一面墙壁跟前观看时发现,这面墙壁上所画的居然是藏医所有的药物图案,花枝树干,动物家禽,应有尽有.画笔细腻,动物身上的花纹,飞禽的羽毛,人体的脉络,不止主脉,细微的七万二千脉的大致方位全都画得清清楚楚.我拿手摸了摸,人体的图案有雕刻的痕迹,可是弄不清楚颜料到底是什么做的,这么潮湿居然不掉色. 在三大秘密本尊像的背后,是一面光洁的石壁,我把手电的灯头拧了几下,聚下光.光点照射到墙壁上时,上面出现一个巨大的人体解剖图案,五脏六腑,肠子与三脉七轮的方位都有,而且非常精确,人身的360块骨头,其中脊椎骨28块,胁骨24块,牙齿32颗,四肢大关节有12个,小关节有210处,韧带16处,头有21000根,汗毛孔有1100万。七万二千脉等细微脉络全部标得清晰无比. “我带你来看得就是这个!”活佛把我叫到跟前,指着石壁上的图案说. “这有什么希奇的?”我舔了一下有些干裂的嘴唇说,”咱们医院的中,不是有彩图的嘛!您大老远把我叫,就是为了看这个?在这个黑暗的山洞里,还不如去看彩图来得情绪.” “哈哈,你走近些,仔细观察一下.”活佛没有反驳我,指着图案微笑着说. 我走到跟前认真观察着这个图案,没有什么特别的啊,这原本就是我所熟悉的图谱中的一幅嘛.?等等,这幅图案好象比书上的图谱多了些什么,我沿着一条刻画的线路走了一下,觉得有些希奇,难道是巧合?又看了下其他的几条多余的路线,挨个走了一趟,天那!居然是中医里的奇经八脉,十四正经! 难道说,藏医与中医真的同出一源?我百思不得其解,转脸注视着石壁上的图象.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共八条.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而此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因积肥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全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 灯头慢慢暗淡下来,我从背包里拿出备用电池,手电筒是两节的,尾部可以衔接,再加一节成为三节,顺手换了个三点八的灯泡,对好焦距,照在石壁上仔细观察.奇经八脉看似与三脉七轮和七万二千脉之间互不干涉,各自为政,但是仔细观察,却又有个如丝如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十四正经的脉络尽头,看似已经绝迹,却忽然分出另外天地,进入藏医脉络,世界豁然开朗.单独拿出来,藏医脉络与十四正经又是独立的团体,相互纠葛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人惊叹造物之神奇. 图象的周围,有一些很细微的雕刻,好象是字迹.我往前走了几步,到了跟前才发现,这个石壁原来有一定坡度,支壁的不起眼处,系着一些铁扶手,还有一些浅浅的脚坑. 沿着脚坑而上,走到图象的上方,在手电的强光下,一行苍劲的汉字映入我的眼帘:一阴一阳谓之道. “咦?”我很纳闷,在这个荒芜的西藏边陲地区,这个少有人迹的山洞里居然发现了正宗的汉字,不禁使我好奇心大盛,我四处找了一下,图象的顶端有一些平行的斜斜的台阶,两边有把手,我攀登到上面,用手拉了拉,可以使劲,入手粗糙的感觉,象是长满锈迹的铁栏杆.慢满慢支撑着身体,来到字迹的上方往下观察,发现在这行汉字的旁边,有很多朱红的古藏文和莫名其妙的图画. 图象的另一边,我踩着光滑,被苔癣几乎遮盖住的脚坑攀延到图象跟前,那些图象是一些巨大的,排列很整齐的九宫八卦图.从图象中伸出来的箭头,与这些图画都保持着联系,五脏六腑都有.还有很多红的与蓝色的箭头,指着一堆文字.而这些文字也很奇怪,大都是一些艰涩的汉语语句,下面是一些古藏文的注释. 我手扒着栏杆,倒退着身体,慢慢向下走.眼睛却随着电光舍不得离开石壁一分钟.这些文字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留下的,潮湿的石壁上,鲜艳的图画长期挂在那里却丝毫没有掉色的痕迹,而旁边的字迹却不是那么幸运,苔癣若有若无遮盖了一些字迹,使这些文字显得模糊. 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故藏之为元精,用之为万灵,含之为太一,放之为太清。是以坎离消长于一身,风云发泄于七窃,真气薰蒸而时无寒暑,纯阳流注而民无死生,是谓神化之道者也。 ……………. 世人皆知苋菹可以剖鳖,而不知硃草可以剖人。小人由是知神可以分,气可以泮,形可以散。散而为万,不谓之有馀;聚而为一,不谓之不足。若狂风飘发,魂魄梦飞;屐齿断蚓,首尾皆动。夫何故?太虚,一虚也;太神,一神也;太气,一气也;太形,一形也。命之则四,根之则一。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谓正一。 这不是化书嘛?这又和藏医有什么关系呢? 看着文字边思考着,不知不觉从石壁上下来了.一只手在我肩膀上拍了拍,我猛的一惊,转头看,却见活佛微笑着看着我. “明白我带你来的目的了吗?”活佛笑着说. “有些明白,也有些不明白.”我点头又摇头. 活佛点点头,并不说话.看了洛珠一眼,洛珠点燃一根火把,我们转身到了另一处洞窟里. 这个石窟有些四方四棱,三面都是光滑整洁的石壁,上面所画的图形使我更是大开眼界.除了一些色彩很浓厚的极乐世界的坛城,六道与斯巴护,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进藏,莲花生大士降魔宏法,忽必烈接见巴思巴以及藏族历史上所发生的一些大事之外,其他都是涉及到医药卫生的图画. 石壁好象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示了古老藏医的形成,藏传文化与印度,中土文化的结合,汉族的方士与古代藏医交流的场景等等.其中莲师的故事,从海上降生到正式求法,游学.在游历的过程中,在震旦得遇一相貌奇古仙人,与其探讨仙道,仙人向其展示了导引,坐忘,吐纳等修行方式.仔细观察画中仙人的动作,与当今气功界所流传的五禽戏有很大的渊源.图画也把吐纳中的呼吸法,以图画的方式表明了.入息的箭头一直延伸到脚跟,出息却从意想不到的位置散出. 第三个洞中,与前两个有所不同,石壁上所画全是各种草药的生长形状,采集炮制方法.而这些图画与注释,几乎在活佛的手稿中都有痕迹. http://
|
转自:http://www.yyzw.com/html/134/13469/16.htm4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