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佛祖的五指山

[游记]佛祖的五指山

2008-06-27    sina.com.cn

我所居住的地方,我自以为是如来佛祖的五指山。神的原型是人,根据正常人的手指长短,对照诸峰的海拔高度,给予五峰区分的话,那么,耕云峰、莲蕊峰、莲花峰、天都峰和玉屏峰依次便是佛祖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

在这五指山里,有一个猴子的一边撒野,一边修行。

大拇指耕云峰,傍天都峰而耸立,海拔1685米。峰顶有石如松鼠,跃跃欲试,名“松鼠跳天都”;从天都峰梯道俯视,峰顶两石又如犁尖,似在耕云犁雾,故又名耕云峰。清人汪树棋有诗:“谁趋黄犊逐云行,片片芙蓉种欲成。布谷春风吹不到,故教山乐代催耕。”

而在玉屏楼的左侧,迎客松旁一巨石雄狮——青狮石。迎客松作为黄山十大名松之一,不愧为黄山的象征,安徽的代表,难怪安徽省电视台的标志也用了迎客松。待客之道是从迎客之道开始的,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能够蕴含其中,不得不说是一种机缘。其实,有此大气魄的徽之黄山,自然是人类文化精华的天然博物馆。也或许真是此种缘由,万兽之王也甘愿化作佛祖的大拇指,默赞“了不得”!

食指莲蕊峰,位于黄山中部,傍莲花峰耸立,海拔1776米。峰状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清人曹文埴有诗:“一茎分得蕊相鲜,太华休夸少华莲。应有花将开并蒂,方知藕更大于船。”因时有云雾在莲花峰顶缭绕,又名渡云峰。峰下有“石龟”,上有“采莲船”、“孔雀戏莲花”等景。

中指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玉屏峰西南,东对天都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古人往往误指天都峰为黄山最高峰。明万历46年(公元1681年)9月,徐霞客准确指出: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玉屏峰西南,东对天都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64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徐霞客在游记中说: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明末清初画家石涛有诗:“壁立不知顶,崔嵬势接天。”此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明代吴怅曾有诗赞曰:“一种青莲吐绛霞,亭亭玉立净无瑕。遥看天际浮云卷,露出峰顶十丈花。”清代吴梦印亦有诗云:“莲峰秀拔迥称尊,凡欲高呼达帝阍。举目江山如带砺,低头峦蚰似儿孙。风生绝献应回雁,日落悬岩不度猿。翠影岚光千万状,我虽能到未能言。”峰上有飞龙、倒挂等奇松。绝顶处方圆丈余,名曰“石船”,中有一池一称“香沙池”。登上峰顶,如置身云霄,江河一线,云天一色,俱在远眺之中。在睛朗的日子,可以东望天目,西瞻匡庐,北窥九华与长江。雨后初晴,四面八方的云海尽收眼底,无比壮观。据传,古代峰顶常有“天马”出没。

宋咸淳四年(1268年),歙县人,国史院编校吴龙翰,歙人、景定进士鲍云龙,歙人、文士宋复一等三人,于秋冬之际,自带干粮,费时三天,始登峰顶。后写下《黄山纪游》一篇,为现存最早游莲花峰的文字,他们三人也成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批登上莲花峰的人。他们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狂放中吹铁笛,歌游仙招隐之章。龙翰赋诗,有“铁笛一声天未晓,吹开三十六峰云”之句。今有登峰盘道5里,相对高度110米。登峰起步缓坡称“莲梗”,中间穿过四个石洞,古人称“莲孔”。洞穴陡立,游人叠级而上,如在莲孔中穿行,恰似“倾曲作蚁旋出花萼中”。沿途风光奇绝,峰壁间有“真好造化”、“非人间也”、“名不虚传”、“天海奇观”等摩崖题刻。峰下有莲花洞、莲花源。1997年又在莲花沟开辟500米登山新道,由蹬道、栈桥、观景台等组成。在新道观景台眺望玉屏峰和天都使。尤为壮观。

关于莲花峰,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观音大士奉天帝之命,下凡巡视。当她手持净瓶、柳枝二宝,乘着象征吉祥如意的莲花宝座,驾云来到黄山时,受到山神、水神、花神及仙猿、百鸟的热烈欢迎。观音见山奇水秀,云霞造灿,草木生辉,又有许多好客的朋友,便久久盘桓,不愿离去,早把那森严寂寞的“天宫”忘得一干二净。一日,天帝派来“乌鸦使者”,催观音回宫。观音不愿遵旨,天帝即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要治她“件旨”之罪。观音也不示弱,立即取出随身法宝,用柳枝蘸着净瓶里的法水,向对方挥洒。天兵天将素知法水厉害,一旦沾身,立即皮焦肉烂,因而都不敢近身。加之黄山山神、水神、花神、仙猿、百乌等齐为观音助阵,因此,一场恶战,直打得天兵天将丢盔弃甲而逃。天帝无奈,只得降下“御旨”,将其逐出天宫,责令她永住波涛险恶的南海。所以人们便称她为“南海观世音”。其实,观音压根儿就没将天帝的“御旨”当回事,让她住南海,她偏要住在自己心爱的黄山。观音怕天帝再来骚扰,就索性将自己乘坐的莲花宝座,点化成雄奇秀丽的山峰,这就是后来的莲花峰。

无名指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此峰特色是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气势博大,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天都古时无路,难登峰顶。据山志载,唐代岛云和尚曾历经千险,从东侧攀崖,始至峰顶,是现存文字记载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那时,攀登“于石壁外无路”,其艰险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与古今中外探险家相比,也未必逊色。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份,险若上丹梯;调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明代普门和尚率众僧,从西侧攀援,亦登峰顶。后人即从天都西侧凿石成道,登峰者始增。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建登峰梯道,长3里,有1564级台阶,194根石栏干和600米铁索,保障了游人安全攀登绝顶。
天都峰上奇景很多。峰顶突然平阔,有石室嵌立,可容数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卧,名为“仙人把洞门”。另有仙桃石、天梯、鲫鱼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峰壁巨岩上,有“登峰造极”等石刻。文峰头极目远望,云山相接,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竟秀,巧石献奇。若烟云乍起,披霞驭风,如人仙境。古诗有句:“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1965年5月,董必武题咏:“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今有民谣:“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场空。”意为游黄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虚此一行。1983年,浙江温岭石工队又在半山寺上方,从天都的腰南侧峰壁上另辟新径至天都峰顶,全长1050米,共2175级台阶。沿途风光奇绝,为黄山增添了许多新的景点。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409e8010005lh.html28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